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8|评论: 3

刘湘的奇才管家北大才子刘航琛轶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1042nkfjf2sfmfdn9f2d.jpg J{N)9)W$]6GV4@ZX%5I0R6H.png

刘湘的奇才管家、北大才子刘航琛轶闻
---文章源自重庆出版社---张永久《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360百科-----刘航琛
刘航琛,1896年生,民国著名实业家。四川王刘湘的财神爷,帮助刘湘做到了四川财政收支平衡。后来因帮助李宗仁竞选总统成为经济部长。全国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为蒋介石所摒弃,死在香港。

一、家规:不许做官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就会万万不能。刘湘升迁高位之后,带的兵多了,管的事多了,身边云集的高级幕僚多了,需要的银两也多了,那笔巨大的财政开支经常使他感到头痛。这时候王陵基向刘湘推荐了刘航琛。
    刘航琛(1896~1975),四川泸县人。其父刘子休是一个天主教徒,也是一名商人,继承祖辈的基业在泸县开有“爱人堂”药店和酒厂,跻身于当地富商之列。刘家财富庞大但人丁单薄,为使子女将来平安享受荣华富贵,祖辈立下了一条家规:子孙不许做官。
刘家不许子孙做官的理由似乎也很充足。他们认为,做官之人卑躬屈膝,俯仰由人,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只要有钱,不做官同样也会有幸福的一生。家规之外,刘家还有一系列附则,比如,家中生下一个男孩,由“爱人堂”拨出一千两银子,存在店内,给予月息一分五厘的高利息;生了女孩拨给五百两银子,亦存在店内享受高利息。到子女满20岁时,男孩可得本息3.2万两,女孩可得本息1.6万两。这样一来,子孙便可终生丰衣足食,不必为谋求一官半职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这一家规后来给刘航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北大阔少爷学生
    刘航琛18岁时结婚,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桩大事。妻子叫李世芹,是泸州富豪、中孚公司董事长李春潭的女儿,也是一个才女。婚后第二年,刘航琛考入北京大学。他不仅带着新婚不久的娇妻赴京陪读,还带了书僮、保姆、厨子等一大帮佣人,在学生宿舍旁边租了几间私房,舒舒服服地过起了少爷大学生的生活。刘航琛还十分迷恋赌博,其寓所里经常牌友满座,吆六喝九,麻将声不断,常作长夜之赌,非至散场不离。除此之外,刘航琛对北京八大胡同也兴趣浓厚,隔三差五邀约朋友和几个红粉女子品茶唱曲,吟诗作联。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个平时似乎沉沦于吃喝玩乐的刘大公子却又名列前茅。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当时在北京大学开设有“货币学”课程,平时经常缺课的刘航琛对这门功课情有独钟,逢此课必到。但是,马寅初对这个学生却有点头痛,在他的课堂上,刘航琛特别喜欢举手发言,经常爱钻牛角尖,闹得马寅初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多年以后,刘航琛的长女刘敬容也成为马寅初的学生,马老曾以开玩笑的口吻对刘敬容说:“你爸爸当年上课爱挑眼,我看见他来上课就伤脑筋。”
八年的北京大学生活,开阔了刘航琛的视野,也为他以后在财政、金融方面大展才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晚年,刘航琛仍充满感情地回忆道:“北京大学八年,是我平生最欢乐、最充实的时光,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三、创业经商被欺负
    1926年农历九月初八,刘航琛30岁生日。几个泸州的商界朋友在重庆有名的川东番菜馆为他摆了一桌盛宴,庆贺他的生日。可是,小寿星刘航琛却没有心情。
    原来,几天前,四川公署新成立了“机制酒类征税处”,由但懋辛的参谋长兼任副官长王旭东之兄王用九任处长。王用九上任后,给刘航琛的“爱人堂”酒厂送来一纸公文,说“爱人堂”产销的各种土酒皆为玻璃瓶装,且装潢精美,应该按洋酒税制缴税。粗略一算,每年需要多征收税金纹银20多万两。
    看着这张措词生硬的公文,刘航琛气愤不已,第二天便来到“机制酒征税处”,理直气壮地说:“我收到贵处的公文后,专门查了一下材料,按照北洋政府的有关条例,只有三种酒才属于洋酒征税范围:第一,外国运华之洋酒;第二,外国人在华制造的洋酒;第三,华人仿造的洋酒。‘爱人堂`生产的百花酒,与上述三项风马牛不相及,不该按此例缴税。”
    谁知刘航琛刚申诉后不几天,有一天去店堂,发现情况异常。门口交叉贴着两个大封条,店中一片狼藉,橱柜里的各种瓶装酒被砸得稀烂,满地遍撒着玻璃碎片,飘着浓浓的酒味。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伙计向他哭诉道:“少爷,尹经理被他们抓走了,关在巴县大牢里,是死是活还不知道。”
    刘航琛万万没有料到事情竟会是如此结局。
    第二天清晨,刘航琛就去找他的老同学巴县县长何北衡。听了刘航琛的讲述,何北衡叹了口气,说他爱莫能助,不能放人。何北衡摆的理由也很充足:“人不是我抓的,是机制酒类征税处抓了人,寄监在我这儿的我哪有放人的权力?”
