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气温大范围大幅度下降,寒冬将至,卡友们当注意保暖加衣。此外,有不少卡友反映到,货运行业也步入了寒冬,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所体会?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即将迎来收官年,前段时间,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停工限产令”。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c4a9786851946549d95b83019661b61
“停工令”一出,本意是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但另一个方面也导致了货车司机可能要陷入无货可拉的窘境。
28个城市将限产半年
《方案》提到,为确保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完善的措施打好本次攻坚战。
据悉,此方案实施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为期6个月。
实施范围主要为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
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共28个城市。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962277d5e14458a81520ae551b88096
减产货物将超5000万吨
“停工限产令”一出,货车司机无疑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据了解,钢铁、焦化、砖瓦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
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
而根据细分任务统计:2019年12月底前,河北省钢铁减产1400万吨,焦炭减产300万吨,平板玻璃减产660万重量箱;山西省钢铁减产175万吨,焦炭减产1000万吨;山东省焦化减产1031万吨……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74bdb3d646b4012aaeddf414c3c238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7a7599d5fd64321af0e91dc866c6932
“限产令”实施期间,减产货物将超5000万吨,牵一发而动全身,大量企业关停倒闭,生产的货物也随之减少,卡友们的处境也可想而知。特别是以拉钢铁、焦炭等货物为主的卡友而言,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此外,为了大力提升铁路水路货运量,《方案》提出,28个城市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578412de97b4c43b5d1272178d0285e
部分行业将通过生产工艺水平、治理技术等多项指标制定绩效评级细则,将行业、企业分为A、B、C级,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区域、汾渭平原等重点环保区域,根据不同天气条件和等级采取不同的停限产措施。
这样一来,货车司机的处境愈发艰难。
货运行业步入“寒冬”
对于“停工限产令”,卡友们应该有最直接的感受的。
有不少卡友说道,最近能明显感觉到货源变少了,以前两天可以跑一单生意,现在好多天都找不到活干。
卡友吕师傅从事焦炭运输工作已有20多年。吕师傅告诉我们,之前与他合作的六七个工厂都出现了不停程度的停产或限产。本来就僧多肉少,这样一来,竞争更为激烈。
吕师傅坦言:“我接受公平竞争,但现在打价格战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运费一降再降。”
恶性竞争也一直是货运行业的大难题。
对此,卡友刑师傅也说:
“以前两天可以跑一个来回,轻松赚个700~800元,现在不但要和同行争抢货源,还要甘心降低运费。如今,抛去吃喝以及其他支出,一趟活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6bdd4bdb0e94574b44413b4e7f36572
本来按理说秋冬季应该是煤炭、焦炭运输的旺季,但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不断加严,为了预防和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进入冬季以后,部分工厂也要停产或限产。这也导致了冬季成了名副其实的“货运寒冬”。
环境保护和公路运输如何平衡?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90057d7357b43b69413161956761c04
环境保护关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我们生存的空间质量和我们的身体健康,而公路货运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千万卡友生存的保障,二者同样重要。
那么,该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公路运输之间的关系?
有卡友说道:
“我们也喜欢蓝天白云,支持环境治理,我们也愿意为环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但是这种停工限产的环境治理方式太过于死板,不仅给许多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严重损害运输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环境污染也是治标不治本。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为关键的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要从技术手段上找突破口,而不应该使用这样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