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曾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比如: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但马特坚持了下来。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自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自律这件事情,不仅仅局限于肉体或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修正和改变。只有思维转变了,才会从时间,精力,情绪和身材各个方面,都形成“自律思维”。需要和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对自己的欲望节制。
那么如何做到自律呢?
1. 设立具体目标,坚持无一例外原则。
一旦给自己下了绝对不破例的原则,就不要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
蔡依林从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时间内没有吃过米饭;杨丽萍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刘德华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一杯酸奶的习惯。
一旦你对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事情已成定局,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纵,对自己严格一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原则。
2. 一次只完成一项任务,不要过多消耗毅力。
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许多人会一次性给自己定下太多目标:比如,半年内练出马甲线、考过XX考试、看50本书、看美剧不需要字幕......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同时接受太多挑战,通常无法坚持实施下去。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复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会疲惫不堪。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
3. 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标。
太多人幻想着能够一蹴而就,一夜之间达成目标。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这个时候,需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许多细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组成的。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慢一点、稳一点,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