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50|评论: 0

[群众呼声] 吴俊凯:我们今天还常记起这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还常记起这些人
口吴俊凯

    时光易逝,往事搁浅,但也并非一切,多数的人多数的事,是如此而已。若谈及人,会被后人记起又谈论者,应是荣耀的。近百年来,社会历经了诸多变革,喧哗与无声同在。当年的政治性人物,余音残存,甚者,消匿淡去,唯独真正的文化大家,声名还响,念其文化成就,念其生活佚事,如胡适之,周树人,梁启超等。且又均属清末民国之间的文化人士。这令人生奇葩之想。
   百年间,单以文化人士而论,主要在鲁迅时代,后来的人名气都很小,被谈论者甚少。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更加少见。即使到了今天,有几位文学人士,在自吹自擂,也远不及清末民国的几位大家那样显赫,总有些羞怯怯的。
大约今人,少了一份国学情怀,文字间,见不了于民族之根的寻索,况且,又少了一点人性的叙述,往往在情节离奇间摇摆,突出的文学人格力量不见在文字间闪现,也就平庸了起来,更令人费解的是,这芸芸舞文者,尚又不觉自醒个中道理。少了文化大家的味儿。深究其原委,或许是少了一份学者的份儿。学者读书多,广为猎涉,包括古人的几处闲笔,也不曾放过,乳汲了原滋原味的文化汁液。鲁迅作了教授,边读书,边研究,边写作,是长时间之事,若列出他于文中所举之书,大约也不在少数。胡适之、梁启超也似乎如此。他们是读书后才写作的。况且,文化中作为中华文化的母性元素,染色了他们的文化个性,与古往远去一脉而袭。而后来少被人提及者,通常的情形是读不了读不通多少古书,或许,还不喜欢古文,对几千年的文化文明史,格格不入,做不了教授,作不了研究,其文化积淀单薄得很。抱住文学形象这一事实不错,但缺了几千年来的中华个性,形象也活得不怎么样。有人加入了诸如先锋、意识流法,并什么主义,但也免不了形象的瘪三之感。今之作者,无论南的,北的,均是如此。缺的东西多了点。因此,人们不愿提及,少有提起。
    文化不等于文学,但文学一旦少了文化,其作品不会成为经典,其作家不会成为大家,至多算是文学道上的匠人。因为,我们读他的书,除人情节,会得到甚么?我们提及他们,能染习多少人格的魅力?今天,有人想起了国学,或者说国粹吧,原因者何?不是想弥补一点一度的缺失么?所以,今天的作家们,多读书,尤其是多读点古书,先研究一下文化之根,充实一下自己,才去写写,不要肚里空空,对民族的由来,对民族的发展史,对文化的博杂之味,只寄托于一些"专家"的舌根余味,而咂咂之。读原著,读得杂些,九流十流均不放弃,作一点探根求源,不要人云亦云,而被耻笑于乱云飞渡之间,这样写出的作品,这样写来的作家,或许再过了百年之后,才会如周作人、胡适之、梁启超之辈,常让人记起念起。也许有人与我会持异见,甚而要骂几句,这正常得很,反正时间尺度是无情的,是公允的,它会淘尽垃圾,留经典留大家于世间,等等之后,一切便知晓了。
    文学是务实之后的务虚。得了奖,很好,但奖本身的价值,值得考量,特别是今天的奖项,你若不提,人们还敬仰之,若提了,很难说人们不会唾弃之。大约鲁迅不曾得过什么奖吧?但却让人难以忘怀。
                                   2019,7,16午后于临邛土园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