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70|评论: 11

[文学艺术] 钟明全:寻找太平洞(散文原创)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19-12-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 找 太 平 洞
                (散  文  原  创)
                            钟  明  全


       没有想到,天涯钓雪人带我们跨过马跃溪小桥、沿着溪水边的溪谷小径,走到马跃溪的尽头——悬崖边的瀑布口的时候,突然说,在这里,我记得还应该有一个很特殊的山洞,只是不记得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了,那时我们经常在这一带玩耍,也时常到这个洞子里去。这个山洞,它的洞口很宽很大、洞子很深很长、里面岔洞很多,洞里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潺潺淌流的暗河。进到悠长深邃的洞子里,便可以看见洞子入口的厅堂宽敞,里面还摆有桌子板凳,可以办席吃酒。最神秘莫测的是,据说这个洞子它最远的出口,可以通到离洞门几公里外的鳌山寨上。一行人听了他的介绍,立刻被这个神奇的山洞迷住了,大家都想早一点找到它,都想一睹它隐匿于世的尊容、一览它恢弘壮阔的盛景了。
       为了探究洞口,我们从马跃溪畔荒草覆盖着的小径上,慢慢梭下路边的一处陡坎,小心翼翼地抓扯着小路坎坎边的藤蔓、树枝、茅草,下到溪沟里干涸了的能够落足的地方,一步一步地沿着溪流的边沿,向着溪流的尽头——瀑布翔飞的崖边靠近。此时,溪水的流速在临近悬崖之边时,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急。溪水撞击山崖,发出不绝于耳的铮铮声响。这些争先恐后的溪水似乎知道,这即将到来的纵身飞跃、自此挥别之后,它们便会瞬间蝶变——变成新的名衔,换上新的容颜。它们也将因为自此相别,而变成江水中的一份子、变成海水中的一份子,变成让更多的人追随吟唱的汪洋江海的群体意象。即使这些细微的水珠,它们只是江海中的一滴,但江海却不会湮没每一滴水珠的能量,遮掩每一滴水珠的光芒。这些从溪流中奔泻而去的水珠,它们会以另一种体态,另一种心境,融汇于江海,相忘于水天。它们或许还会记得它们的前世,曾经来自一条名叫马跃溪的小溪;它们或许还会记得,曾经那不管不顾的纵身飞跃、临空飞舞,是多么的玄幻、多么的舒畅。或许,它们又什么都不会去记,什么都不会去想,就只做了那沧浪里的一滴水珠,在沧浪里没心没肺、没头没脑地涌流翻滚,在沧浪里无忧无虑、无思无想地上下沉浮。作为人类的我们,如果此时站在高高的悬崖边上,一定会胆战心惊,生怕掉落进万劫不复、万丈之高的悬崖之下,跌进深渊,玉殒香消。深怕就此跌进深谷,化作尘埃,化作浮云,失去终身追逐的锦绣前程,失去一生喜爱的香车宝马。真正地应了:“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或者“尘归了尘,土归了土”。这也让我顿时联想到,在峨眉山或其他的信灵神山上,便有那种叫做舍身崖(舍生崖)或摄身崖(摄生崖)的地方。在那里,时常便吸引、容留了那些愿意像瀑布一样飞、像鲲鹏一样飞、像神仙一样飞的痴迷的信徒。那些愿意纵深飞跃、遁入空门、羽化登仙、逃避俗世的人,他们为了减轻自己在尘世的重量,便来到高高的悬崖之边,张开双臂,从崖畔奋力地投入云天的怀抱。在他们生命终结前的那一个飞的时刻,他们或许看到了天空的湛蓝、云朵的洁净、飞翔的轻盈、心灵的空旷。至于腾空高飞后是否会掉落在尘埃中的土地上,他们一定不会去想,也一定来不及想。而那种愿意凭虚而飞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需要信念、勇气和修炼、救赎的。一般凡夫俗子,岂愿轻易舍身——舍去珍贵的生命。
       接近悬崖边的时候,我们四处搜寻,也没有发现洞口。可天涯钓雪人却再三肯定地说,他们小的时候经常在这一带玩耍,也时常钻进那个山洞(后来我在晚上将我们探寻马跃溪及山洞的文章放在朋友圈里后,一位曾在石笋生活过的名叫春眠不觉晓的朋友也说,“马跃溪有飞天瀑布,最下面有个石洞,真有点水帘洞的味道。听老人说这个洞直通鳌山岩,但估计谁也没有探险过”。他还为此劝我,“探险千万别进去,太深。我小时候多次进去过,走远了里面缺氧,同时岔洞特多,洞中有洞,容易迷路”)。他说,这个山洞肯定就在我们脚底,就在这疋瀑布的下面或者旁边。我们攀着树枝、竹子,沿着岩坎分散找寻,均不得见。有人还吊着竹子,将头探向悬崖之外,以便能看到那个洞口。因为在我们的想象里,这个洞口应该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的豁口,它就应该在这条飞瀑的旁边,或者就在我们的脚边。天涯钓雪人始终相信,这个洞就在我们脚下,可是我们无论怎样找,却终未看见。我们想一探究竟的胃口,再一次被强烈地吊起来了。我们真想尽早地找到那个洞口,真想尽快弄清,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洞穴,能让已经过了三十几年的人还能那样清楚地记得,还想再次走进那个洞中?我们不断自言自语:洞啊,你究竟躲在了哪里?一群不达目的心不甘的人,从临崖的溪流尽头回返,再次抓着溪沟边和坡坎上的树枝、藤蔓、茅草,向上攀爬,回到路上,决定继续再找。我们不信,一口巨大而悠长的山洞,怎么会发生乾坤挪移、悄然遁世?
