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26|评论: 0

[原创] 插图、回答之失——五年级下册《白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插图、回答之失——五年级下册《白杨》

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10、11页《白杨》: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这
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浅析
    文字插图似不一;爸爸似答非所问。

    一、文字插图不一

    文字,爸爸“抚摸着孩子们的头”;插图,爸爸难以“抚摸着孩子们的头”。
    若照文字所说让爸爸去抚摸“孩子们”即两个孩子的头,则难度大不说,关键是动作挺滑稽的。谓予不信,谨请一试。
    文字与插图的关系:先有文字,后有插图;文字为王,插图为辅(“用来帮助说明内容”);若有相悖,文字主导。
    若按文字所述,则插图可改为三人同坐一边,爸爸居中。
    若按插图所描,则文字可改为爸爸抚摸着孩子的头,删“们”字。
    笔者于2009学年起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

    二、爸爸答非所问

    儿子问原因,爸爸答结果。
    儿子(哥哥)问白杨树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爸爸答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总是那么直——只是再次确认并强调“直”这结果——与原因无关。
    从课文可以读出,爸爸是有一定文化而并非文盲之人,是有一定思想深度而并非浅薄之人。爸爸不是在开玩笑——“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爸爸也不是不经大脑冲口而出——“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此外,哥哥问的是自然科学,爸爸答的却是社会科学:风马牛不相及。
    文中的哥哥、妹妹听了父亲的答语,对白杨树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还是不明所以,读者学生同样会不明所以:“难得糊涂”?
    或许是爸爸也不明所以,故“王顾左右而言他”?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后不乏询问“为什么”的思考题,若学生作答也如此这般地把结果(结论等)重提了事,可否?若可则可。
    笔者于2008学年起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