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2538457156@qq.c

从一块方碑看邛崃民国时期水利法规和执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11938gal19escsww28cs1.jpg

211938g38ppkb3b7w6bi5v.jpg


211945yejt22l07ztu1161.jpg


211952w1g0dgfwowrhxhfy.jpg


211958a35t5snh7ltgpwll.jpg


WU9A5194.jpg

宋尚钦老师抄写的碑文
214619sdwmm4kozhs41wd3.jpg

烈日下,满头大汗的宋尚钦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邛人一个和崃岭鹤影跟贴图片,让读者对现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其中第一页倒数第一和第三幅彩照,为华占魁将军墓地,原墓碑在1957年建高级社时拆毁,公社化后将残碑用于砌猪圈,之后被周姓村民搬回家砌猪圈,据宋尚卿老师说“今存”!相关部门若使用于就地保护华占魁将军墓的时候,请咨询宋老师!
       现在的墓碑为木牌,上面粘贴由宋尚卿老师于2016年书写于纸上的墓志铭,表现宋老师对武显将军华占魁的崇敬心情。(见彩照)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091736r77lusq7dp1ccsep.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091809odwpiy4hm0ydf8yy.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_缘 发表于 2019-10-2 21:09
谢谢凡丁老师对读者留言认真回复,读后也增长不少知识,多谢多谢!

       再次回复墨缘老师
       我热爱生我养我的邛崃,我唯一能回报家乡和人民的,是将我对家乡地名历史文化的认识努力进行宣传,哪怕不一定受当代人重视或者不以为然,只要今后能提供给后代子孙们进一步去研讨,便无愧我的人生。
       为了让读者信服,所以我尽量引用历史记载来佐证我的观点,当读者都认为所引用的那些历史记载是多余的时候,便是邛崃地名历史文化普及的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临邛文昌宫的最后归宿地
       笔者过去作过有关临邛文昌宫历史上位置变迁的调查,当民国二十一年(1932)张志和先生将文昌宫改作“敬亭小学”(初为小学,后改中学)时,苦于缺少明确的文字记载,普遍认为是因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文昌宫遭受学子们冷落而被张志和先生拆毁后改作学校,借以作为地下党的一个联络处的。
       然而,笔者在调查那块“民国水利方碑”时,却从世代居住在白莲寺背后的宋尚卿老师口中意外获知:“民国二十一年(1932)东门外的文昌宫改建为‘敬亭学校’时,张志和先生将文昌殿连同文昌帝君神位,一并迁建于白莲寺中的木质牌楼之后。”
       此信息居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仅为张志和先生(注)正了名,也为笔者《临邛文昌宫的兴衰与没落》一文找到了最后的依据。
       全文补充修改后,拟另发在邛崃论坛,敬请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张志和(1994-1975)临邛镇人,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加入共产党,后因工作需要开展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委员等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