    刘航琛颓然坐在凳子上,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不过,还有个办法。”何北衡问,“你认识王陵基吗?”
    刘航琛点点头,回答说:“认识是认识,可是并没有什么交情。”
    何北衡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我去帮你说说,眼下只有求他出面。”
    几天后,刘航琛来问结果,何北衡神秘地一笑,说道:“王陵基托我问你一句话。”
    刘航琛问:“什么话?”
何北衡慢慢说道:“王师长很欣赏你这位北大的高才生,问你愿不愿意帮他的忙,去他那儿做事,机构随你挑。”
四、初出茅庐第一功
    1927年,刘湘委派心腹王陵基兼任铜元局局长,对王寄予厚望。但是王陵基带兵打仗还可以,投资理财却是门外汉,短短一年多时间,账上的银两非但未见增加,反而闹得亏累不堪,一塌胡涂。
    这样的结局大大出乎刘航琛的意外:“这个……我得想想。”过了两天,刘航琛来向何北衡回话,答应了王陵基的邀请。通过这场酒税风波,他想清楚了一个道理:只有钱财,没有政治势力做靠山,同样也要受人欺负。
    刘航琛一到任,就帮助王陵基办了件漂亮事。
    原来,听说办报纸赚钱,王陵基也赶潮流,在重庆办了家《大中华日报》,可是由于经营不善,月月亏损,发不出职工工资,人人怨声载道。王陵基请刘航琛岀面整顿,刘航琛问王陵基有什么要求,王陵基摇晃着脑袋说:“你只要今后莫向我要钱就行了。”
    结果,三天后,刘航琛就变戏法似的拿了张4.5万的银票,交给了王陵基。王陵基不相信这是真的,问他钱从何来。刘航琛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经过,王陵基才恍然大悟。当初报社创办时,刘湘就答应每月补贴经费两千元,而报社原任的社长竟不知道有此事。刘航琛只需一查账,就发现了这笔款子共有6.3万元,于是,除了给职工发齐工资外,还剩下了这张4.5万元的银票。
这件事,给王陵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航琛做事精细,并且靠得住。帮助整顿报社成功后,王陵基又提出请他帮助整顿铜元局。为此,王陵基还专门办了一桌宴席,推心置腹地对刘航琛说道:“随便哪个来做铜元局局长都发财,偏偏我来做却赔本,已经亏损了45万两银子了。”
五、  以大改小铸造铜圆
王陵基请刘航琛帮助整顿铜元局,给他三个月时间。刘航琛想了想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全权交给他铜元局的大权,且王陵基平时不要过问铜元局的事情;第二,王陵基在铜元局的所有亲朋好友一律要服从刘航琛的指挥。王陵基自然满口答应。
刘航琛到职后,仍沿用收旧铜圆铸新铜圆的办法,不同的是,把市面上流通的当二百文的铜圆以大改小,改铸成“新二百文”,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货币市值相对提高。由此迅速由亏损转为盈利,深得王陵基赏识。
六、整顿四川财政
    此时,刘湘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为了扩充武力,争夺地盘,急需要大量军费。而当时刘湘的财政支出异常紧张,常常入不敷出,负债达八九百万元,负责筹办经费的财政人员一筹莫展,刘湘为此也焦急万分。于是后来在这么一种背景下,王陵基推荐了理财奇才刘航琛。
    时间是民国十八年(1929)元月中旬,刘湘约请刘航琛到督办署谈话。除了表示对刘航琛的欣赏以及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外,还聘请他担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财政处副处长一职,并称不用到署办公,只需挂名即可,意在进一步加深两人间的幕僚关系。
    过了几个月,刘湘再次约请刘航琛到办公室谈话,这次是让他出任财政处处长。刘航琛以资浅力薄,不堪胜任为由推辞,刘湘沉默一会,屏退左右,态度诚恳地对刘航琛说:“我请你担任财政处长,并非是请你来做官,乃是请你来共事业。应该做的事业,能力有余自然顺理成章做去,如能力稍嫌不足,亦应尽力为之,做到成功为止。”刘湘的话感动了刘航琛。接着,刘湘又向刘航琛坦诚心迹,推心置腹:“我们所共的事业就是统四川。因为自民国六年(1917)以来,四川督军署就无力负担川军军饷下令各军就地筹饷,以后遂形成割据的局面。近年来群雄竞争,此起彼伏,此进彼退,毫无统一的迹象,老百姓的痛苦与日俱增。我随时都在希望有个人出来完成统一四川的事业,这对于国家民众都是非常有利的事。但是等了十二年,仍没有人来做这件事。因此我想,我应该当仁不让,尽力为之。此即我心目中的事业。如果你认为值得从事,我竭诚欢迎你来与我共事。”刘湘这番话,说得刘航琛热血沸腾,当即点头称是,遂决定追随刘湘,共同奋斗。
