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83|评论: 0

从乡村诊所到“智慧医院”,从出门看病到签约家庭医生跨越70年 健康郫都夯实民生之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郫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07155758.jpg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健康郫都”建设,步履稳健。

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提速

“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初步呈现

从战火纷飞时期的卫生员,到现今基层卫生院里的老中医,今年86岁的余代银,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近70年,他不仅见证了我国基层医疗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更参与了“健康郫都”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时期,乡村几乎都没有医疗站,有的只是懂中草药的‘土郎中’,西药还是个稀罕货。”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就医环境,余代银无不感慨地说,70年来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变化太大。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1953年德源镇也创建了卫生院。“我刚来医院时,这里占地小,能看的病少,来看病的村民也少。”20余年前,余代银从部队转业后几经周转才安家落户到了德源镇,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德源卫生院只有1栋小房子,全院医生只有10余人,除了常见的内外科,就连检验科除了大小便常规检查,还能进一步开展的就只有血型检查。

而这一情况的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1996年,姜德英作为第一批中专院校毕业的专业医学生分配来到了当时的德源镇卫生院,她亲历了我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史。从两层楼的小楼房,摇身一变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为一体,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从占地从5000多平米扩展到了8600多平米,并先后建成菁蓉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红旗大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共卫生所……“这些变化太大!”姜德英说到。

微信图片_20190807155801.jpg

和德源卫生院的变化一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放眼郫都区各个街道、村(社区),新建设的卫生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断刷新着郫都卫生医疗体系的高度和广度。“‘区、镇(街道)、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工程不断完善,2019年团结、花园和安德卫生院迁建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到2021年完成166个村卫生室公有化和标准化建设;建成全省首个适老化体验中心、建成区养老信息指挥中心……”

翻开区卫生健康局2019年上半年的工作报告,一个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正在郫都呈现,全区医疗资源也实现了提质增量。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惠民医疗保障城乡全覆盖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医疗队走进乡村,免费发放痢疾、天花、疥疮、钩虫病等预防药物,有效的防治了“地方病”。“那时国家穷,老百姓也没钱,谁家有人生病打寒颤,就是用扫帚扫,以为这样就能治病。”余代银说,上世纪50年代,国家基本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并不发达,老百姓也缺乏医疗常识。

到了2000年,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也迎来了崭新的时期。“过去‘十病九痨’‘谈痨色变’并不是耸人听闻之说。”德源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任丽介绍,随着基本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过去常见的“地方病”几乎消失不见。

“目前,在我们乡镇卫生院就有常见一类疫苗11—12种。五年前,随着成都和上海被确立为结核病防治试点城市,德源卫生院也迎来全新的改变。”任丽说,这一改变,让德源街道60岁以上老人都免费接种了肺炎疫苗,这也将让“谈痨色变”成为过去式。

除了免费肺炎疫苗,在基本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上,“健康郫都”建设一直步履稳健。家住德源街道的张婆婆是土生土长的郫都人,前不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她感受到了“健康郫都”建设带来的便利。“我认识姜医生很多年了,她技术好,人也好,我每次看病都找她,现在家里人生病也是找她看,因为相信她。”

张婆婆口中的姜医生,正是德源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之一的姜德英。目前,像姜医生一样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的,德源卫生院还有5个团队,基本实现了德源辖区的便捷就医全域覆盖。

与此同时,医生的服务模式从“坐堂待诊”转为“上门问诊”,通过分片包干、上门服务的形式为群众作好健康管理。截至目前,我区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2支、区级家庭医生指导团队34支。截止5月末,共签约343175人,签约率达40.48%,其中网上签约63879人;重点人群签约157323人,签约覆盖率74.44%,惠民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指尖上的医疗时代”到来

百姓看病越来越省事、便捷

“当前,我区医联体建设实现了纵深发展,远程诊疗体系是打造‘健康郫都’的重点工作。”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正着力构建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医院为枢纽,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现区域内医联体覆盖率达100%,百姓看病也越来越省事、便捷。

就医环境的改善,最直观的是群众的就医体验。“以前条件真是差,住院还要从家里拎温水瓶;但现在不一样了,住院有空调有暖气,还能远程诊疗,变化真的大。”家住郫筒街道的王女士是土生土长的郫都人,随着郫都区妇幼保健院网络门诊的开放,她通过网络门诊高清远程设备,实现了与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专家牛晓宇教授的远程诊疗。

随着“指尖上的医疗时代”的到来,像这样通过网络语音视频与上级医院专家面对面交流,实现远程疾病分析、病情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这样的远程门诊正是近年来郫都区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务实之举。眼下,郫都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全力组织实施以构建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医院为枢纽,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现区域内医联体覆盖率达100%。

除了远程诊疗、医联体建设,近年来我区还不断加强名医馆、特色科室建设,区人民医院烧伤创疡科,使用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烧伤、创伤、溃疡等在专业领域被业内同行认可;区中医医院邀请省、市名老中医17人每周定期到名医馆坐诊……“健康郫都”建设提质加速,截至2018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计445家,其中医院19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3家,而就在今年,总投资4.4亿元的区人民医院新迁建项目也即将投入使用,届时每日接待门诊人数近3000人次,至此“健康郫都”的地图也得到不断扩张完善,百姓看病越来越省事、便捷。


记者 刘刚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