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下午的一场,“庆祝宜棉纺织厂建厂五十周年暨宜棉工友联谊会专场文艺演出”在宜昌市伍家岗“五一剧场”内隆重举行。筹备半年之久的这台工友联谊会,牵动着宜棉全厂职工及儿孙三代人的心。为组织好这台工友们渴望已久的联谊会,筹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恪守:“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的理念。”让节目真实地反映出当年宜棉人的精神面貌,和战天斗地的那股英雄气概。
筹备组同志们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工作,事必躬亲的他(她)们,从写总谱、配器、撰诗词剧本到请乐队、请电视台、租场地,节目的排练、彩排直至安排演出;其间武汉宜昌的网络、微信、电话联系不断,还不时为排练而往返两地。这台工友联谊会,是筹备组和全体演职人员爱心与汗水的结晶,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所促成的。
公演这天,工友及子弟们早早地云集守候在“五一剧场”大门阶梯前。天各一方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事、老工友们,愉悦相见,热情握手、互相拥抱、不住喧寒述旧,人声鼎沸热闹得很,不时传出老泪婆娑,情感动人的画面。使原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五一广场,锦上添花。工友们以原车间为单位,相邀在剧场前组织合影留念,争抢留下最幸福的时刻;纷纷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拍下一组组珍贵的照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工友们抓紧时间,拖住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摄下这,重逢欢聚的快乐时光。
昔日的老同事、老战友,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逐渐迈出花甲,步入古稀之年。回首自己大不如前的举止,凄楚情悲忧感随即涌现,叹息,时光飞逝岁月无情,转眼白云苍狗桑海桑田。当年风华正茂,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最能吃苦的一代人,现如今,变成了老头,老太太。
清•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感受颇深一句话:“黄叶无风叶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觅。”用来自诩、解嘲再好不过。
在此,要感谢联谊会筹备组,给我们造就一个寻觅旧梦的好机会;回味往事,工友彼此间倍感欢欣,重逢老友、同事增添的新喜,给平淡的退休生活加上一点盐,让其变得具有滋味。
工友们千里迢迢荟聚在宜昌伍临(路),参加这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盛大聚会。老同事、好朋友相聚,会见中得知有的工友因病不幸逝世,悲喜交融情感奔放的场面让人动容。触景生情,工友们情不自禁地感到“发达福寿命注定,努力行善最要紧。”的现实意义。
节目系各车间、科室自筹组织奉上的21个节目精彩分层,使联谊会上泛起阵阵涟漪,一浪高似一浪,与职工达成共识,并在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大伙纷纷掏出手机或打开相机,摄下工友们的精彩演出,拍下一幕幕再现当年的激情场面。
诗朗诵《我和我的宜棉》激起工友们对往事的诸多回忆,鼓励宜棉人,发扬宜棉精神继续奋进。长诗文笔通畅优美,句句扣人心弦引起共鸣。真谓:笔落惊风雨,诗句泣鬼神;半百人的大合唱《宜棉之歌》,由宜昌市总工会交响乐团伴奏,演出阵容庞大气吞山河,其震撼力感铭肺腑。歌中唱道:“宜昌城,向阳岗,有座美丽的纺织厂,悠悠岁月五十载......”再次将这台联谊会推新的高潮,在宜棉人心中产生回响和共鸣,歌声将宜棉人带回挥斥方遒的激情岁月,唤起对往事的回味及无尽地遐想。
当持续二个小时三十分联谊会落下帷幕,领导上台和演员合影时,全场掌声雷动长久不息,意犹未尽的工友们伫立座位间不愿离去...... 魂牵梦绕的往有事、战天斗只讲奉献的岁月、青春嘉年华的日子,仍在心中激荡难以释怀。面对现实,深知:“自大便不能长进,自卑则不能振兴1”的宜棉人,在改制下岗前提下百废待兴从头越,勇敢撑起护佑儿女蓝天的家。如今宜棉厂已不复曾在,尘埃落定已成为历史,但宜棉精神还在,只要精神在,天大的困难,那怕是惊涛核浪,在当今宜棉人眼中不屑一顾,宜棉人照样昂首阔步,奔向属于自己的明天!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人世沧桑不可怕,人在天在记宜棉!余兴中赋诗一首:
赞宜棉工友联谊会
伍家蓝光透窗纱,车溪黛色美如婳。
旧地重游好好好,老友相逢话话话。
当年拼搏逾花甲,如今厂区尽大厦。
暂栖五一半百庆,与日同辉放光华。
注:1.将自己估计过高,沾沾自喜很难有所长进,糟践看不起而自己,就难以振作起来,更不可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