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纳入商务部统计口径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7家,合同外资59.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全省使用外资成功止跌回稳,保持了总体向好的局面。 (2019年07月23日四川日报)
从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来看来,“成绩单”新鲜出炉: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超8%。城镇新增就业57.9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1%。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再从另一组数据看,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7家,合同外资59.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实际使用外资纳入商务部统计口径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21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均增加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来自港澳台的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51.24%,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等合同外资成倍数增长。
以上数据足以说明,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凸现四川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但就目前而言,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综合分析,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矛盾,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半年GDP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全省各地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实打实的举措抓好了“六稳”,提振了全省经济工作的信心。
之所以提振了全省经济工作的信心,是因为全省各地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四川发展走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众就业,尤其是各地主动扛起政治责任,创新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人性化关心关爱,不断提高农民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全省各地主动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外,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着力稳定外贸、稳外资,积极利用优势产业吸引外资,比如,在“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2019川商发展大会”等活动期间,四川围绕“5+1”现代产业体系及16个重点产业,推出2130个产业招商项目,投资总额3.454万亿元;上半年实现重大活动签约872个,总投资额7827.12亿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预期。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工作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其实,上半年经济不仅“稳”,更难能可贵的是为全省交出一纷“高含金量”的答卷,上半年的财政、企业、个人收入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再一次印证了,四川和全国一样,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愈发彰显,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底气更加突出。尽管如此,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看到在平稳的背后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正因为此,全省各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主动作为,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全力以赴抓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持续用力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要务实有效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做实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利用优势产业吸引外资,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版图,全力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此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加强对形势的研判,统筹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保、财税金融、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推进全省经济稳健前行。
总之,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着力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8个字上下功夫,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