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元市旺苍县境内的族系碑探讨阆中历史名人蒙顺将军想到的历史与清代文武官阶
该碑文详细记录了:
“诰封荣禄大夫顺善宇君”和“湖广宜昌復调镇筸总兵官左都督”等字样。
这座族系碑是在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内蒙氏家族的祠堂中发现的。
碑记中记录了“昭化县正堂安照“和“庚午科举人”等字样。
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汉族、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南交龙堡人。
(在2018年春天陕西蒙氏宗亲会恭祭名将蒙恬组委会代表前往交龙堡发现大型冢墓,据当地人介绍对照四川南充阆中蒙氏家乘,结论疑是蒙顺善宇公大将军墓)。
秦代名卿蒙毅的远世后裔。贵赠骁骑将军。四川南充阆中历史名人中首位荣誉市民。阆中古城迎恩街和官菜园街以及双龙镇蒙家湾村蒙氏始祖。
蒙善宇夫人王太君。长子蒙元亨,蒙善宇20岁时开始行商各地。早年在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一带生意,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护送年满二十岁的蒙元亨从陕西泾阳县交龙堡移民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籍。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因长孙蒙应瑞阆中人西征战功显赫和蒙氏祖籍陕西省泾阳县交龙堡其远祖秦朝名卿兼将军蒙毅名将蒙恬以及蒙毅先父蒙武,先祖蒙骜三世都是为华夏统一大业功标史册历史原因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享受总督待遇(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衔”)。
并于雍正甲辰二年三月回到陕西泾阳县交龙堡,年老后仙逝墓葬于交龙堡,原有碑文记载之历史。
蒙元亨,生于今陕西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交龙堡,成长于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秦代名卿蒙毅的远世后裔。贵赠骁骑将军。移民阆中古城迎恩街和官菜园街以及双龙镇蒙家湾蒙氏第一代祖公。蒙元亨父亲蒙善宇。母王氏,夫人罗太君。长子蒙应瑞。
蒙元亨20岁时在他父亲蒙顺的教育下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从陕西泾阳县交龙堡移民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居住阆中城内北门井区(今阆中古城威德坊处北门井巷)。一生与夫人罗氏经营豆腐业、餐饮业、客栈业并行商天下。
蒙应瑞17岁时(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秋天,蒙元亨夫人罗氏(祖籍湖南,保宁府阆中人)因病早逝年仅三十八岁。
同年蒙应瑞和他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第二次回到陕西泾阳交龙堡。
蒙应瑞18岁时(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冬天,长子蒙应瑞担负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投笔从戎积极参加了大清川北镇保宁府阆中行伍军营。
蒙元亨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因长子蒙应瑞阆中人西征战功显赫和蒙氏祖籍陕西省泾阳县交龙堡其远祖秦朝名卿兼将军蒙毅名将蒙恬以及蒙毅先父蒙武,先祖蒙骜三世都是为华夏统一大业功标史册历史原因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享受总督待遇(相当于今天的“中将军衔”)。
公元1721年秋阆中籍陕西人红顶商人骁骑将军蒙元亨奉旨亲自督建“ 元戎府 ” 蒙家桅杆大院,在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将士的大力协作下“ 元戎府 ” 于公元1724年春竣工完成。
蒙元亨因操劳过度病故于雍正甲辰二年闰四月十六日午时(公元1724年)。
遗体由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将士和蒙应瑞夫人李氏负责安葬于阆中普贤寺侧其夫人罗太君墓旁。为大合墓(现遗址在金龙大酒店阆中商城内)。
当今著名畅销书作家龙在宇先生2019年巨献《天下商帮》小说主人公壹品大商蒙元亨,就是以阆中历史名人蒙家将三代为历史人物原型而创作。
蒙应瑞,字兆麟,汉族,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人,祖籍陕西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南交龙堡,秦朝名将蒙恬之弟名卿兼将军蒙毅的远世后裔。
因康熙末年西征大军从川北和松藩两镇挑选精兵,途中遇岳将军广纳众智,献计献策,临时受命组建区区三十余人精锐之师智取敌方将帅首级,平定近四年战势,收复华夏疆土(即今天的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域),战功显赫。