    在二人这次单独的谈话中,除对有关财政的事权与责任问题加以区分澄清外,刘航琛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刘湘不对财务事宜下手令(即不批条子);二是执行预算不受任何牵制。两点要求的中心内容是放权刘湘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多年后刘航琛回忆说:“自此日起,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甫澄先生病逝汉口时止,前后将及十年间,宾主相处甚欢,因为甫澄先生始终恪守诺言,他不干涉我干任何事与如何办事,也从来未真正下过一张动支财务款项的手令。像这样信任不疑,彻底授权的情形,在中国官场上可说是难能可贵的。”(见周开庆编著《民国刘甫澄先生湘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页)
    刘航琛承办二十一军财政,一变过去强索硬派的军阀式掠夺方法,从捐税、发公债、发行钞票等方面入手解决。上任不久,便在重庆成立了税捐总局,请刘湘兼任总办,既使二十一军各部属也不敢恣意藏留税款。又把当时关卡林立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合并稽征,受到了较为普遍的欢迎。有人将刘航琛的这一做法称为“苛而不扰”。
    刘航琛当上二十一军财政处长后不久,发生了两件事,使他名声大振,不仅令金融界人士刮目相看,也让军政界人士对他再也不敢小看第一件事是挡回刘湘的手令。
    一天,一个小科员拿着一张条子来找刘航琛支款。刘航琛一看,纸条上写着“支政委会8万元”,落款处虽然写着刘湘的名字,旁边的括号里却注明“李大钧代”。李大钩是公署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湘是主任委员,这种在刘湘应允下代他写的条子,从来都被视同刘湘手令,畅通无阻
    但是到了刘航琛这里,他不仅没有支款,还顺手把那张纸条撕得粉碎。
    李大钧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脸色发青,拍桌子骂娘。他去找刘湘告状,刘湘为了安抚他,二话没说,拿出一张纸,同样写下了“支政委会8万元”几个字,并且端端正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大钧亲自拿着这张条子来找刘航琛支款。刘航琛看过纸条,没说什么,也去找刘湘。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军长,你少写了一张条子。”刘湘感到莫名其妙。刘航琛接着说:“你少写了一张免我职的条子。”刘湘怔住了:“这个……”刘航琛说,按照当初的约定,刘湘对刘航琛只有罢免权和枪毙权,其他财政事务一概由刘航琛自己做主。
    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8万元的款子没有支付,由刘湘另外写了张“前令作废”的条子,将两张条子钉在一起,以保今后备查。这件事情发生后,刘湘也引以为训,后来再也没有下过此类手令。刘航琛做的第二件事是催取还款。
    为了应付刘湘越来越大的军费开支,刘航琛曾经大举借债,向刘湘防区内的工商、金融大户借款。按历来老规矩,所谓“借”无非是个幌子,如同“肉包子打狗”一般,那些老板和店主们也都知道这个潜规则,借出去的钱从来没有指望要还。但是刘航琛却破坏了这个潜规则,借款时间到期后,在大门口张贴公告,催促借款的老板店家们快来兑现;有人没有主动前来兑现的,刘航琛便派人上门去催。如此做法,很快在工商、金融大户中间赢得了好名声,商户们感慨地说:“军队借钱还兴还嗦?真是稀奇事情。”从此,只要是刘航琛开口提出借钱,商户们便会纷纷解囊相助。刘湘日益繁多的军费开支,如果换了其他人,肯定是桩十分头痛的事,然而在刘航琛手下却轻松地被化解了。
1935年,刘航琛在刘湘的支持下,竟选成功当上了四川省财政厅长兼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他放手整顿四川财政,开办了“财训班”,培植了一批亲信骨干,派往全省各地财税机关,掌控了四川全省的财政。
七、帮助李总统,得罪蒋介石
    1938年1月,刘湘出川抗战,死在汉口,由另一个大军阀王缵绪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刘航琛是刘湘集团的总管家,在处理财政事务时对王绩绪多有得罪,王缵绪以前只能忍气吞声,一旦大权在握,自然拿他开刀。借口清查财政厅账目的名义,突击查了几天账,“问题”很快浮出水面,于是紧急下令逮捕刘航琛。幸亏刘航琛耳目众多,提前打探到了消息,连夜乘船经汉口转道去了香港,才躲过了一场大祸。
