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763|评论: 0

话说苍溪老城“二十四步响叮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写过“苍溪老城中有个应声台”,是纯文字贴。
    这些年,读纯文字帖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手机、相机的普及,用照片能表达好多言语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内容的帖子,是我的初衷。坚守这个信念的,怕是很少---他们多是那些在纸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追求点击率的上网人习惯以发照片为主。不想,这一篇“应声台”还有人看,还有了在微信上点赞的。于是,我有了再写同是赵义成老师的写过的“二十四步响叮咚”的想法。
    对于“二十四步响叮咚”,赵老师是这样描写的“从县衙过厅里坝到刘家巷的小巷子,石板长期浮翘不稳,称为‘二十四步响叮咚’”。
    要说“二十四步响叮咚”的位置,先说旧时的县衙。
    苍溪的县衙门在旧正西街与正南街和分段处(即文革前的县人委、现滨江首座电梯楼的对面)坐北朝南。县衙分头门、二门、三门。二门右侧为“大监”,“大监”墙外有一条巷子可通厅里坝,巷子南面为看守所。
    巷子南面的看守所,我小时候还见过,高墙围着,靠正街一面有高高的哨所。时常有犯人被押出来担水等劳作。小孩们有“吃公家、穿公家,背上背个红搭搭”的童谣形容。
    那时,那条小巷子两边是土墙,有从县政府大院的皂角树下的水井中打上来的水用管道通往县招待所的厨房。
    这是小范围的“二十四步响叮咚”的位置。大的范围,东边应是现在的同心广场,以前是旧时有名的县城疯子中医的“退园”,南面大院深深邻正街、西面是陶友三的有望月楼的院子,北面是文学街。
    简单地介绍“二十四步响叮咚”的东南西北四面:
    北面的“退园”。三十年代,“疯子”存入银行的银币,抗战中期竟只能取纸币,且物价飞涨,眼看白花花的银子变为废纸一般,加之战事日紧,其居住地常遭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急火攻心,大受刺激,终日以酒消愁,似有颠狂状。后无奈迁回老家苍溪,饮酒更甚,酒醉颠狂,见人谩骂!时人以“疯子”呼之。不过清醒时和常人一样,闭户研医,不稍轻狂。他在面向文学街的住宅围墙上,亲书“退园”二字,以示闭户潜修医书的意思。
    “疯子”治病,系中医、西医并用,兼研究人体穴位,将针灸、推拉、按摩用作治疗的辅助手段,又将家藏的沉香、鹿茸、犀角等名贵中草药,施给贫困患者,疗效显著。曾先后治好过刘家巷的一“扯疯”女子,受了惊吓而哑巴了的刘姓小孩。有一男子多年的“秃头癣”求他治后,还长了满了头黑头发.....一时,似有酒店好不怕巷子深之势,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但他仍谨慎诊疗,一丝不苟,全然不“疯”。凡病患均立有医案,如脉搏、体温、大小便、舌苔、饮食、睡眠等情况,均详细记载,然后处方。现在想来,那医案其实就是病历,不过在当时的小城,他还真是独一无二。
    那“疯子中医”本名黄季彤,晓古街黄姓人家。
    现在说其南面。
    南面是处于上半城有名的陶罗杨李四大家族的李家、杨家大院。还有现红十字医院北侧的观音阁,上供有观音一尊,故名。民国23 年火烧正街时烧毁。
    我觉得有趣的是那刘家巷口子的老人茶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城刘家巷口有一家茶馆,人称“老人茶馆”。
    常去光顾茶馆的,是些年逾花甲的士绅们。他们去那茶馆,是为了品茗聊天、图个舒心畅怀。
    这些士绅从早到晚衣食无忧、无所事事,便聚坐在茶馆中,大肆“清谈”。
    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谈;他们天南海北,说东道西,说长道短,好像厨房里的灶神事事灵通;他们饱食终日,满口荒唐,胡言乱语。故而称“老人儿”。
    来往行人,他们过一个评一个,好像戥子秤;评论的言语尖刻,好像梭标。人们又称其“梭标茶馆”。
    西面是年纪大点的人都知道的陶友三的有望月楼的院子。也许鲜有人知的是旧时的国民第一小学。
    赵义成老师描写过他读书的小学。
    县国民第一小学,校址为育婴堂,地在现狮子巷县招待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院中有杏树拐枣树,办公室前种有二十多盆菊花。杏子红了、拐枣甜了的时候,老师会摘了分给学生;金秋九月,菊花盛开,师生共赏,为学校增添情趣不少。
    国民第一小学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科举、办学堂时,县知事胡世名、姜秉善奉令改革学制,将城北“鹤山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后改为高等小学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又在狮子巷原“育婴堂”设立第一国民小学校,贺凤五被委为首任教师。
    贺凤五从事教育 工作28年,门墙城李,成百上千,人才辈出。
    赵老师说的“现在的招待所”,占了好几个老院子,旧时书法家何寅初的院子,应该也在其中。
    何寅初,名亮清,号定一。1875年生、1950年卒。
    幼读《四书》、《五经》,信佛学、尤喜书法。
    幼时在学馆中练字,将那九宫格写满后,竟在空处写上密密麻麻的核桃大的字,背面写了再用土红写,甚至边抹桌子边写、休息时还在膝盖上写划,人言“玩索而有得焉”。
    十四、五岁时,专工颜体。同仁笑称“字不离体”(因其体态矮小肥胖)。
