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有一座“山鹰都飞不过的山峰”---雀儿山。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是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进藏必经之处,公路垭口海拔5050米,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积雪覆盖期。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称作“川藏第一险”。因地势险峻,当地素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说法,“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雀儿山气候的生动写照。近日,在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联合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麻辣社区和四川手机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影响四川十大工程”评选活动中,雀儿山隧道荣登“影响四川十大工程”榜单。
打通川藏第一险
以往,翻越雀儿山路段的40公里山路,曾是中国最危险的公路,需小心翼翼驾驶两至三个小时。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3年,雀儿山40余公里路段,来往车辆累计发生交通事故371起,死亡68人。由于山高路险、高寒缺氧,雀儿山路段曾被称作“川藏第一险”。而2017年9月正式通车的雀儿山隧道,结束了这段历史。
雀儿山隧道位于317国道(川藏公路北线)甘孜县至德格县岗托乡之间,东距成都约900公里,西距西藏地界约150公里,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线路全长约12公里,其中,施工线路长8.955公里,雀儿山隧道长7.079公里,双向两车道,总投资11.5亿元。施工海拔在4300米的雪域高原,隧道洞口海拔4378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雀儿山隧道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6年11月10日正式贯通,2017年9月26日正式通车。
隧道贯通后,穿越雀儿山仅需5至10分钟,隧道将确保常年通行,不会因雪或冰封路。过往车辆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隧道可避开3处共长47000米的雪崩路段。车流量将从每天1500余辆增加到4000-5000辆。
现在来往车辆通过7公里多的雀儿山隧道,只需10来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可以说,雀儿山隧道打通了川藏北线的天险瓶颈,助推了藏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建设困难层出不穷
雀儿山隧道洞口海拔4378米,从2012年开工建设,到2017年正式通车,整整5年的建设时期,全体建设和管理人员遇到的建设困难层出不穷。
雀儿山隧道的建设难点除了普通隧道修建中会遇到的通风、断层、岩爆、瓦斯、涌突水外,更突出的难题是低温、低压、缺氧、冻土……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施工,由于气温极低、气压极低,一年的有效施工时间只有6个月,机械效率和人工效率只有平原地区的60%-70%。空中的氧含量是48%,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工作人员缺氧头痛甚至昏迷的情况,后来配备了制氧车和高压氧舱后,才解决了供氧安全问题。
而慢慢掘进的隧道内,通风难也是最大的挑战,经过摸索,修建了7公里与隧道平行的导洞,并且在导洞两端设立大功率流风机,在掌子面设置两根管道,既是通风管也是制氧管,才勉强保证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氧气含量。
这么苦究竟图啥
1980年1月出生的董超是当时国道317线甘孜分指挥部工程处处长,负责国道317甘孜段和雀儿山隧道进口段的工程建设任务。这个来自山东烟台的80后,在上高原参加雀儿山隧道建设之前,是四川交投川高公司工程养护部的技术骨干,皮肤白皙,戴着一副眼镜,被同事们戏称“白面书生”。由于长期坚守工地,经受风吹日晒,到现在还是脸庞红黑亮堂,俨然一个地道的康巴汉子。
董超和其他雀儿山隧道工程的建设管理者们一样,坚守工地,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心中想到的只有工程,真是奉献于工程中,忘我于工程中。自己家里有什么困难,却是搭不上手,找不到人,妻子为此埋怨过他不少。可他总是笑着解释说,这个工程关系重大,马虎不得,等到这个工程完工了,我一定回家好好陪陪你。可是,回到平原的富氧反应又使他到家就睡,妻子看了也心痛,拿他没办法。妻子怀孕了,他也不能回到身边照顾。本来请了假准备回成都陪产,然而坐了18个小时的车刚到成都还没下车,一个电话又把他催回了工地,再加上妻子早产,等到他再回到家里时,孩子都满月了。每当提起这件事,这个山东汉子眼里就充满了对家庭的愧疚。
雀儿山隧道驻地常年平均气温零下1.4摄氏度,六月飞雪,八月滴水成冰,烤火期长达10个月,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6摄氏度。雀儿山隧道洞口海拔高度4378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即便徒步行走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长期处于头昏脑胀、胸闷气短、心动过速,流鼻血、掉头发等缺氧状态,尤其是到了晚上头痛愈烈难以入眠。因为坚守高原,几年下来董超的健康状况也明显下降,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每天睡眠只有3-4小时,导致脑缺血灶的发生,医生多次建议不能再上高原工作,他也毫不在乎,后来感觉实在扛不住了,才买了一台小型制氧机带到高原坚持工作。为了雀儿山隧道建设,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总是轻描淡写,斗志反而更加高涨。有同事问,那么苦,你图啥?他却说:“搞工程的人,这一辈子又能遇到几个世界第一呢。只要人没死,一切困难就都要克服。”
5年扎根大山深处
整整5年的建设时间中,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建设难度高,建筑工人们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的离开,前后竟共有3000余名工人参与雀儿山隧道建设,而来自交投的雀儿山隧道的建设管理者们,却一个也没有离开过。
在建设期间,基本上每一位317建设者和管理者都远离家乡,扎根于贫瘠荒凉的高山,他们深深地挂念着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位于大山深处的项目部,连手机信号都极不稳定,连和家人打一个信号完整的电话,都是奢望,更别提承担对家庭的责任了。他们和所有的建设者一起,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一条云端上的坦途,结束了“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的历史。
(四川交投川高公司 麻辣社区黄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