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和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主办,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响四川十大工程”大型网络评选活动中,中国华能集团下属单位——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瓦斯河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在60余个对四川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工业与科技榜”前十名。 瓦斯河地处甘孜州境内,河水湍急,水能储量极大。1997年,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迈入甘孜藏区搞能源开发的大型央企,由该公司主持开发的瓦斯河流域水电梯级滚动综合工程,规划包括冷竹关水电站、小天都水电站以及木格措抽水蓄能电站和金盖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1万kW。冷竹关电站是华能与甘孜州合作的典范,为甘孜州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2002年,华能在成都实现了对320公里外的冷竹关电站实时远程监控,创国内最远距离水电站远程监控纪录,“都市水电”新理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金奖”。小天都电站闸坝是亚洲建在软基上的最高闸坝;是国内唯一采用“一坡到底”布置的高压不衬砌引水隧洞的水电站;是亚洲体积最大、内压最高的气垫式调压室。康泸电网通过小天都电站35kV系统接入省网,开启了四川所有市(州)均接入国家电网的新篇章。该项目还获得过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优秀投资项目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 作为最早入川开发电力的中央企业,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一直秉承华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的企业使命,坚守“水电兴邦、能源报国”的追求,坚持“川流不息、笃行致远”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进行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探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公司题词:“通过宝兴河电站的开发,加快走出一套流域梯级开发的路子,总结经验,加快水电建设。”公司是最早进入四川藏区开发水电的电力企业。1990年,率先进入阿坝州,开始岷江太平驿水电站建设;1997年,以“稳藏兴康”的政治责任感,翻过二郎山、跨过泸定桥,进入甘孜州开发瓦斯河流域,建设的小天都、冷竹关电站创造了7项中国企业新纪录,被誉为“康巴线上的明珠”,促进了藏区经济的发展。截至2019年8月底,公司从岷江、涪江、嘉陵江,到宝兴河、瓦斯河、巴楚河、大渡河,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建起了20座绿色水电站,累计发电1800亿千瓦时,上交地方税收83亿元,实现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公司正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大渡河硬梁包等水电项目建设,全力介入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积极探索天然气燃气机组调峰项目,已与相关市州等签订了开发合作协议,努力建设一批优质工程,提供更多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电力,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华能四川公司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华能集团精准脱贫攻坚战“红色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编制了公司定点扶贫规划,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自2015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公司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00万元,对口帮扶5个县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950人。向深度贫困地区凉山州昭觉县和阿坝州阿坝县选派了4名扶贫干部,开展栋梁工程助学行动、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和祝福工程兴农行动,既着力当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又着眼增强贫困地区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公司在深度贫困地区对口帮扶的昭觉县团结村和阿坝县羊高村已分别通过凉山州和阿坝州脱贫摘帽验收,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公司通过定点扶贫帮扶,当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基础设施“一步千年”、教育扶贫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得到巩固,多领域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阿坝县委县政府两次就扶贫工作给公司致感谢信,阿坝和昭觉地方政府和村民先后5次向公司赠送锦旗。公司参加省国资委和省广播电视台扶贫纪录片首播仪式并通过访谈节目的方式向省领导、国资委领导和兄弟单位展现了华能扶贫风采,公司定点扶贫工作在四川卫视和四川新闻频道扶贫纪录片《责任》中播出。公司“川流不息”教育扶贫逐渐成为华能集团的一张扶贫名片。
华能四川公司将继续强化招标组织,加强科技创新,持续开展设计优化,狠抓建设管理,争取政策支持,着力降本增效,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风险可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六零”工程和争取“国家优质工程奖”为目标,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建设好硬梁包水电站,为四川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