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热转的一条微博,是由《博物》杂志的一名知名编辑,知识界大V“无穷小亮”发布的,原文是这样:在四川博物院看到很多张大千临摹的敦煌画,其他都挺好,就是有个讲解牌写“大师常提醒随从徒弟,要爱护壁画。”我:???
这条微博下的评论区和转发区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元二二二二丶:敦煌壁画有好几层,张大千把第一层临摹完就凿掉,露出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当时没有技术保护,然后很多都氧化毁了。敦煌壁画跟岩层断代一样,越里层的年代越久,张大千崇古,认为唐宋之后的壁画无价值。
我就去搜了一下,张大千对于壁画的破坏不仅是有迹可循,这把指向他的刀,刀柄还是他自己递的。
张大千在《临摹敦煌画展览目次》曾记载过“莫高窟重遭兵火,宋壁残缺,甬道两旁壁画几不可辨认。剥落处,见内层隐约尚有画,因破败壁,遂复旧观,画虽已残损,而敷彩行笔,精英未失,因知为盛唐名手也。东壁左,宋画残缺处,内层有唐咸通七载(公元866年)题字,尤是第二层壁画,兼可知自唐咸通至宋,已两次重修矣。”
划一下重点,“剥落处,见内层隐约尚有画,因破败壁,遂复旧观”。
敦煌壁画,由北魏到宋,历代前来求神祝福者甚多,前人在墙壁表层画满了,后人在墙上再铺一层泥巴、石灰,继续画,经历若干朝代,形成的好几层壁画,就这样受到了来自外力的不可逆的伤害。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当然无人可以置喙,但是也没必要为真实的历史史实洗地吧?讲真,我完全理解,四川博物院最大的看点就是在于张大千的那些真迹,但是作为博物院,还是应该秉持客观说法,这样硬洗反而贻笑大方,让人看了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