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85|评论: 8

广安特警队长苟治奉:铁血警官亦有柔情万千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8-28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安特警队长苟治奉:铁血警官亦有柔情万千



015318m1srl1dqmj0llrj0.jpg                                                                                    苟治奉


       在广安警界,有一位传奇的老兵,虽是行伍出身亦倾情演绎出一段段铁血柔情的故事,他就是广安区公安分局一级警督、特警队长苟治奉。

      人物名片

        苟治奉,57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0年参军,1997年入警。一级警督警衔,现任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广安区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2010年以来,苟治奉带领特巡警抓获犯罪嫌疑人165名,逮捕93名,制止各种街面违法犯罪行为117起。

够2.jpg                                                                 指挥练兵的苟治奉(右)


       作为一个行伍出身的特警队长,苟治奉有无数的故事。不必说住猫耳洞的战地生活,不必说血与火的紧张,不必说那些重大的处突现场,也不必说破获的案值千万元的毒品案、或者只身肉搏歹徒救下人质……。单单就他手臂上几十个伤疤,就足够讲几十个故事。不过,相比这些铁血故事,我们更想讲讲他的柔情。

       进城的路

      83岁的邓方英,至今没有进过城。

      这位生下来就一直住在广安区东岳乡安子村的老人,最大的梦想,就是看看城市。

      邓方英一直藏着这些梦想,没跟人讲过,直到有一天,认识了苟治奉。

      那是2017年夏天,这天,苟治奉得知了邓方英的情况,决定要去看看。从广安城区开车一个小时,到了东岳乡,然后又走了半个小时路,到了安子村。爬上一条土路,他看到了邓方英的家。

够3.jpg
苟治奉与邓方英拉家常

       当时的情景,苟治奉至今记忆犹新:这间木架子房,被一张漆黑的篾席子分成两间,算是灶屋和卧室。一张木架子床,没有脚,四只角用砖顶起来,感觉一摇晃就要垮;一个小木箱子,被一个棍子顶住,用来装东西;床前还放着一个破旧的大柜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虽然自己也出身农村,苟治奉还是被邓方英的贫穷震撼了。

       苟治奉在安子村到处打听,问有没有人卖床。他了解农村,知道城市里的高低床不适合农村,因为农村要挂蚊帐。打听了很久,他终于在一户已经进城的人家那里,买到了一张成色较新的架子床。

       他找人帮忙,一起抬到邓方英家里,并安装好。

       那天走的时候,邓方英送了很远。

够4.jpg

        此后,苟治奉成了邓方英家的常客。他买来彩条布,换下那张黢黑的篾席;特警队搬家,淘汰下来的柜子,被他修好,找车拉到邓方英家……。

        一个月下来,邓方英的屋子变得明亮整洁起来。苟治奉坐下来跟她聊天。这时苟治奉才知道,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身体有残疾,嫁得很远;另一个家里贫穷,老公常年有病,儿子得癌症刚死了。老伴死了后,邓方英一个人坚强地生活,8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种地干活,平时有些村邻帮衬,也有村上给些帮助。这些年就这样过来了。

        一年下来,苟治奉去了邓方英家几十次。邓方英收了南瓜,把南瓜籽晒干,用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塞给苟治奉……老人种了花生豆,她告诉苟治奉,这个东西又像花生又像豆子,收花生豆的时候,她用油纸口袋装了一大包,一直提着送苟治奉上车,非要塞进车里……。

       三伏天里,苟治奉从外边回到办公室,赶忙开启空调。吹了一会,突然想起邓方英,于是买了一台风扇,就朝安子村赶路。

       这天聊天,邓方英问苟治奉:“说广安热闹,究竟啥子样子?”