       我们回到荒草掩映的小径,向着更高的山崖走去。当我们步行几百米,穿过满是茅草和灌木的荒坡,站在悬崖边,仍未看到洞口。有的同伴已经开始回撤,说是要去问问当地人,看到底有没有这个洞,这个洞应该从哪里走才能找到。我们则不忘初心,坚持前行,相信在悬崖边小路的前面,一定会有奇迹等待我们。
       走过一段上坡路后,我们来到逐渐开阔的崖上平地。视野逐渐开阔,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栽种了蔬菜的坡土。透过杂草和树丛,我们还依稀看见有一些住家户的房子,这让我们开始有些悬着的心也开始更加趋于平静,心里也再没有觉得这里是荒无人烟的、全是荒凉山坡带来的那份忧伤。每当我们看见或路过较为凸出的宽平的崖畔,我们都会趋前,站在悬崖边,向崖下探望、搜寻,同时,也会借此俯瞰崖下稍远处,那条绵延逶迤的、静静流淌的、美若明镜的、波光潋滟的、绮丽无比的渠江。站在山崖上远远地看到的渠江风光,也给我们这群寻洞者带来了意外的欢喜和兴奋。这是我第一次站在石笋河旁边的悬崖边看渠江。原来,渠江绚丽的风光,在这个午后四点左右的时光里,竟然是那样的魅力无限,那样的让人着迷。我甚至在想,即或今天看不到那个神秘的洞穴,也不会心生遗憾了。毕竟,这自然流淌的亘古的宕渠之水,比起那个首尾都难得一见的神秘洞穴,它也是分外的神秘和诱人。我们立于一块看似十分危险的绝壁的巨石上,眺望渠江。午后的阳光将它辉煌的色彩,无私地抛洒、染印在宽阔平静的、丝绸般平滑的江面。我们拿起相机、手机,不停地拍下映照着霞光的江面和远山。远望中,我们也看到在渠江里,有一座巨人般的塔吊正在江水中作业。那里,正在兴建一座跨江大桥。而那个建桥的地方,天涯钓雪人说正是黑滩——当年余步云率兵与白莲教作战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盘桓逗留的时候,听到了狗叫,看到了房舍。于是,我们便去问这里的住户,在这附近哪里有一个洞。一位杨姓老人回答说,还要继续向前走,那个洞就从前面的小路下去,洞子离这里已经不远了。果然,经老人指点,我们沿着崖边小路,没走多久,便看到有一条古旧的石板大路横卧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知道,神秘山洞的谜底,终将就要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中亮相了。
       这条横呈眼帘的斜坡上的石板路,原来是从渠江岸边到崖上的官路。现在虽少有人走,但是,我们从现有的路型仍能看出,这条石板大路曾经的辉煌。它路面较宽,青沙石板铺成,或者直接在石头上开凿而成。石板大路,并排可以走二至三人,现在仍有牛踩过的新鲜脚印。向下向左,走到崖根转折处,便看到踩满牛脚印的泥巴土路。这条泥巴路,走过人,但留下更多的是牛踩下的深深的脚印。小路左面的绝壁上方,就是我们刚才找洞时所走过的那面悬崖。路过一块巨石的时候,我们仰头看了看在崖上站立时感觉到可能会随时倾斜、崩倒的那块巨型的石头。事实上,从崖脚向上看,那块巨石庞大的根长在了崖脚,它从崖脚向崖顶高高地矗立。如果不遇到强烈地震,根本就不容易倾倒。右面则是向下倾斜的长着灌木、野草野花的大面积土坡。沿着土坡向下,便是连接那条通向渠江边的官道——石板大路。我们判断,前面不远,就应该到那疋瀑布下面了。只要看到那疋瀑布,也就能找到那个洞口了。因为此时,我们已经感到了瀑布撞崖的声音。
       狭窄软和的泥巴小路,将我们带到了一片生长着茂盛的慈竹的竹林旁,我们感觉到了飞珠溅玉、水雾迷蒙、水珠四散。在离瀑布约十米远的地方,我们便看到悬崖脚下,有一个广口型的洞口。在山洞外,有一扇镶砌着青沙条石的石门。
       未进洞口前,我们便被悬崖根部洞门外的那些打凿工整的青纱石的阵容惊住了。这些石头,是一根根打凿得工整规矩的长型条石。人们用这些条石,在洞口之外砌了一扇石门。也用这些条石,沿崖壁与山洞间,砌了供人居住的石屋。在供人居住的石屋外,我们看到有柴烟熏燎过的烟子痕迹。无疑,这个洞穴之口,曾经真有人居住。天涯钓雪人的记忆没有错,但他的记忆又有错。事实上,在马跃溪的悬崖之下、飞瀑之旁,崖洞还是真有崖洞,没有错。而记忆中的没有名字,却还真有名字——我们从石头镶砌的门楣上,看到了为这个洞命名的楷书镌刻的三个字——太平洞。天涯钓雪人说,他原来真不知道这个山洞还有名字,只晓得马跃溪下有这个洞。我想,或许那时的他年纪还很小,正处于少不更事、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懵懂阶段。所以在幼小的孩童时期,这些小朋友们只顾在洞内洞外玩耍,却忘了抬一抬头,看一看人们在这洞口的方门的门楣上雕琢的“太平洞”三字。也或者,当时他确实看到过这个洞门口的石门上的“太平洞”,也知道这里就叫“太平洞”。但是却压根不知道为何要取名“太平洞”?“太平洞”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当时的他,也未去深究“太平”这样的名字。加之他离开这里,时间已超过三十多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外求学、奋斗、打拼、忙碌,儿时见到或生成的美好记忆,早已被其他庞杂的有趣、无趣的事物或景象迷糊、纠缠,于是,便只在大脑记忆的沟回里,仅仅记住了在这一带,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山洞,却没能记住一个取名为“太平洞”的、具有特殊深意的洞名了。
