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临邛——世界上最早利用石油的地方
凡丁
古临邛(今称邛崃市)是有记载汉代(前206-公元220)起就开始利用天然气的地方,天然气井古称火井,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专程前往视查并且改进使用方法。而据《大英百科全书.煤气工业》载,英国使用天然气是1668年,美国使用天然气是1821年。
古临邛人领先于世界最早利用天然气这一点,全世界都没人否认。而古临邛还是全世界最早利用石油的地方,之前没有人提出!
笔者细读晋代崇州人常璩(约291年—约361年)所著《华阳国志》的相关记载后认为:至迟在东晋时期,临邛人便开始利用石油照明了。
同时认为:
文中的“井有二水”,其中之一“水”应该是盐水,因为古人将液体的盐水归为水一类物质;
另一“水”应当是石油。因为汉晋时期还没有“石油”的说法,晚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方才出现“石油”之名词,故古人也将液体的石油归为水一类物质。直到北宋时,乐史(930-1007)在《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五中,仍然将当时火井县所出产的石油称为“水”,曰:“火井有水,郡人以竹筒盛之将以照路。”
(注:此处“火井有水”中的火井,指的是地名之火井。)
我又对文字重新断句、分段,关键字、词参照《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等,在()符号内加注。
经过重新断句、分段、加注的《华阳国志》卷三之相关文字成下式:
“临邛县有火井(天然气),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柴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若)以竹筒盛(石油之水),其(能发)光,藏(贮存)之,可拽(用手抓住)行(走)终日不灭也;
井有二水(一为石油之水,一为盐之水);
取井火(天然气)煮(盐水)之,(每一班可煮)一斛(十斗)水得五斗盐。(用常规的)家火(柴火)煮(相同的盐水)之,(由于火力不大,工作效率不高,每一班产)得无几也。”
其中
描述天然气井的使用方法和情景是:“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
描述石油使用方法和情形是:“以竹筒盛(石油之水),其(能发)光,藏(贮存)之,可拽(用手抓住)行(走)终日不灭也。”
比较使用天然气和柴火煮盐的效果是:“取井火(天然气)煮之,(每一班可煮)一斛水得五斗盐;(用常规的)家火(柴火)煮之,(由于火力不大,工作效率不高,每一班产)得无几也。”
个人心得
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有关古临邛人使用天然气和石油的记载,用的是文言文,作者惜墨如金,且无标点符号,后代史学研究者或者再版商人,由于没有进行过实地调查,便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断句,结果晦涩难懂,于是又有人进行“更正”,如《读史方舆记要》作者便将“井有二水”更正为:“井有二,一燥一水。”
其后果是让读者误认为:古临邛人仅仅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煮盐,殊不知古临邛人还最早利用石油照明——即将石油装入竹筒,点亮后当作火把。
作为当代的邛崃人,我们有责任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研究,有依据地弘扬光大火井文化 还有就是 石油文化!
结论
如若笔者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古临邛人利用石油的时间,以常璩的卒年推算,至迟不晚于公元361年,比宋代人乐史(930-1007)《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五记载的:“火井(县)有水(液体状的石油),郡人以竹筒盛之将以照路,水中自有焰耳,盖似今人秉烛。”提前了646年以上!
不知读者及学者们是否认同?
2019/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