       苟治奉这才知道,邓方英活了80多年,从来没有进过城。对城市的好奇,邓方英也一直压在心底,从没跟人探询过。


     “我回去安排一下,到时候我带你去广安看看,看看思源广场,看看夜景,也去我们警队看看。”苟治奉说,“我们先把你这条路修好,你就好进城了。”
       邓方英屋前有一条水沟,过了水沟就是大约100米长的泥巴路,一逢下雨,就泥泞陷脚。如果要进城,就要走这条路到公路上坐车。

够5.jpg

       第二周周末,苟治奉带上两名协警,用皮卡车拉了满满一车水泥和碎石子到安子村。用锄头平了路基后,苟治奉挽起袖子和裤腿,拿起灰刀,跟协警一起,给老人修路。“我父母也是农村人,那时候想起老人家进城的喜悦,浑身都是劲。”

       几周后,路终于修好了。

       可是意外发生了!

        老人坐上车,刚刚起步,她就头晕目眩,大呼受不了——严重晕车!没办法,老人只好放弃进城去看看的念头。

        苟治奉觉得很遗憾,老人也觉得很遗憾。但苟治奉还是想帮助老人实现梦想,“老人家进不了城看城市,我可以让城市进她家让她看啊!”

       回到广安后,他找人用摄像机拍了广安的夜景,拍了思源广场,拍了警队……前几天,他带上高清投影仪和幕布,在天快黑的时候,来到了邓方英家里。架起幕布,城市宽阔的道路、漂亮的思源广场、五彩斑斓的城市夜晚……一边播放,苟治奉一边解说。

       一个多小时,老人看得目不转睛。

       一块猪肉

        2017年,腊月。早上,苟治奉刚刚睡醒,大队办公室主任黄万平就来敲门了。

        打开门,黄万平递过来一块猪肉,苟治奉吃了一惊。“肖远银昨晚托人送来的,这块肉跑好远啊。”黄万平笑着说。

       “看肉好多钱,改天我们给他们送过去。”苟治奉说,“肖远银两口子年龄不小了,一年到头就养一头猪,不容易。”

        肖远银也是东岳乡安子村的村民。

够6.jpg
     苟治奉(右一)到肖远银家了解情况

        2017年底,苟治奉接到局里转入的上访件,上访的就是肖远银。肖远银也55岁,跟苟治奉同龄。苟治奉接到上访件后,就跟黄万平一起,跑到肖远银家了解情况。

       确如上访件反映的:肖远银家房子有隐患。石头基础之上,在瓦片的重压下,木头架子主体已经倾斜,用树棒撑着。苟治奉找到村上,帮忙协调。很快,肖家房子的木架子被推倒,用砖砌了主体墙。因为肖远银外孙要来住一段时间,应肖远银的要求,维修方收了他2000块钱,又在旁边盖了一间卧室。

        肖远银两口子常年生病,因为是同龄人,苟治奉对肖远银的境况感同身受。他经常劝慰肖远银:“老肖,我们都不年轻了,都是当外公的人了,你娃儿又打放(嫁人)得远,各人要保重各人身体。”

        每次去安子村里,苟治奉都会去肖远银家坐坐、聊聊,有时候看到黄万平一个人去了,肖远银就会问:“老苟怎么没看到?”

        一来二往,这位老农把苟治奉当作了贴心的朋友。他告诉苟治奉,看到特警处理“闹事的人”,大家都害怕他们。苟治奉哈哈一笑:“你怕我不嘛?”肖远银说不怕。然后,苟治奉邀请肖远银去特警队生活一天,去食堂感受一下,去街面巡防点看看。

够7.jpg

        渐渐的,这位上访户,理解了党委政府,经常念叨着政府的好。

        每次苟治奉离开,肖远银都很愧疚,他觉得接受了帮助,却没有东西可以回赠给苟治奉,他不善言辞,这件心事他一直装在心里。

        腊月的一天,肖远银打电话给苟治奉:“你们明天来我家耍嘛。”正好苟治奉第二天要去村里,去了邓方英家后,他又如约去了肖远银家,看到正在拉板凳拉桌子烧水杀猪,知道肖远银想请他吃饭,于是他推辞了:“你杀年猪太忙了,人这么多,我改天来耍。”

