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15|评论: 13

[你评我议] 女儿被性侵父亲反杀警察局长儿子: 我是没本事, 但你动我家人试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儿被性侵父亲反杀警察局长儿子: 我是没本事, 但你动我家人试试


如果,你的女儿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是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恼怒之下杀了那个畜生,还是理智之下诉诸法律?
但,如果法律无法代表公平和正义呢?
如果,它早已沦为权贵肆意操纵的遮羞布、公权从中牟利的摇钱树,你要如何为女儿讨回公道?
近日,有一部正在影院热播的电影——《误杀》,堪称惊艳。
这是一部由肖央主演,陈思诚监制的侦查犯罪片,电影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http:////image.uczzd.cn/13966480689236170364.jpg?id=0&width=72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述了一家人为了保护被迷奸的女儿,误杀了施暴者警察局长儿子,平民父亲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最后瞒天过海的故事。
演员演技精湛,故事曲折,节奏紧凑,绝对是最优秀的国产悬疑片之一。但细细品味会发现,《误杀》与其说是一部反映救赎的悬疑片,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下面,和大家谈一谈电影剧情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http:////image.uczzd.cn/14508849447007879892.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溺爱不是爱,是最深的害
到异国谋生的中国孤儿李维杰(肖央饰),在小镇上开着一家网络公司,住在公墓旁的房子里,过着拮据也温馨的生活。
他和妻子阿玉(谭卓饰)育有两个女儿。
因乐善好施、打抱不平,“外来户”李维杰颇受小镇居民的欢迎。
但,这一切,因一场误杀而被打乱。
http:////image.uczzd.cn/8883903527301651815.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在参加夏令营时,被警察局局长(陈冲饰)的儿子素察下药性侵,昏迷中还被录下了性爱视频。
在父母权势庇护下长大的素察,恃强凌弱,无恶不作。
因父亲是国会议员,母亲是警察局局长,他一直毫发无损,逍遥法外。
直到,素察拿着性爱视频要挟平平从命,继续被他玩弄。
激烈冲突中,他被平平和妈妈阿玉误杀。
目睹公权黑暗,深知公平难讨的李维杰,为了保护妻女家人,根据自己在千万部犯罪刑侦片中,学到的反侦察能力,和公权力上演了一场“蒙太奇”式的博弈。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尹建莉曾说:溺爱不是爱,是最深的害。
有些父母总想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孩子,舍不得用规则和是非去约束他,却不知你不教育,总有人会替你加倍教育。
电影里,警察局长拉韫的儿子正是如此。
拉韫是铁腕女警长,冷酷犀利,一个眼神都让人汗毛竖立,同时,她也是一位无度宠溺儿子的母亲。
http:////image.uczzd.cn/3016688353811862576.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素察未满18岁,就给他买了酷炫的跑车,素察开车到处骚扰女同学,欺负男同学。儿子与人打架,几乎戳瞎别人双眼,她丝毫没有教育,只顾心疼有没有受伤。
被打者父亲告到警察局,拉韫利用职权,让手下威逼利诱,用六千块钱强行打发。儿子犯的所有错,她视而不见,儿子受的一点罪,她要人加倍奉还。

素察下药迷奸李维杰的女儿并录下视频,真相曝光后,作为警察局局长的拉韫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删除视频,毁灭证据,并动用全局力量,对李维杰一家暴力审讯。
就连几岁的小女儿安安都不放过。

一个母亲病态的溺爱和扭曲的三观,早已为亲生儿子刨好了坟墓。
胆大包天的素察闯进李维杰家,企图侵犯平平被发现后,没有丝毫害怕和后悔,反而肆无忌惮的殴打母女俩,还扬言“不如你代替女儿,一起伺候”。