       太平洞——三个工整的正楷字,为马跃溪飞瀑之下的这个神秘洞穴定了调、落了根、正了名。至于洞名起于何时,洞名的字由谁题写,为何要这样命名,我们也只有凭借想象去想了。因为,古人或前人,他们题写这样的名字,一定有他们当时的想,而我们没有处于当时的那种场景中,便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臆想。但是无论如何,“太平”,天下太平,希望天下太平,这便具有了重要的引申意义或寓意指向了。平安、太平,幸福、美满,都是人心所向。在石笋这个偏远的地方,我想,能题写“太平洞”三字者,多半已是当地贤达名流或偶然路过、居留于此的宦游人、抱负客、高洁者。他们一定是心怀宽广、忧先天下的人,他们用“太平”命名此洞,也是想以此托寄自己的心志。能够用“太平”祈祷一个地方、一方天地万物众生的吉祥安宁,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柔软,一定具有菩萨心肠。
       走过镶砌工整的石级,踏进太平洞大门,我们便进到了传说中的太平洞里。走进太平洞,只见洞内凌乱的、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塞满了洞穴。显得有些低矮的洞内,我们只能弯曲着身子从凌乱的石堆中向前摸索行走。我们此时真的有些不相信,这个被人们神乎其神的山洞,竟然就这样堆满、填充了混乱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打开手机电筒,向着洞内,小心翼翼地前行。
       凌乱仄逼,越往里走,崖壁越矮,越让人有抬不起头的感觉。似乎感到头就要顶着石壁,我们的身子因此向下,压得更矮了。我们将手机电光向四周扫射,仍然没有发现可以再向前走得通的路了。此时,除了我们进洞口之前所看到的光源,和与之平行的洞口的另一处疑似原来有人住过的那处洞口泻下的洞外的光外,洞内已是一片漆黑。在这个洞里,我们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厅、桌凳、暗河,也没有见识到传说中的洞的深广、恢弘,更没有找到能通过这个洞口抵达鳌山寨的洞中的路径。我回头说,洞子里已经没有路了。后面的人不信,但我说真的,真的没路了。三面都是低矮的接近封闭的崖壁,连我们的头都不能再抬得起来了。
       我们悻悻然地回转身来,走出洞口。天涯钓雪人却满怀腹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洞竟然像这个样子了呢?它再没有原来记忆中的那么宽敞、那么深广,那么好玩?我说,你记忆中的那个洞,是几十年前的洞了。经历了几十年的山河变迁,这个洞完全可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你看,那些塞满洞内的岩石,是不是洞中大厅崖壁上原来的石头掉落下来的?它们经过年复一年的垮塌,充塞、填满了原来看起宽广宏大的洞中大厅。它们堵住了暗河、堵住了进路、堵住了洞口。我又说,当我们再也找不到往里深入的洞口,或许又像陶渊明当时所写的那个桃花源中的与外界隔绝的洞口一样吧——桃花源里的人明明告诉过那位偶然走进桃花源的捕鱼人,让他“不足为外人道”,他却偏不听,结果,让人们想入非非,都想再次进到桃花源去,结果却再也找不到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如今我们也一样。传说那个能通往鳌山寨的山洞本身就很神秘,鳌山寨上原本或许就如世外桃源,太平安宁,吉祥如意。可是我们却要一次一次地去打扰那里的清静,不断地带着外人前去寻找那个通往鳌山寨的洞口,探究鳌山寨桃花源的美妙。所以,那个本可以通往鳌山寨桃花源的洞口,便自然被时光或者什么样的神秘人物降了魔法,将它封住了,让我们再也找不到进去的洞口了。我的几种牵强附会的解释,有的带有自然科学的常识,有的带有我对人文关照的想法。毕竟,真正的世外桃源是难以找到的。一个人要进入桃源圣境,当然也就真不会那么轻易了。而鳌山寨,早年或许是真的桃花源,或许也如现在重新打造的一样,总是勾起人们的向往。