       肖远银的外孙女跟黄万平是同学。肖远银知道黄万品会去接女儿,在肖远银杀年猪的第4天晚上,肖远银的女婿打电话给黄万平,约好接娃娃时见一面。

       见面时,肖远银的女婿从摩托车上拿出两块猪肉。

       回到家,肖远银又特意打来电话:“我喊我干儿子(女婿)送的肉,你收到没有……你一块,苟队长一块……”

       陌生的食客

      去年年初,有一天,协警陈瑶去打早饭,发现食堂里多了一个陌生人。

       她看上去60多岁,瘦瘦的,橘红色的环卫工衣服,在满堂的藏青色警服里,格外显眼。

       她看到陈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陈瑶也朝她笑了笑。

       早饭后,陈瑶问食堂的杨师傅:“怎么有环卫工在这里吃饭呢?”

      “苟队让她来吃的。”杨师傅说。

       几天后,办公室新买设备空出了很多包装纸箱,陈瑶准备像往常一样,扔到外边垃圾桶里。苟治奉过来找她:“纸板莫扔了,找个地方存起来,让前次那个清洁工来拿。”

       第二天,那位清洁工来捆纸板,一边捆一边腼腆的笑着重复一句话:“谢谢你们啰,谢谢你们啰。”

       特警大队300多人,没有人注意到这位清洁工,除了苟治奉。

       每天,苟治奉骑着共享单车,上班下班。

       早上6点过,他会看到这位清洁工坐在街边啃馒头;中午的时候,会看到她一个人端着一碗饭,就着咸菜吃,吃完了又开始扫地。遇到有人乱扔垃圾,她就悄悄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苟治奉毕竟也是农村出身的,经历过苦难,深知生活的不易,每次看到她一个人坐在街边吃咸菜,心里就觉得很酸楚。

       有一天,她来特警队找水喝,正好遇到了苟治奉。“大姐,你以后就来我们食堂吃饭。”

      “不给你们添麻烦了。”清洁工说。

     “怕啥子嘛,几百人的食堂,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一样,就添双筷子的事情。”苟治奉说。

       后来,这位清洁工就每天来食堂吃饭,直到去年10月特警队搬迁来新址。

        特警队搬迁新址后,苟治奉还时常想起那位清洁工,有时路过旧址,还特意跟那位清洁工打个招呼。

         这些年来,苟治奉救助群众300多人,有自己掏腰包的,也有发动捐款的;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家庭生活困难的,也有一时需要帮助的。这位骑车上下班的特警队长,空闲时会带着孙女逛逛街,跟散步的人们聊聊天,摆摆家常,没人会把这位57岁的邻家大叔,跟冲锋陷阵的特警队长联系起来。

         相识的人会替苟治奉担心:“这么多年,你处理了那么多人,你每天骑车上下班,不担心人家报复?”

       “我没有私心,被处理的人就心服口服,我怕啥子?”苟治奉边说边笑,俨然隔壁大叔。


         来源:天下广安客户端  原创作者:莫小宇  谢歌说事整理



------------------------------------------------------------------------------
不搞花架子 只做好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让死水泛起涟漪,围观也是力量。
人生至少有两处别样的风景,一是年轻时奋不顾身的爱情,二是关注四川麻辣“谢歌说事”:民生关注、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以卑微的“闲言碎语”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


张冬林.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8-28 10: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和我是邻居,现在老父亲住这边了

发表于 2019-8-2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警官不错,值得飘扬

发表于 2019-8-29 11:3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领导身上,我看完其实蛮感动的。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绳金并 发表于 2019-8-29 11:39
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领导身上,我看完其实蛮感动的。

的确难能可贵

发表于 2019-8-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8-3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苟治奉点赞,国家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发表于 2019-8-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二郎腿  已经打了折扣,补知道这个照片怎么放上去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