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教师节到来之际,总有一些学生、同事来电,或微信、短信表示慰问或祝贺。虽然近几个月,暂居闹市上海治病,俗谚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却迎来了远在数千里之外,我的彝族学生 卫华、卫兵兄弟两,他们分别是民中高93级、高96级学生,高中毕业后,分别升入西南师大、西安理工大学习,毕业后,兄卫华回到家乡凉山从事扫盲工作,弟卫兵远赴上海担任企业会计,大学毕业后,这些学子天各一方,其母乌嘎与老伴曾在5区民小共事。
彼此相隔26年尚未见面,见面后,谈得最多的仍是凉山的教育变化。近年来,在中央教育扶贫政策指引下,彝族群众富了,对文化教育需求高了,很想将孩子好学校,接受好教育,县中出现了一个年级出现25个班,每个班近100名的现象,区乡中学却日渐萎缩,出现招不到学生的现象。
张卫华谈到的这种教育上贫富不均,苦乐不均应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张所在县的两个彝族区已没有一所初中。此事还望主管教育部门想想办法,切实纠正这种教育上的怪象。
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初等教育,这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