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励女孩顺从的文化里,敢于表达需要成为一种负面标签。但越来越多的女孩在精神层面开始苏醒,她们希望成为更真实的自己,心理咨询师告诉你,“黑化”的第一步是尊重自己的需要,说出自己的愿望。
心理咨询师James计划年底的时候把价格从每小时600元涨到800元,他给来访们发了一封信。
令James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一位叫安的来访表示不同意,其他来访都回信说:“好的,谢谢!”James看着安的抗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倍感亲切:“我觉得她在此刻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她用抗议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真实的一面,让我更容易看见她的需要而不是忽视。如果所有人都回答我好的,谢谢,那么我可能就失去了和来访讨论她们内心真实想法的机会。”事实上,在接下来的这一周的咨询中,James和每一位来访的工作内容都是:当我提出涨价时,你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你去表达内心真实的需要和感受?
来找James的来访大都有着体面的职业,接受过好的教育,她们善良友好温柔,来咨询的目的是亲子教育和亲密关系。“她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好女孩,成年的她们是好员工、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习惯了客气,不愿意随便伤害别人的情绪。但是现实是,这群好女孩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痛苦,觉得找不到真实的自己、生命缺乏活力。”
在全世界的文化中,这都不是特例。许多文化不鼓励人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女性尤其如此。女性的形象和自我牺牲常常联系在一起,照顾别人往往比表达自己的需要重要太多。成为好女孩,可以得到别人的夸赞和社会的认同,但是许多好女孩的痛苦来自于不敢讲出自己的需要,无法说不,无法承受失去喜爱、被别人孤立的恐惧。
“我希望在我为别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有人能够看到我的感受,满足我的需要。”这是许多好女孩暗藏在内心的想法,她们觉得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很别扭的,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我妈妈就是这样,她总是任劳任怨,忙前忙后,如果觉得累,就会数落我不乖,埋怨爸爸不在乎她,可是我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她理直气壮地说,我真的很累,今天晚上的家务活需要你们做。”James的来访安说,她在很多年间也重复着母亲的行为方式。“在单位,觉得老板总是把最吃力不讨好的活留给我,我不敢拒绝;在家里,老公就像巨婴,还喜欢处处贬低我。直到有一天,和心理咨询师表达愤怒时,他问我,你的需要是什么?你需要他们为你做什么?我一下子语塞了,我竟然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知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过,一个人若要发展出自己的真自体,是需要足够好的母婴关系的,母亲努力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自己。她看见了孩子的感受,反馈给孩子,孩子就知道这个感受是属于自己的;她看见了孩子的需要,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并且是值得被重视的。一个好女孩的成长,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她真实的需要不被鼓励,相反,她被要求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远远超过自己。
“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比较紧张。爸爸带我逛街,看见卖冰棍的小摊。他问我想吃雪糕还是冰棍,我其实想吃雪糕,可是还是说冰棍。爸爸眼睛都红了,回去告诉妈妈,说我是一个懂事的女孩。我知道他们很高兴,是在夸我。”安说,很多年来成为懂事的女孩就是她行动的“座右铭”。可是,人到中年,懂事的女孩越来越痛苦,现实不会因为她们懂事,而给予她们想要的一切,她们藏着自己的渴望、忍受别人的忽视,她们用抱怨与世界抗衡,却用行为迎合着世界。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她们或许是最渴望成为爽剧女主的人。
“尝试着在一个比较好的关系中,比如心理咨询关系中,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信心,因为对方的积极反馈,会让你卸下心防:哈,原来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对方清楚地知道了你的要求和心愿,只要对方在乎这段关系,肯定会去考虑如何满足你的。”心理咨询师James提醒各位想破茧的好女孩们,表达自己意味着你可能会接收到不太好的评价,也许别人会不那么喜欢你,给你戴上“事儿妈”、“作女”的称号,但是,请记住,这是你走向鲜活生命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