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了题为“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
论坛宣布了“2019年中国民生示范工程”等获奖名单并发布了《2019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彭州市申报参评的项目“彭州推进乡村发展与治理双擎驱动”获“2019年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据悉,彭州市在推进乡村改革与社区治理方面,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抓手,通过“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鲜明导向,构建起社区生产生活共同体,在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提升参与性!创新“双擎驱动”共建机制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彭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成立“渔江楠”等区域党委,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岗位化管理,实施40余个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试点工作,培养社区专职工作者1300余名。与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社区发展治理顾问9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社区干部队伍“精准提能”行动。
夯实社区人才队伍基础。实施“群雁还巢”工程,回引专业人才200余名、回乡创业者50余名,常态化搭建交流集聚平台,注重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开发和培养。通过“事业引人”“感情引人”“服务引人”等方式,成功引进策划、规划、运营、民宿和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100余名,指导社区的顶层设计、项目策划、商业运营、业态营造等,带动和激发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发展特色民宿、文创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同时,创新宅基地自愿有偿腾退。创新农户自愿有偿腾退宅基地,在符合用途管制、保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流转,以恒产树恒心,破解产业发展用地问题。2019年4月,彭州市向社会业主颁发全国首张民宿产业集体商服用地不动产登记证书。目前已腾退宅基地97宗、65亩,有12家民宿摘牌土地35宗,即将挂牌58宗,“龙门山·柒村”民宿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此外,破解农村资产变现难矛盾。搭建“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17家金融机构针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等8大类可融资资产,形成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70种金融产品,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并陆续推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融资”等特色金融创新产品,有效覆盖农商文旅体发展领域。
激发积极性!实践“双擎驱动”共治路径
为激发积极性,彭州实践“双擎驱动”共治路径。一方面,发展为治理提供动力支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社会企业培育扶持、社区微基金设立和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等扶持政策。为鼓励社区发展集体经济,近两年来给予社区发展治理保障激励资金和其他财政配套资金4.78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社区有效运转和自我造血能力提升。
坚持“全域推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原则,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以“集体股+个人股”等形式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或全民合作社等,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有效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小鱼洞镇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建成鱼凫湿地公园、鱼凫香山、快乐老街等项目,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餐饮、民宿、零售等旅游产业收入增加上亿元。
另一方面,以治理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上下联动,自上而下明确方向、调配资源;自下而上收集意见、推进工作,实现基层治理由“等靠要”向“比赶超”转变。丹景山镇实践“123N”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引导群众成立“共建、共治、共营”委员会,花村街群众主动筹资投劳,实现“最差街道”向“最美街道”蝶变,“花村堂屋·今天我当家”轮值活动增强社区吸附力和群众向心力。花村“最美街道”催生“家门口经济”,关口帮帮会、牡丹花市、川兰第一早市等落户花村街,蛮姐食堂、春风十里等商铺开张营业,开铺率由15%提升到56%,实现不出家门即可创业。磁峰镇蟠龙村则探索建立“五户联助、三级联动”共治方式,构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实现矛盾纠纷梯次化解、精细解决,营造精品民宿集成发展的良好环境。蟠龙全民合作社引入“无所事事”酒店管理公司,共同建设示范精品民宿,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实现每年10万元的保底分红,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200元,同比增长13%。
保障持续性!巩固“双擎驱动”共享成果
共享成果方面,一是共享社区集体收益,二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三是重塑社区文化品格。
在彭州,成功实践小鱼洞1+10+N“全域联营”、渔江楠“区域联动”、宝山村“整村共富”、花村街“全员共营”、龙门山·柒村“创资引资”和白鹿场“租赁自营”等集体经济运行路径,探索“股份合作+分责营运”“保底收益+投资分红”“定值定量+产权转移”等利益分享机制,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和优质服务供给提供了经济支撑。
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有温度的暖心社区,“家和促进”“微孝行动”等社区特色服务应运而生,“今天我当家”、鱼凫祭祀和牡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激发群众和游客参与积极性。引进爱有戏、光华等7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385家、社区社会组织1469家,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正加速形成。1家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转型,被中国慈展会认证为社会企业。
同时,重塑社区文化品格。重新构建社区“熟人社会”,凝聚“共建美好社区、共享幸福生活”的社区共识。深度挖掘家风家训,开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红黑榜”系列评选活动等,将文化认同转化为良好社区风气,以优良的乡风推进产业发展。挖掘和展示村落文化内涵,实施“美丽院落细胞工程”,因地制宜改造传统村落、林盘聚落等,打造现代亲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