此后刘航琛虽说财运还算旺盛,宦途却是多难。1949年10月,他携带家眷出走香港,收购了原民生公司漂流在海上的轮船,打起民生公司的招牌,自任总经理。经营不久后又把公司转到了台湾。因为得罪了蒋介石,当年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从香港逃往美国时,曾写了张手令,从刘航琛掌管的经济部取走了40万美金的公款。蒋介石与李宗仁积怨太深,李宗仁逃往美国后,蒋介石的满腔怒火转嫁到了刘航琛身上,认为刘航深为李提供款项是协同叛国,蒋借口刘航琛经济事务交代不清,下令逮捕惩办。多亏了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内的高官说情,才被取保释放。
九、贪恋女色
    刘航琛生性贪恋女色,尤其是他发迹之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他的部属都知道刘航琛好这一口,以至于他每到一地办事,其部属为他准备的“节目”中,都少不了女色这一项。即便如此,刘航琛对女人的态度仍然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从不染指良家妇女,哪怕是寡妇也不碰。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非卖品不能碰。做皮肉生意则是另一回事,男女双方各得其所,谁也不欠谁的。”
    他一生共结过三次婚。
    第一个妻子是李世芹,前文已经有所叙述。
    第二个妻子名叫陈玉英,又名陈二,是汉口的一个名妓。此女艳丽美貌,肤色微黑,又被人唤做“黑牡丹”。娶陈玉英时刘航琛刚刚荣升四川省财政厅长,腰包里胀鼓鼓的,在他看来,这位既会跳舞又善交际的摩登女郎堪称尤物,于是花巨款为她赎身,不久便带回了重庆。没料到刘航深的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见儿子带回一个风尘女子,坚决不予承认,以保护儿媳妇李世芹的唯一合法地位。刘航琛只好“金屋藏娇”,另外买了幢别墅,把这只金丝鸟儿养了起来。这个陈二也非常精明能干,后来随刘航琛到了上海,与人合伙做起珠宝生意,大发了一笔。1948年,合伙人卷款潜逃印度加尔各答,陈二的上百万美金被洗劫一空。经受不了这个沉重打击的陈二,吞食安眠药自杀了。
刘航琛娶的第三个妻子叫俞雪莉,是解放前上海著名的交际花。陈二在上海自杀后,刘航琛的朋友顾家棠当了一回红娘,将俞雪莉介绍给他。然而,此后不久,身为经济部长的刘航琛被蒋介石逮捕法办,他身边的部属和下人们做鸟兽散,俞雪莉也悄然离开了这个家。对于一辈子爱在女人身上用情的刘航琛来说,这个打击无疑是十分沉重的。
十、客死他乡
1975年9月29日,刘航琛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历程,在台北市中华开放医院逝世,时年80岁。他生前留下了一部口述实录,书名叫《戎幕半生》(台湾文海出版社1989年出版),叙述了他跟随刘湘办理财政的一些情况,是研究四川军阀的宝贵史料。
(文章摘自张永久《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1102w40wqn2mcimwi32z.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10-2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看这样的文史资料。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针见穴 发表于 2019-10-24 15:15
很喜欢看这样的文史资料。谢谢分享

感谢“一针见穴”老师您的的关注和点评,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是一个不错的习惯,因为: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自己或家国的未来。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那里找到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2、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10-2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