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籍大学生自杀后,骨灰撒向大海,妈妈委托发布另一篇遗书
https://www.mala.cn/thread-15662617-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
几次读罢这个年轻生命“逃逸”伦理担当的貌似“痛苦诉说”的遗言后,喉管了似乎如鲠,如误吞一只苍蝇……他到底值不值得同情?留给我们应当有的思考,应当是有些什么,该如何救治“生病”的家庭伦理与社会心理与人格教育?
一、如“遗言”所述,其父走了,其母带病不顾自己生命而扶孤成立,送他读书读到大二了。可见其母是的多么地有伦理担当!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男子汉,难道就感受不到母亲内心的期盼之灯火?可是他以“父亲不在,怕母亲再痛苦”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残忍地吹灭母亲心中那盏本来若明若暗的希望之灯,难道这样的灵魂不猥琐,不极端自私,不极端懦弱?
而我怀疑,他是痛心父亲逝世,不是“子欲孝而亲不在”,而是自己毕业之后少了一个忍痛再做牺牲的主力……
二、从帖文看,其父、其母是有志气、不自私的长辈,尤其是其母有病也舍不得入院治疗,就为了支撑他完成学业。作为寒门父母,也就有如此为子女铺垫了。作为大学生,为何对前路看得如此灰暗,毫无自信,毫无斗志?此乃家庭教育之过呢,还是社会设置有某些缺失?
三、老话“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而今偶有此类子女见于媒体,社会伦理建设遭遇了什么魔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