    而立之年,小有名气。耳顺后,更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曾先后书有木刻版《三圣经》、胜地临江寺“慈云阁”签书、烟丛寺签书等。
    抗战时,曾在城内墙上书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四个城门上上分别书“团结抗日、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大幅标语。笔力遵劲,有气壮山河之势。
    昔大获城山顶之“玄庙观”山门额有石兰书“大获古城”四字,落款为“民国三十六年丁亥春何寅初题”。
    其字不拘士、庶,有求必应。逢“除夕”前半个月,堂屋、院坝、街沿等凡可晾晒对联的地方,都摆满了他写好的“家条”纸。其时尚无墨汁,凡求字的,均要其用醋磨墨,如此,所书之字晶黑光亮,闪光耀眼。
    长子何问之、次子何海东兄弟二人均精书画,邑人称“父子三个书法家”。
    最后说北面。
    北面是旧时苍溪县城的文学街、敦化街。
    由刘家巷之上口沿城而东的上段曰文学街,因文庙、学署在其中故名。一侧有居民,一侧是文庙和荒地,也是通巷子的路。其下段达于北门者曰敦化街,取敦品化行之意。全是荒地,仅有两家住户。
    文庙,旧址在现县委及人大、政协地址。
    苍溪文庙,旧址在城外东北隅,明正德七年(1512年)县令刘鸿迁建于城西北高地,毗连北面城垣,占地约七千五百平方公尺,坐西向东,即明县令李辅所谓“取震卦文明之象”。历经县令李辅、顾维麟、沈国、钱旆、丁映奎及民国十一年邑绅筹资一再扩建修葺,经历四百余年,成为我县最为宏伟庙堂之一。
    原以地势高亢,沿文学街一段,砌高三公尺、长近一百公尺之护基石墙。从石墙下辟石阶,拾级而上,乃庙外右侧之宽大敞坝,坝之西端,为清代教谕衙门。庙门右侧,竖立高一公尺五的石碑一座,上刻“奉旨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庙门二,北边门额曰 “圣域”,南边门额曰“贤关”。南边门面临街巷,常为出入处,北边门外,乃菜圃、城垣。平时两门紧闭,非春秋祀日不启。入门乃全用石板平铺之敞朗大坝,中有参天古柏,冲霄插云,殿宇整严,顿生肃穆之感。面向大成殿东沿,筑有高十公尺、长十二公尺、厚一点五公尺 之石墙一堵,上端横勒“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当出名手。宫墙之西,为半圆形之“泮池”,中架拱桥,四周石栏影映。经“泮池”西数武,有斜铺石刻蟠龙图案,长约四公尺、宽三公尺,雕琢精致,拟似阶陛,禁人直上。两侧砌有石级,上接石柱,石柱鼓脚,高踞前沿,石坊三门,排联一体,左曰“礼门”,右曰“义路”中为“棂星门”。坊顶斗拱建盖,翘角迎风,矗立于建筑群中,独俱别姿。再上为长形高大敞厅,有大门三,中曰“戟门,左右为出入之路。两端为祭祀时庖厨之所。入“戟门”,即 “大成殿”下之大院,广庭铺石,大院前为“名宦祠”、“乡贤祠”,两厢长廊为“东庑”、“西庑”,内均供有历朝先贤、名儒、忠臣、俊杰若干木主。大院西,紧接大成殿石级,筑有高五十公分、面积约三百三十平方公尺之台坝,台坝左右古桂两株,虬干妖娇,四时青葱,俨然擎天华盖。中秋桂花盛开,香溢庭院,为大成殿庄严壮丽,生色增辉。登石级三,临大成殿,建筑面积,达二百六十平方公尺,殿宇宏伟高大,前檐为弓形承尘天板,高门阔扉,门窗花饰,精工细镂,承宇红柱,气象轩昂。殿盖琉璃黄瓦,每于朝暾夕辉,耀眼夺目,殿脊朱红箭瓶,高映兰天,走脊两端,鳌鱼翘尾,雄姿勃勃,斗拱四角,下悬铁马,叮咚之声,迎风悦耳。全庙建筑,布置得体。前后左右,星拱大殿,层次井然,殿内神龛四柱,金龙滚抱,雕刻精致,龛顶乃清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巨大匾额,上嵌御印,边镂蟠龙,飞金流丹,备极壮观。两旁还有清朝历代皇帝御书的“与天地参”,“圣协时中”、“生民未有”等大型匾额。龛内先师木主,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书,清光绪三十三年奉诏改称大祀,易为金地黑书。上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端庄中正,望之肃然起敬。殿后小院为“崇圣祠”,供有追封孔子五代王爵木主。文庙旧日轮廓,大体如斯。  
    1928年,因创建县立中学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于原址鹤山书院,第一高等小学即迁移文庙内。教谕衙门(儒学署)初改制,设女子学校,后迁狮子巷。解放后,芜寂的文学街,建成解放路。
    “二十四步响叮咚”的现象已消失了七十年,那地方如今是市民们前往同心广场的宽敞笔直的水泥通道,四周的建筑早已经改造重建,当年的县衙坐北朝南,如今是坐南朝北的同心广场;而少有人知的文学街,则是解放路中段;共和国成立后建的县委招待所,也已推倒待重新利用;南面的红十字医院、滨江首座器宇轩昂,下边是滨江绿地......,这时再想当年的“二十四步响叮咚”,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了。


    注:
    本文中有关文庙、“二十四步响叮咚”的部分,选自一九八五年版《苍溪文史资料选辑》,前者节选自潘实之老人所撰写的《苍溪县文庙》。后者节选自赵义成老师《建国前苍溪县城见闻三则》。
    县第一国民小学的文字选自一九九一年版《苍溪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赵义成老师撰写的《热爱小学教育的贺凤五老师》,杨辅周老师撰写的《贺凤五先生生平简介》。


    2019-9-27初稿
    2019-10-8定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