垃圾分类不适合中国国情,看过日本的垃圾分类,他们是纸壳和纸壳放一起,伊拉罐放一起,回收垃圾和不回收垃圾分开。好像是文明的象征,实际上这是虚伪,表面现象,这种情况在中国不适用,并不是说中国人素质低,而是中国更讲究实用性,活的更真实。在中国的收入月薪平均才3000元左右,好的城市是万八千元也有,不好的县城2000元左右,而日本月薪都在2万元不在意这点可回收垃圾直接扔掉,而中国不同,中国人有勤俭的习惯,将用过的纸壳和伊拉罐都储存起来放在阳台,存多了以后,找收废品的上来,卖掉,换取孩子们的零花钱。能回收的垃圾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有钱人扔的垃圾,也有专门捡垃圾换钱的,他们会按月将可回收垃圾捡起换钱花,而且捡垃圾还是一种职业,可以减轻国家就业压力。所以说中国不存在回收和不回收垃圾之分不需要劳民伤财,将垃圾分类做为文明的表现,这是一种虚荣。
原先都是用水泥池做个垃圾点,定期有人清理,居民路过随手一扔就能将垃圾袋扔进垃圾点,而现在想扔垃圾得到垃圾桶前将垃圾盖打开放垃圾,人们没有时间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也没有那么多的垃圾袋可分,现在的垃圾袋都是在超市购物花钱买的,不花钱的,也是很小的买菜垃圾袋太小太多也不方便。垃圾桶盖很脏谁刚洗完手出去上班挺干净的随手扔垃圾,还得动脏的垃圾桶盖?再说垃圾桶盖长期打开,一旦下雨,桶里臭水横流,满院漂香。而且只有垃圾车才能将它们清运,因为垃圾桶太大抬不动。而捡垃圾的会将垃圾桶内物倒出来,也是脏乱。这种垃圾桶是塑料的,经过冬天一冻第二年一晒,用不了三年就开裂,损耗大。而且垃圾桶不可能天天清洗费人工去擦也不现实,不擦就很脏能是文明城市的体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