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雪骐 沽源大地历史悠久,闪电河滋养了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古代文明历史,在遥远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春秋战国为幽州北方。秦汉时期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区,南北朝属御夷镇。隋唐时代北方契丹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建立辽代后为西京奉圣州,辽代皇室将这里作为四季“纳钵”的夏季避暑胜地。 夏季这里曾是各代皇帝避暑纳凉的圣地,辽代黄帝率领着王公贵族们在这里游山狩猎,在闪电河畔修筑了凉殿等宫殿建筑。金朝为西京路,置昌州和西京盐司于沽源九连城镇,就此这里成为了蒙古高原通往中原内地的战略要塞,也是双方贸易往来场所。当金世宗策马疾驶在这片草原时,看到满川耀眼的金莲花竞相开放,于是将葛里浒东川更名为金莲川。从此,这里就有了“三百里金莲川百花争艳”的盛誉。蒙古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驻兵休整。元世祖忽必烈1251年在金莲川建立了“金莲川幕府”总管漠南军国庶事,成就了他建立大元帝国的辉煌一生。元朝时,这里属元上都的腹里地区,是两京巡幸的必经之路。1370年明朝大将军李文忠率十万大军出塞,一举攻占了白海行宫和元上都,元朝皇室北移,从此称为北元。为了防止蒙古军队的侵扰,明朝将元上都改名为开平卫,驻扎了大批军队。沽源属开平卫管辖,白海行宫也成了边界上的军事重镇。宣德中叶,明朝放弃了开平卫的防御体系,南撤300余里,将开平卫设置在赤城县独石口,并修筑了坚固的长城以利御敌,沽源大地便成为了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区。 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给沽源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这里为了抵御匈奴南侵汉武帝修建的大宏城;有忽必烈曾经的察罕脑儿行宫、有梳妆楼、有九连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址描绘出了一幅沽源恢宏的历史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