全体西征将帅联合川陕总督会同抚远大将军上奏朝廷蒙应瑞战功和家族来源。
康熙皇帝根据蒙应瑞特殊功勋胜过千军万马,挽回两次大军西征还未开战全军溃败的重大损失,以及历史上其先祖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忠孝华夏统一名将世家的历史和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当时荒地多人口稀少的历史原因。
钦赐蒙应瑞从士兵到将军(直升15级)署副将衔(从二品)任湖南镇筸镇(今凤凰古城)总兵,因镇守经验不足待旨历练。
乃祖蒙顺赐名蒙善宇,乃父蒙元亨从商人因蒙应瑞(直升17级)贵赠骁骑将军(从一品),其三位将军夫人与夫同荣耀。
钦赐蒙家三将军“元戎第”御笔宅匾。
根据骁骑将军蒙顺蒙元亨之前从事豆腐业,餐饮业,客栈业以及行商天下的历史原因钦赐封地四处建“元戎府今迎恩街南、蒙公祠清代演武厅旁、种植清代川北镇总兵府北侧蒙家官菜园、休闲双龙金顶观山脉今金顶山核桃生态观光园区蒙家避暑山庄”。封地大小自由选择开发建设。
乾隆五年(1740),乾隆帝赐婚苗疆赵氏为蒙应瑞第二夫人开启“苗疆美女配汉将军的阆中之恋”恩赐绸缎。
蒙应瑞从历练开始历经22年后从广东广州城守营副将护理碣石镇水师总兵印务(副将)调补
湖北宜昌镇总兵仅一年时间,新授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驻扎今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职级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
三代封将—蒙应瑞,因平定西征战功显赫从而连带其父蒙元亨、祖父蒙顺赐名蒙善宇三代同时被册封为大将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官居湖广镇筸总兵官。
蒙应瑞将军也是阆中历史名人中走出的武将中最高级别的一位,“清八大兵备道”镇守湖广镇筸等处驻今凤凰古城统辖内外玖协营汛。也是阆中历史上走出的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集水师,绿营为一生的阆中籍名将。
蒙应瑞他开创了世界兵备史上中国军人仅此西征一战造就清代四川阆中蒙家将三代三元大将军同时同地(在今天的阆中古城威德坊处)封将的伟大创举。
【下列相关文史连接】
【蒙應瑞 】基本資料
系統號:No3082
權威號:003082
姓名: (清)蒙應瑞
性別: 男
中曆生卒: 康熙[28]年-乾隆?年
西曆生卒: [1689]-?
異名: 出處
(漢語拼音)Meng Yingrui
籍貫: 四川省-保寧府-閬中縣
(今名:四川省閬中市保宁街道)
傳略:引文 出處
出身: 行伍
履歷:職銜 任期 出處
署副將銜 康熙?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9946號
直隸密雲城營都司 雍正?年-雍正1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9946號
順義營遊擊(署) 雍正?年-雍正?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9946號
直隸提標前營遊擊 雍正13年-乾隆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5497號
直隸馬蘭鎮標中軍遊擊 乾隆3年-乾隆?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5497號
廣東廣州城守營副將 乾隆?年-乾隆9年 清實錄:高祖純皇帝實錄 ,226卷 ,927-2
護理廣東碣石總兵印務 乾隆8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71814號
湖北宜昌鎮總兵 乾隆9年-乾隆10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66674號
湖廣鎮筸鎮總兵 乾隆10年-乾隆1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72 968號
朝代: 清
單位: 本筆資料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共同製作。
其他參考文獻:
欄位名稱 說明 出處
生卒年 蒙應瑞四川人年伍拾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5497號
籍貫 蒙應瑞四川閬中人 鳳凰廳志(清道光四年刻本) ,13卷 ,13
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备道兼盐运使:黎学锦编纂“保宁府志”第八册,卷四十,选举制,封荫第二页:“蒙善宇以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
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备道兼盐运使,黎学锦编纂“保宁府志”第八册,卷四十,选举志,封荫第二页:“蒙元亨以子应瑞贵赠骁骑将军”。
公元1926年民国丙寅年仲冬月刘文选编纂《阆中县志》,第五册,卷二十二人物志,人物、十一页载:“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贼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病而终”。
