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肖岚,1954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职称。深圳市爱乐乐团成员。
校 勘: 肖百冶,1950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教授职称。曾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赤心剑胆---从旧军阀到红司令
-------回忆我的祖父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员肖绍成
肖岚
前 言
今年是共和国建国70 周年,离祖父肖绍成(解放初期曾任成都市人民政协副主席)去世已有28年之久了,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至今仍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想当年,他从一个旧式军人(国民党少将代师长),不断受到红色革命和共产党人的影响,最终脱离蒋政权,参加了革命,被任命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员,为配合解放军打好成都战役,解放川西地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时至今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先辈光辉足迹,以期后辈砥砺前行。
少年立志
祖父肖仕宏,字绍成,祖籍江西吉安,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人。1900年10月生于一个私塾家庭。肖绍成在家中排行第五,独子,少时随父读书,聪颖过人。虽自幼家境贫寒,但诗书笔墨皆为乡泽拔萃。年十四,考入大邑县办的“乙种工业学校”,学习织染,就读一年有余,以家贫辍学。为挣钱帮助家用,他常为寺庙抄写经文,或代写书贴、联语。
祖父与当时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满怀一腔“实业救国”的报国志向,十六岁时,祖父进盐店当学徒,常背盐赶集,往返于新场等地,不辞劳苦。尔后,他经同学介绍,又去四川新津县的一家染纺铺当学徒。那里每天工作繁重,饥不裹腹,工作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祖父受尽作坊老板的压榨与欺凌,不久便患大病一场,倒在戏台子上,竟不能走回家乡。幸亏一个乡邻知道后,急告知我祖母,祖母雇人才用鸡公车将他推了回来,在家休养了几月。病愈后,祖父深感“实业救国”甚为渺茫,明白了只有打倒列强,国家独立和民族兴旺才是年轻人追求的方向。
弃工从戎
时逢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四川正掀起“护国”、“护法”之战。
1918年秋天,祖父肖绍成刚满18岁,毅然只身提着一双草鞋,背着一把雨伞前往新津,考入刘成勋部学兵营,半年结业后任班长。在学兵营,他结识了邛崃人孙宏图,大邑人王安康、张子英等,并成为莫逆之交,感情甚笃。一日四人登上新津老君山,远眺岷江,滚滚东流;江山如画,历历在目。联想北洋当道,兵匪横行,生灵涂炭,百业凋零。乃各叙所志,共以天下为己任、以广东为中国之希望,遂相约同赴南方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队伍,并准备由孙宏图回乡筹集路费后,四人同行。可惜由于曾祖父肖载熙病重,继而逝世,祖父连夜回乡侍奉汤药、办理丧事、遵规守孝,而终未成行。
那时,四川正处于大小军阀割据一方的防区制时代。大邑人刘文辉在军阀战争中,纵横捭阖,发展迅速。自1917年到1930年,十余年间,从任旧军阀刘存厚军中的上尉参谋,上升为24军军长、川康边防总指挥、四川省主席,拥有人抢十多万,防区七十余县城。
1921年初,曾祖父丧事处理和守孝完毕后,祖父肖绍成以亲戚关系赴宜宾,投靠刘文辉混成旅某团参谋长黄汉丞部。黄见肖体魄健壮,谈吐不俗,懂军事,有文化,乃向刘文辉推荐出任排长,刘即许可。祖父也从此进入刘氏军事集团,前后近28年之久。
祖父出生贫寒,饱受坎坷,既得任用,所事无不卖力,兼作战勇敢,不久便升任连长。后来,刘文辉为扩充、培植其军事实力,特别注意举办各种军事学校,培训中下级军官,祖父奉调到军官传习所受训,并在那里结识了何克希、毛国懋、陈明阳等人,并成为知心朋友。在军官传习所训练中,由于祖父果断刚毅,才华出众、操课均优,深得刘文辉赏识。毕业后不久,他又被提拔为第五混成旅下属一个营的参谋长,驻防宜宾南溪镇。
初受影响
祖父驻防南溪期间,恰逢滇军著名将领朱德(字玉阶,新中国第一元帅)从莫斯科回国后,被陈独秀派回四川作军阀杨森支持北伐的工作。朱德趁机回到南溪岳父家中,准备携妻子陈玉贞和长子朱琦一道离川。1926年8月,朱德的岳父陈芳洲先生为祝贺女婿返乡,夫妻团聚,大摆筵席,并邀请地方驻军长官、乡绅父老、亲朋好友等,以示喜庆。祖父肖绍成在应邀之列。席间,祖父与他仰慕已久的朱德把酒言欢,敬听他纵论天下大事,宣传孙中山“打到列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使他的灵魂深受触动。从此,对于朱玉阶(朱德)这个名字,祖父记忆犹新。笔者小时候有幸亲自聆听这段历史。
1927年初,祖父肖绍成升任营长,奉调驻防眉山。有旅长高某之舅子在营,此人放荡不羁,仗势欺人,蛮横无理。一次早操迟到,又桀骜不驯,祖父乃当众责打,以儆效尤。事后,该旅长伺机报复,借故撤去祖父的营长职务。军长刘文辉知道后,下令恢复营长职务,调驻成都负责部分城防事务,并送大洋1000元,以资安抚。
当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国民党右派开展清党运动。祖父在新津学兵营的莫逆之交孙宏图,由于参加共产党员吴玉章主办的“赤心评论社”、“少年共产党”组织,在成都组织“工运”,号召人力车夫工人大罢工,被捕关入成都沃水庙监狱。他得知消息后,便亲自晋见刘文辉,并力保孙。笔者曾亲耳听见他讲过这段往事:当他听到孙被捕后,立刻前往刘的公馆处,进门就嚷:“孙宏图不是坏人,孙宏图不是坏人!”刘问他敢不敢作保?他当即拍着胸脯愿意作保,刘才同意将孙宏图放出来交给他,并要他把孙“管好”。1929年初,孙在邛崃,浦江一带大搞抗捐斗争,发展农会,组织抗捐军暴动时,被当地反动县长暗杀于邛崃南河坎孙坡。我祖父知道后惋惜不已。(解放后孙宏图被追认为烈士,遗骸安放在现邛崃市革命烈士公墓。)
1929年,祖父肖绍成改任24军政治学校中队长,其好友何克希(四川峨眉人,原名何成孝)为分队长。其时,何已是中共党员,二人交往甚密,祖父在思想上开始受到何的较大影响。后来,何克希由于出任中共达县军委书记,参加川北暴动,失败返回时刘文辉已败退雅安。在我祖父推荐下,何乃赴雅出任《川康新闻》社社长,并利用这一舆论阵地,反对刘湘和蒋介石。1934年秋,何克希离开雅安又赴乐山,峨眉组织“军运”暴动,失败后,何克希急着要去上海找党组织,并动员祖父跟他一起走。祖父以已有家小而婉辞,但拿出自己的薪奉资助他去上海找党。后来,何克希赴上海与谭启龙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浙东根据地,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副司令员。1954年12月祖父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政协会议时,已是解放军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何克希(开国少将),在西南代表名单上见到他的名字,异常兴奋,立即驱车到北京饭店和他会面。老朋友终于再次相见,才得以畅叙他俩分别后各自波澜壮阔的曲折经历,直到深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