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高中的老师同学小聚,我当你最怕的数学李老师也来了,听到熟悉的声音,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聊天。
我对李老说:”当年我最怕最不愿意上的课就是数学,你常常让我回答问题,而数学渣的我很少能答上来,在同学面前很是尴尬啊。“李老一杯酒下肚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经常让你答题,是还不想放弃,让你对题目印象更深刻,希望你考试考好,更希望我能把你带入数学的王国。”
然而这番用苦良心我现在才明白。近期有一部热门剧《少年派》,剧中这样一幕刷屏朋友圈:高中化学老师正在讲课,却不时地被底下的手机铃声打断。老师忍无可忍,让一名男学生把手机交上来。男同学却振振有词:学校规定不许没收学生手机。
片刻沉默后,老师开口说道:“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想玩就玩吧,大不了,再玩几个月,我们就相忘于江湖了。你将来大富大贵,也不会带我分钱,你将来成为阶下囚,也赖不着我。可我说服不了自己。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如果这样老师来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会怎么样?答案可能会很惨:今年1月河北邯郸的徐老师对迟到的学生进行处罚,家长不满,指责和质问学校,学校迫于压力,将徐老师开除。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又希望孩子不要被骂被罚。老师不是神,不可能只靠温言细语就感化一个顽劣的孩子。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们逼得不得不放弃孩子。
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绝不是一味宽宥,永远对学生慈眉善目,而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前天,中央发文了,明确要将惩戒权交还给老师。我鼓掌叫好,让老师们堂堂正正地履责,不必瞻前顾后畏畏缩缩,才是真正的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好的教育,必定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定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