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美丽的乡愁 
家在营山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我的祖先给我取名叫一一营山 
至今已有1400多岁 
百年前的一个深夜里 
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在他临终前啊 
用他长满老茧的双手 
紧紧拉着我稚嫩的小手 
说了三句话 
你长大了 
什么都可以忘记 
但有三样东西 
打死都不能忘啊 
你姓什么 
岀生在什么地方 
你爹娘是那个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已经走了好几百年了 
我多想啊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双手 
再紧紧握着 
他子孙的子孙的子孙的小手 
 永不松手 
…… 
一一佚名 
                    
一段记忆的流离/一座城市的怀念 
小城岁月~~故乡的老街(上) 
老街一一城市的影像,家乡的记忆。 
也是游子的根和心结所在,无论你身处何地,离家有多久远,只要提起家乡的老街,就有说不尽的话题;不管你去过多少城市,走过多少老街,但最令人怀念的还是故乡的那条老街……
 
一一《我的美丽的乡愁》题记 
      
我是营山人,同住营山城,吃老粮店的米,喝北门河的河长大;穿着叉叉裤儿从西街走向流二桥;东门口打过望,南门河里板过澡;小河沟里摸鱼捉虾搬螃蟹,黄葛树上把鸟窝蛋来掏;山洞洞里捉干黄鳝(蛇),竹林林里弹绷儿打斑鸠;大礼堂看过坝坝电影,翠屏山屙了高尿去钻防空洞;木匠街上挞过扑爬,大北街上刹痞放踹打过滚,小北街上滚铁环,棉织社前拣“二煤炭儿"一双小手烫得飞鸡巴红,铁钎钎儿戳树叶儿回家当柴烧;小东街的火烧馍香喷喷哟,顺城街的油羹儿脆又香;情窦初开的怀春之时,骚年的我在花市坝的屋檐角角下乘天黑悄悄眯眯地表了下阿娇表妹,喜欢得不得了哟!拉起表妹的手,俩俩跑到老图书馆去看了一晚上的手抄夲《少女之心》和《第二次握手》,和胆儿大的大娃儿一起去人民医院的停尸房半夜摆鬼故事《一双绣花鞋》;第二天在磨子街上毛起劲蹬着三轮“鬼哭狼嚎”似的吼破嗓子招生意,在猪市街上碰到几个放学不回家的学生娃儿翘起“勾子"还在“攒劲"地煽着烟盒盒和糖纸牌牌,侧边的小姑娘跳绳、踢毽儿,动作灵巧刮逗人喜欢嘞!李二娃、唐牛儿丶张麻杆儿正在和细娃儿玩“骑猫儿伙”的游戏;馋嘴的蒋豁嘴儿跑到较场坝去偷了杨驼背的冰糖吃;流二桥上骑“洋马儿”去书院桥上摸了女同学的头发,又遭李幺婶一顿日诀,纸市街上打锤,大水巷子打过群架;隔壁的老二哥和蒋莽哥多早就去拉架架车儿、挑炭圆儿挣稀饭钱了;听三舅母儿说呀,粽子湾的三表姑正在灌油豆腐了,横街子的孙婆婆蒸的碗儿糕又白又糯甜又香,一手好手艺的张小妹正推着小车车儿,扯起喉咙叫着“糖麻圆儿哟!又香又甜哟!"沿街吆喝吆喝叫卖着;文化宫里座茶馆,象棋丶麻将、纸牌、扑克常打常输,银光大世界里搂着女娃子跳着“蹦蹦嚓",总是碰到张酒罐儿和冯麻子还在红宝石里看着歪录像;邓家花园里,几个酒疯子还在喝着“冷淡杯儿”扯着酒经划着拳儿,那桌子上的麻辣串儿和老火锅的香味儿直钻鼻孔,引得路人直流“哈喇子”,“熊鳝鱼"的鳝鱼粉、鳝鱼面吃了一碗想吃二碗了哟!陈超、小石头、杜卤鸭儿的卤鸭儿闻名遐迩,凉拌的红油猪拱嘴儿和卤大肠是下酒的好菜,安逸得不摆了;初一的早晨吃上一碗又红又辣的“龚癞子”凉面,再去爬上日夜思念的北塔,是儿时过年的幸福!十五的龙灯、狮子、车灯、旱船抬幺妹儿,是童年的欢事儿;斟一杯金葫老酒,邀月豪饮醉酣畅;喝一壶绿豆大粬,北观梁上尽方休;乖巧的营山“麻妹儿”从青丝少女到暮雪优雅,娇羞的绸厂“丝妹儿”从温婉可人到气度非凡;营山的“崽儿”太耿直,在垮拱桥打架,去人民医院疗伤;几个不落教的“批娃儿”在濂溪祠里“吃半斤米”;较场坝的礼拜天好不热闹,营山城里几个“操扁卦”的武林高手“冯大眉毛”、“管金水”、“张二先生”总爱经常“提劲打靶”来把武艺切磋;几个“二杆子”操社会刀枪剑棍打打杀杀,整得血古淋当的,不时去找“蒋大脑壳"、张小伯、陈仲海等华陀再世的老中医把脉开药贴上狗皮膏药灵又灵;那一年的风雪里,住在望城坡九十三岁的吴老太爷驾鹤西去,一伙子的街坊邻里去打“丧伙”,请来一帮会办坝坝宴的厨子办起了“九大碗”,硬是地道正宗,红烧肉、蹬子肉、扣肉、烧白、稣肉、水滑肉丶酢肉……还有那腊货做的“干盘子”硬是吃了一回想吃二回哟;春去春又来,碑垭口的曹老表嫁女了,乡邻乡亲,吃了喜糖和喜烟又“座歌堂”,在一遍遍的“哭嫁"歌声中,还有那高亢的唢呐儿和欢庆的敲锣打鼓声里,抬着“抬盒”儿和嫁奁,风风光光地“招摇过市”,在工农食店、城中食店、人民旅社食店里体面地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婚礼!红旗运输社的 
下力汉拉着板板车,总交通旅社门前去会他 
的老相好,人民旅社炊二哥也在百货公司相约不归的老情人;营中桥的河水清清亮;川 
剧诉团的锣鼓一直在耳畔回响!郭子的小提琴诉说思乡的情怀,只等郭蓉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唱响欢悦,化育的朗朗书声中,传诵着云凤的文脉!绥山朗水间,吾辈欢颜颂盛世!  
正西街 
      
外西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