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封面的时候并没有被它所吸引。
一个男孩,一只风筝,后面一轮落日,天空中的云看起来就像是战争的烟火。我不喜欢这样的封面,或许只看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故事的沉重。早就听闻这本书有多好,可是却从未想去尝试阅读。或许只是因为朋友推荐中总会提及几个词语“人性”“战争”“背叛”“友情”,这几个词语联想在一起总归不会是美好的画面。
以前沉迷言情小说,但一直不敢看太悲情的故事,太伤感,怕自己会哭得太伤心。这个故事,它是关于人性也关乎友情与背叛。也只因这是朋友送我的,我想我还是得把它看完。
故事的精彩是在情理之中也似乎在意料之外。两个男孩,阿富汗,三代人。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清新自然的语言,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充满轮回般的情节和悲天悯人的叙述使得整部小说都在为人格的追回而奔走,追风筝的人,追的到底还是迷失的人格。
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灵成长史,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战争是残酷的,书中充满着残酷与现实、暴力与血腥,更多的表现也是人性。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者也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看完了书,心情一直都很沉重。听闻它还有电影,我又去看了一遍电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无论是剧情画面还是还原原著方面,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但,再看一遍与第一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是伤心是愤怒,是无尽的指责阿米尔,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坏到那种地步,自私、懦弱、虚伪、自大、善妒,世间所有坏的词都想形容在他身上。然,再看一次,从更深层次的方面去体会主角的每一次心理活动,每一句话,再想想当初的背景,或许就可以更理解了吧。却也远比不上原著。第一次看完是在高二,高三太忙,再也没去翻这本书。直到上了大学,无聊中,再次把这本书翻了出来。
我所能想出来的所有的语言都不够我来描绘这本书到底怎样,它是精彩或是不好,都不及你去看一看去体会其中真正的深意。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你看完会喜欢它。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