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金鸡口村村民吴光洪今年74岁了,他本已是古稀之年的一位老人,但在今年锦屏镇评选孝老敬老爱老“十大孝星”活动上,乡亲们却一致推荐他当“孝星”。
为啥呢?原因有二。
一是他是村上的医生,他爱岗敬业扎根乡村救死扶伤六十余载,让人敬重;二是他的母亲今年101岁了,他又是出了名的孝子,评选他当这个“孝星”自是理所当然。
吴光洪生于一九四五年,解放后的一九五二年他在汤家坝上了几年工业小学,后因吃计划伙食他就再也没上学了。别看他只上过小学,在那时,算是有文化了,村上就指派他当计分员。一九五九年,村上又推荐他去两路口学医当卫生员。“当时属短期培训班,学了一点肤浅的医学知识。”吴光洪随后就拜姑父魏香医生为师。姑父鼓励吴光洪,一定要努力学习医术,不然就像父亲和爷爷一样背太阳过山,扛月亮过河,在农村肩挑背驮一辈子。
吴光洪谨记姑父的教诲,学习中医很是用功。“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学习,都要用完满满一墨水瓶煤油才休息,第二天又要出诊,有空闲时间还要栽培金银花、菊花、苡仁、连召、麦冬等草药,目的是节省一些成本,为老乡看病吃药节省些药费。”吴光洪回忆说,最辛苦的是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当地流行麻疹,我与另一乡村医生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药。
当年科技不发达,无麻疹疫苗,患上了麻疹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很快就会出现心肺衰竭。吴光洪的同事忙于治疗老乡家孩子的麻疹病,自己的大儿子就在那次出麻疹中丢了性命。
在这大山深处,不论严寒酷暑,还是白天夜晚、天晴下雨,只要有病人家属喊,吴光洪都会及时出诊,即便是他现在七十多岁了,也不例外。“我经常给病人开玩笑说,现在我年纪也大了,就别叫我出夜诊了,山高路远不好走,万一摔死了,你们过意不去,还得赔副棺材。”这都是吴光洪的玩笑话,只要有病人喊,他依然会及时出诊。吴光洪在外工作的幺儿子,很了解父亲的脾性,专门买了戴在头上的矿灯回来,让他出夜诊用。
吴光洪不仅敬业,他和所有好医生一样,还有一副仁慈心肠。以前老乡们经济差,好些人看病吃药拿不出钱,就挂帐,时间久了,他就不找病家要了。由于吴光洪对老乡热情,看病认真,收费合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三十二年党龄了,还多次评为优秀党员。
吴光洪讲从事乡村赤脚医生六十年了,虽然挣不到好多钱,但老乡对我十分客气,随时路过他们家门口,老乡总会热情地喊我到家坐会喝口热茶。
对外人都如此和善,吴光洪自然对父母长辈很是孝顺。
吴光洪的母亲徐大敏是从沈家梁嫁到金鸡口村来的,现在已经101岁了。“父亲于1995年去逝的,一晃24年就过去了。”吴光洪说,这么多年来,母亲未生过大病,她老人家肝功能好,所以视力也好,虽然人老了器官在慢慢退化,但母亲血压和心律都正常,只要我们当晚辈的齐心协力陪伴好、照料好,老人家应该还能活好几年。
5年前,吴光洪的母亲也险过一回。“生病了,以为要走,弟兄姊妹和在家的后辈都轮流守候,还为她准备好了老衣。我把母亲的脉,觉得还不错,就从药铺拿回两根西洋参,磨粉兑水让母亲慢慢饮下去,我见西洋参在起作用了,就回家睡觉,其它守夜的亲人想打牌,哄我说母亲不行了,我讲天亮我才会来看,渐渐的母亲又可以吃饭了,下地行走了,我又购回两根红参每天切点给她老人家服用。”吴光洪说,母亲能活这么大岁数,妻子曹碧辉的功劳也不小。
吴光洪的妻子曹碧辉虽然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但她理家处事比许多读书人都想得周到。多年来,吴光洪和曹碧辉上街进药,回来每次购猪肉,自己家买几斤,也要给母亲买几斤,还专程给母亲送去。现在母亲上年纪了,曹碧辉也常在街上购回糕点送去,几十年成了习惯。邻居都夸曹碧辉对婆婆比对自己亲妈妈都还好。
“每次母亲生病了,虽然老人家在其他弟兄家住,只要来拿药,妻子总会喊我快放下手中活儿,先给母亲配药,好让她早点好起来。”吴光洪说,这段时间母亲随我们家生活,前阵子感冒了,有点咳嗽,吃了许多药,恢复却慢,妻子生气了,对我讲,给老人家吃点好药嘛,好早点好嘛。
吴光洪的母亲每天都得吃两个蒸鸡蛋给母亲吃,现在病愈了,又可以在院坝里走一走,闲不住时,还爱去到每个孩子家,看着院坝脏了,一生爱干净的她,还拿起扫把打扫起卫生来。“前两年,我用针穿针时穿了好几次都没穿上,母亲抢着去,一下就穿好了。”吴光洪说。
前几天,吴光洪引我与她母亲见面。吴光洪俯下身子贴近母亲的耳朵问自己是谁?老人家举起拐杖吓儿子说,“信不信我给你一棒棒,又以为我认不着你了,你是光洪嘛!”吴光洪笑着,又指着我说,他是哪个哇?老人家说,是锡洪嘛,我百岁时还给我照过相的。
老人家讲,头有点痒,吴光洪随手拿起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
我看见在我眼前的这对母子,头发都白了,心生感慨,立刻为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乡亲都夸吴光洪一家人孝老、敬老、爱老,很值得大家学习。吴光洪却说,“其实也没啥,我们都会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