1982年五月一日《阆中县志》帝制时期,204页:“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疾而终”。
1982年五月一日版《阆中县志》帝制时期,第240-242页,冢墓,“蒙应瑞墓在城北普贤寺侧。
2009年著名文史书法家刘先澄著“详解阆中古城街道名称的由来一文中
【迎恩街】古城北门之外,顺延北街的主街,嘉靖府志载有“大十字”、“小十字”、“北坛街”、“五里街”等,今已无可对照确指;咸丰县志载为“迎恩街”,沿袭至今。据蒙氏家谱资料,清康、雍、乾三朝在湖南任总兵四十余年的阆中人蒙应瑞,屡立战功,曾在北门井巷附近建府邸,康熙钦赐“元戎第”金匾,蒙氏与阆中官民接匾,乃迎接圣恩,因取街名为“迎恩街”。
【官菜园街】内东街北今电信局处,明代为守御千户所“帅府”,清代为川北镇总兵衙门,亦即“川北镇署”,俗称“镇台衙门”。其背后今广场一片,原为官地。清乾隆五年(1740),在湖南任总兵的蒙应瑞年逾七十告老还乡,居于康熙赐匾的迎恩街“元戎第”。乾隆钦赐其附近的这一片官地为“蒙家官菜园”,所种菜蔬多余者常添补官家及市民食用,故民间惯称这一片为“官菜园”。民国时期始有菜园西边小道。后城市发展,形成南连盐市口街、北头折接古莲池街的街道,遂因旧地名称“官菜园街”。
2011年冬阆中市人民政府在滕王阁风景区内建阆中古代将军广场为纪念历代阆中籍杰出军人为国建功的历史教育后人爱国爱民爱家爱乡的故乡乡愁情怀。
阆中将军广场构想人是当时时任阆中市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蒲芝龙和市长的蒋建平以及政协委员们提议。
将军广场的建设由阆中市住建部负责建设。
将军广场所有将军文史由政协文史办提供。
将军广场将军塑像由著名雕塑家马长辐雕塑。
将军广场大型铜鼎“天下太平”由著名雕塑家马长辐夫妇捐赠。
将军广场各将军碑记由著名文史书法家刘先澄书写。
阆中将军广场是目前国内唯一纪念从秦末到清末历代为国建立特殊功勋的将军们。
将军广场
辛卯冬梁光烈
阆中历代不仅代有科巍重臣,而且武英荟翠、曾出现过许多开疆定国,平定安邦的名将,三国张飞是阆中古代客籍名将的杰出代表。本籍名将代表有秦末范目。蜀汉马忠。宋朝陈尧咨。南宋张宪。元末韩娥。清代蒙应瑞、张朝良、马德昭等。他们是当世的英雄,家乡的骄傲。特建碑塑像或镌名以知纪念。
二 0一一年十月立。
阆中将军广场蒙应瑞将军塑像简介:
蒙应瑞,字兆麟,阆中人。投笔从戎,清康熙间西征,以雪夜奋勇杀贼立功,荐升湖北宜昌镇总兵、湖南筸[gān]镇总兵,年七十余归休。康熙赐匾“元戎第”于古城北接匾,遂有“迎恩街”名。雍正初觐见,受厚赏。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恩赏绸缎,并”赐其居所附近官地为“蒙家官菜园”,后遂有“官菜园街”。
《阆中地名故事》中的“迎恩街”
作者(王扶民)。
迎恩街,位于阆中古城北门之外,顺延北街的主街,明嘉靖《保宁府志》载有“大十字”、“小十字”、“北坛街”、“五里街”等街名,今已无可对照确认。清咸丰《阆中县志》载为“迎恩街”,沿袭至今。据蒙氏家谱资料载:蒙氏先祖蒙应瑞,字兆麟,早年投笔从戎,清康熙末年间西征,以雪夜奋勇杀敌之功、荐升湖北宜昌镇总兵,湖南镇筸镇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历经清康、雍、乾三朝达40余年,年届70余岁归休。康熙帝曾赐匾“元戎第”。雍正初入宫觐见,受厚赏。乾隆五年(1740),乾隆帝恩赐绸缎。蒙氏与阆中官民曾于此街恭迎圣匾,迎接圣上恩典,故取街名为“迎恩街”。同时乾隆皇帝还赐其所居附近官地为“蒙家官菜园”,遂后衍变为古城“官菜园街”。
《清朝文武官品阶表》
品级阶次文阶武阶
正一 1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从一 2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正二 3资政大夫武显将军
从二 4通奉大夫武功将军
正三 5通议大夫武义将军
从三 6中议大夫武翼将军
正四 7中宪大夫昭武都尉
从四 8朝议大夫宣武都尉
正五 9奉政大夫武德骑尉
从五 10奉直大夫 武德佐骑尉
正六 11承德郎 武略骑尉
从六 12儒林郎 武略佐骑尉
正七 13文林郎 武信骑尉
从七 14征仕郎 武信佐骑尉
正八 15修职郎 奋武校尉
从八 16修职佐郎奋武佐校尉
正九 17登仕郎 修武校尉
从九 18登仕佐郎修武佐校尉
官职 品阶 武阶
提督从一品振威将军
总兵正二品武显将军
副将从二品武功将军
参将正三品武义将军
游击从三品武翼将军
都司正四品昭武将军
守备正五品武德将军
千总正六品武略将军
把总正七品武信将军
外委把总正九品修武校尉
《清代武将官职简略 散官》
清初武官阶
提督总兵官兼都督正一品
提督总兵官兼都督同知
提督总兵官兼都督佥事
提督总兵官兼左都督
提督总兵官兼右都督
(后裁去加衔)
提督从一品
骠骑将军正二品
骁骑将军从二品
昭勇将军正三品
怀远将军从三品
明威将军正四品
宣武将军从四品
武德将军正五品
武略将军从五品
昭信校尉正六品
忠显校尉从六品
奋力校尉正七品
备注:
清乾隆二十年改定武官阶
振威大夫从一品
武显大夫正二品
武功大夫从二品
武义大夫正三品
武翼大夫从三品
昭武大夫正四品
宣武大夫从四品
武德郎正五品
武略郎从五品
武信郎正六品
武信佐郎从六品
奋武郎正七品
清乾隆五十一年改定武官阶
建威将军正一品
振威将军从一品
武显将军正二品
武功将军从二品
武义都尉正三品
武翼都尉从三品
昭武都尉正四品
宣武都尉从四品
武德骑尉正五品
武德佐骑尉从五品
武略骑尉正六品
武略佐骑尉从六品
武信骑尉正七品
武信佐骑尉从七品
奋武校尉正八品
奋武佐校尉从八品
修武校尉正九品
修武佐校尉从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