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70年前南充市大街小巷叫啥名称
70年前的南充市区只有大小街巷91条,城区的街巷除3条石板路外,其余均是碎石泥結路,路面十分破烂。 南充解放时的交通建设和管理都十分落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当时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发展南充的交通事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川北行署大力支持南充市对外通道和城市道路建设。 1950年底,南充市建设委员会遵循“依托旧城,向城北城西紧凑发展,使旧城区和新城区浑然一体”的规划原则, 随后又按照拓宽旧城区主要道路、新建新城区宽直大道的计划,先后两次对城区道路进行了规划。 1951年,南充市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绘制出《南充市城市规划网》和《南充市道路规划图》,为南充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即以五星花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延伸五条主要街道,然后围绕这五条街道设置街巷,布局新旧城区达8.2平方公里(新城区6.6平方公里、旧城区1.6平方公里),南北纵线干道6条、东西横向干道10条。 此后,南充地委按照川北区党委的要求,将原来仅十多米宽的巴山路改建为宽度为32米、贯穿市区南北的大干道(即“文革”初的东风路,现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把中山路拓宽(即现延安路、西藏路),把沿嘉陵江边的上渡街、迎恩街、北津街、吉祥街、兴顺街、水府街、三丰街改名为沿江路,并修建直径53米的交通转盘——五星花园、直径50米的人民花园。2013年,因城市道路改造,人民花园转盘被拆除,嘉陵江女神迁往滨江中路嘉陵江畔。 文/图 朱兴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