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427|评论: 1

岷江片方言县西充传统节日蛴蟆节被南充喧宾夺主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西充是川北岷江方言的代表县,和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泸州是一个方言片,人口以清代以前的土著为主,西充人重视文化教育,传承了古老的四川本土传统文化,蛴蟆节也是其中的一朵奇葩。目前该节日除了在西充盛行,在受西充语言文化影响的嘉陵区西北十几个乡镇、顺庆西北少数几个乡镇也较为盛行,这些嘉陵区的和顺庆区的乡镇都是说西充话为主和曾经以西充话为交流语言为主的乡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时间的荏苒光影里,来自民间,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其鲜活的底蕴和蓬勃的生机得以延续和发展,成长为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但由于某些原因,有的民俗文化被贴上封建糟粕的标签被摒弃,有的民俗文化走向衰落被遗忘。挖掘、弘扬民俗文化,时不我待。
      “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川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节目,在嘉陵西北十几个乡镇、顺庆西北少数几个乡镇、西充县较为盛行,历经演变,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据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蛴蟆瘟”袭击了当地村民,后来有一位高僧指点,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当地乡亲唱民谣,扎灯笼、送走象征瘟神的蛴蟆,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儿时印象中的蛴蟆节永远烙印在脑海: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点燃自制的“蛴蟆灯”,浩浩荡荡地朝村边的小河走去。到了桥头,祭祀完毕,人们把“蛴蟆灯”插入土中或者放入河里。漫山遍野灯影晃动,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气势十分壮观。村里的小孩要去竹林里找到一根高高的嫩竹,铆起劲地摇,越摇得响预示着来年就长得越高、运气就越好。大家还唱起民谣:“十四夜,摇嫩竹,嫩竹爹,嫩竹娘,我和嫩竹一样长;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甚至被毁。岁月的更迭、加上人为原因,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离我们而去。我建议:一是县志办、县文化馆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的民俗文化研究组织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障经费,加大对我县民俗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传承、开发。西充还有许多民俗传统文化,如祥龙的板凳龙等,都亟需加以发扬。二是大力加强民间艺人保护工作,访问、查找、挖掘民间艺人,让掌握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享受一定的生活待遇,确保民俗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一年一次的盛况,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上万盏蛴蚂灯,几万人的盛情参与。难得的历史和社会资源,作为多扶镇政府就白白浪费,且不可惜。为什么就不能用来提高多扶的人气与知明度。只是每年贴一个告示,通知下地点,然后一焚之了之只能说明政府的无能。政府可组织每年全民讨论个主体,以网络投票决定,然后找个或做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地方,用上万盏蛴蚂灯,来摆个字或造型,再来个航拍直播,最后在用上万盏蛴蚂灯做个大型篝火晚会,且不美哉,中间还可以举办最美路蚂灯,最佳创意蛴蚂灯等活动。



西充能否每年正月十四在多扶镇搞一次 西充.正月十四祈福节。
会期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共三天,邀请各地前来赴会。
正月十三开展销会,本地商户销售各种西充民间小吃,土特产。
正月十四文艺演出
川剧,高跷,秧歌,舞龙,舞狮,旱船
晚上文艺演出
演唱西充民谣 摇嫩竹歌 作为保留节目
正月十五,凤凰山庙会,各地物资展览会,西充企业推销会,招工会
这样全四川都知道了西充的节日,提高了西充知名度,搞活了经济
啥子古楼人造的桃花节,就没有这个独特而且传统的节日好。
一家之言,敬请请各位指正补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