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了,人们看见的都是高楼大夏、宽阔马路、发达公共交通、著名的高等学府、权威的医疗机构、众多的研究机构和高高的衙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真正深入进去,感觉并不那么良好,人多、车多,整天忙碌,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不早起晚睡,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努力工作,就没法应对日益高涨的各项支出,亚历山大。直到可以休息了才发现,那点退休金任性不起来,只好找点自娱自乐方式,压低支出,以慰藉疲惫的灵魂。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如何去建设这样的天堂?本文用创新的“现代服务业理论”,解读城市背后的密码,为城市该如何发展,提供可以操作的办法。
人们集聚起来,集中解决医疗、教育、卫生、娱乐等等公共服务问题,不仅仅是成本最低的问题,还符合人类群居的天性,将生活美好得起来。但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工作,工作才能够提供美好生活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只是大量的人聚集起来干什么?这是破解城市的第一个密码。干农业没有那么多地,干工业有环境问题,剩下只有服务业了,那服务业又是如何解读城市密码,以及打开城市天堂的大门呢?
早年城市都是沿江(河)靠海、交通要道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农田与集镇之间穿梭,将商品运进运出,目的只有一个,将生产的商品卖出去,将需要的物资买回来,集镇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场所。为了解决商品交换中的问题,于是服务业就产生了。来往穿梭的人群总得吃饭、睡觉,就有了餐饮与旅馆;为了方便运输,就有了货栈以及车马店;为了结算的方便安全,就有了银号、典当;为了快速获得商品信息,就有了中介、商店、中间商、市场;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总得生老病死,总得有居住的地方,就有了医疗、教育和房产,也就是后来的公共服务业。生活总得过得美好与愉快,就有了农贸市场、装修、戏院、老北京的天桥、老成都的后子门、老南京的夫子庙等等,也就是后来的生活性服务业。
从城市的起源可以清楚的看到,集镇发展到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基本的交换功能一直没有变。失去这种功能,依附之上的一切将消失,从而让城市失去竞争力与活力。那种只做争夺人口的表明文章,又不真心实意去恢复、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除了获取人口红利的短期收益外,没有其他效益,很难留住人的。
破解了城市的第一个密码,该如何应对就非常清楚。既然是交换的场所,其载体必不可少。市场、自由市场、专业市场、交易所、交易区、自由贸易区等等,越多越好。有了这些服务场地,人们自然知道该干什么,大量的工作机会就派生出来。
服务业是解决问题的产业,得先有事情可干,干的过程中才会问题,引导人去想办法解决,从而出现服务业。工业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事先将产品生产出来,人们自然就没得消费。产品来源于技术,技术才能够将我们需要的资源开采出来,变成材料,变成设备,变成产品,最后供人们使用。但这种思维用于服务业完全没用。资源变材料、设备、产品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怎么解决,就是服务业的问题。
科学是基础,在一定的思维方式引导下,才能够变成技术。比如电磁现象就是科学,利用电磁现象可以搞出无线电,可以搞出高铁,搞出电磁阀等等。搞出这些产品的就是技术,也就是说,技术是服务的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解决方案。没有服务去填补科学到技术的空缺,技术很难产生,这个时候去谈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有了技术以后,资本才看得见利益,才会去投资。看不见的东西,谁也不会去投,注定资本方式存在很大缺陷。看得见利益,传统服务业都能够直接感觉得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餐饮、娱乐、通讯、运输等等,都可以由资本去投资,但相互之间没法关联,也就成不了服务链、服务体系。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小散弱。
工业兴起,让城市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早期的工业,都围绕城市兴起,带来大量财富与人口,推动城市快速膨胀。产城一体、工业强市、跨越式发展、转型升级等等,都是城市主要现象。但工业对环境的压迫与城市人口对环境追求形成一对矛盾,没法调和,没得选择,只好让产业退出,城市也就演变成为单纯人的集合。由此引发了城市的产业空心化和产业缺乏人才的空心化。
没有产业的城市意味着没有工作机会,没有收入来源,只好到很远的地方工作,每天来回穿梭,在工作时间以外又增加额外的堵车时间,苦不堪言,何来美好生活?大家都集中在纯的人集合地,公共资源就那么点,你争我夺,不贵才怪。所以,破解城市的第二个密码是,轻松的高收入工作机会从何而来?
答案非常简单,来源于现代服务业,因为价值的微笑曲线,都在现代服务业。但答案又非常复杂,因为什么是现代二字,没人解释得清楚,更别提服务业生产力的形成方式,完全不同于工业、农业的生产力,再怎么辛苦、勤奋、创新都收不到效果,才到导致城市迷失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生产的现代化是支撑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但生产现代化又离不开社会基础的支撑。商品交换的前提是,个人要有对财产的支配权,然后要走出去,发现交易机会,一手钱一手货,完成经济过程。除财产的支配权是制度性问题外,其余的都归结为四流,及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出门也可以知道天下事,又简化为三流,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资金流随信息流的发展,得以快速改变,唯独物流千年不变。
生产现代化的标志是社会合作。区域合作、世界采购、供应链等等,都是货物的精确移动支撑起来的。企业能够看到,就能够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企业之间远距离的配合与协同,推动整个社会化合作的展开。千年不变的物流,货发出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运到,企业只好不停建设仓库、分拣场地等等,以适应传统物流的低效率,浪费了多少企业的资源、多少社会成本?没法细算。个别企业或许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供应链来实现现代化生产,而大量的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还谈什么整个社会的生产现代化。
快速弥补城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办法,建设国家物流园,交由四方物流企业来组织本地的货物精确移动,否则城市现代不起来。
弥补了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接下来就非常简单,建设针对不同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让城市里面的人来解决产业的问题。三流基础设施,让辅助生产过程剥离出来成为可能,既能够看见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又能够指挥不同企业进行精确配合,为服务大规模进入生产环节创造出条件,间接地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但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组建,必须要符合服务业生产力的形成规律,即固定场地上,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的劳动,也就是说,招商引资是成就工业生产力的方式,不是成就现代服务业生产力的方式,违背经济规律,自然不会有效果。
人们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工作,围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居住,就可以实现三百米内就业、生活、娱乐目标,彻底解决城市堵车等城市病问题。不同产业背景下的集聚区,自然集聚不同的社会群体,轻易不会流动,从而成为稳定的小城市群,为教育、医疗的均衡化发展提供支撑,绝不会争抢公共资源而导致各种压力的产生,城市生活自然美好起来。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本身又是城市管理的基础。职业群体成长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牵扯千家万户,稳定这一群体,其他一切就稳定了。大量出现的社会问题,都与就业有关,找不到工作、好工作,或个人成长不顺利,发泄出来,社会问题也就产生了。各类集聚区为不同个体提供大量的选择机会,也就为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从而激发出社会创新的本源,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如果加上服务体系的约束力,离开服务体系难以生存,那就远比法律的底线要有用得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等等,自然就建立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