       在返程的途中,我想到了柳宗元当时写的《永州八记》,想到他被贬永州司马时,既写出了《小石潭记》,也写出了《捕蛇者说》,便心生感触。我不擅写散文,便笑笑地给同行的朋友说,你们可以用散文的方式记载今天的行程和经历。随后,我又想,我还是先写一下游记类的文字,再回头用诗歌去书写感想吧。
       回想天涯钓雪人和我们一行数人,在鳌山寨与石笋河畔行走、寻访,对所见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感想,我便再次想到,陶渊明曾写过的一组诗:《归园田居》。其中最让我铭记的,或许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想,离别故乡三十多年后的天涯钓雪人,也或许和陶翁一样,和我们一样。原本恋爱山川河野,而今却变成池鱼羁鸟。人生际遇,何其相似。只是陶翁尚能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我们却难寻归路——“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一路跋涉奔波,虽苦极累极,却终因能有所见而有所感,便不枉了此行。所以,我宁愿花费宝贵的时间,用这些散乱的文字回忆和记录,以此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印记。这些在山野间忘我行走的记忆,它们或许犹如时间长河里偶尔闪耀的一朵朵浪花,会让我在前行的长路上,时时感觉到舒心和慰籍。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或许也应和我们此行的最大愉悦和收获。但愿我们此次石笋山野中的探寻之旅、还归自然之旅,能像那深邃的洞穴,深深地潜藏于我们的心底。除了我们自己,谁也不能由此而进入到我们心中忧思的洞口。为此,我想,人生或人世所走的路,何不宛如那个深长幽邃的洞口。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人,或者每一个时代,在人生有限的旅途所留下的足印,何不就是那潜藏着的曾经的洞中的微光。这样想来,我们虽然最终没有在太平洞里看到传说的神奇物事,但我们却在历史与现实的洞中穿越、行走。那段过去的、曾经的,何不又是一处洞口?而洞内所呈现的,何不就是我们曾经的过往?

       倦鸟归林,池鱼奔海。愿我们解开囚禁肉身的衣衫,放下俗身的包袱,化着人生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快乐无忧,一路向海。愿我们在时空的隧道里,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将那段幽邃的空洞照亮。

                         2019年12月28日  广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12-28 18: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内有人在修炼,布置了一个隐匿阵,所以您们找不到通往别处的洞了。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22: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2-29 09: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写得真好!前段勾起了我的回忆,最后几段文字让我陷入沉思。

发表于 2019-12-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同感,给你点赞哦!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12-2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太平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图片
IMG_20191208_155859.jpg
IMG_20191208_155817.jpg
IMG_20191208_155908.jpg
IMG_20191208_155908.jpg
IMG_20191208_155732.jpg
IMG_20191208_154714.jpg

发表于 2019-12-29 14: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发表于 2020-1-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