最后,在生死搏斗间素察被误杀,活活埋进了旧坟里,窒息而亡。
父母的溺爱就像一味慢性毒药,他们亲手一口一口的喂给自己的孩子,最后毒发身亡。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真正的爱,应该是教会孩子拥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http:////image.uczzd.cn/6995031993077790055.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子沟通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个问题家庭。
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内部环境和气候的晴雨表。
他的一言一行和一事一情,都彰显了一个家到底是早已生病,还是相对健康。
电影《少年的你》中,长相甜美、成绩优异和家境优渥的魏莱,出身中产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http:////image.uczzd.cn/3545121553547850183.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的你》中的魏莱(中)
只是,这个看似完美的家庭,也是一个没有人情的地狱:
她那看似体面绅士的父亲,一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和奴隶。
仅仅因为魏莱高考失利,他一年都不愿和她说话。
而她那优秀上进的母亲,不过是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认为穷人皆祸害,有钱就能搞定一切,但凡遇到问题都是别人有错。
这样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纵然有着天使美貌和天才脑瓜,不过依然是蛇蝎心肠。
http:////image.uczzd.cn/2549431509343670977.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的你》剧照
在冷血和扭曲中长大的魏莱,为了发泄对父母的恨,就把内心的恶投射到比她更弱小的同学身上。
暴力残忍,撒谎成性。
她组团欺凌像陈念这样的学生,拦截她们,殴打她们,设套坑害她们,污蔑构陷她们。
用变态得逞的快感,来抵抗家庭的控制和压抑。
然后,在犯下欺凌罪行后,她又利用家庭的权势,藐视穷人的伤痛,保全自己前程。
就像,她一直没有犯过错,伤过人那样。
http:////image.uczzd.cn/16557874019982322347.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当公平无法彰显时,误杀就在所难免。
根本没有忏悔之心的魏莱,拦住陈念道歉时,提及陈念的妈妈,犹如提到一个下等人,言辞间满满的嫌恶和恶意,致使陈念盛怒之下,将魏莱推下台阶,倒地身亡。
误杀魏莱的,是陈念吗? 不。
是她那个看似高贵体面、实则冷漠傲慢的家,还有家里那看似光鲜亮丽、实则虚伪自私的父母。
那才是一个女孩的原生地,也是一个罪犯的养育场,更是这起谋杀案的第一现场。
http:////image.uczzd.cn/8904623524109424564.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应台曾在书里这样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说,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中国式教育大多如此,不善表达,更以爱之名放弃了与孩子间必要的沟通,很少意识到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
电影中,李维杰的家庭教育里亲子沟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平平在夏令营被下药侵犯后,不敢告诉任何人,在被素察二次威胁后,更害怕缩在被窝里发抖。
妈妈发觉孩子的状态不对后,她没有责备孩子饭桌离开,顶撞父母的行为,反而轻轻来到女儿房间,耐心询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妈妈。
在妈妈的耐心询问下,平平终于说出了所有遭遇。而当她按照规定时间去见素察的时候,忽然大灯一亮,角落里站着保护女儿的妈妈。
那一刻,所有观众的心都揪成一团,幸好妈妈去找了她,幸好她告诉了妈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帝照顾不了所有人,所以创造了母亲。

柔弱的妈妈为了保护女儿与坏人搏斗,担起杀人埋尸的罪责。
一家人被抓进警察局审讯时,妈妈护在孩子前面,与素察的母亲拉韫对峙的那一幕让人头皮发麻,热血沸腾。
拉韫威胁阿玉“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得出来”,而阿玉说出了全剧最有力量的那句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

一个就像母狮捕猎时的暴戾凶残,一个就跟母羊护犊时的视死如归。
果然,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爸爸李维杰回家知晓一切后,利用高超的反侦察能力保护了一家人。

这一切,倘若没有那次妈妈卧室的沟通,没有爸爸关心呵护,平平只会陷入无尽的威胁和伤害中……
中国古代学者戴震曾经说过,“勤不通则理不达”。
教育是在孩子与父母的对话中产生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拥有一对善于与孩子沟通,用心与孩子相处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言传身教永远是最高级的教育
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里,一位少年的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影视是生活的艺术投射,现实是艺术的真相表达。
当我们老家,那个在父亲酗酒又家暴中长大的孩子,在叛逆中学会用武力解决问题,小小年纪就打架斗殴,残暴成性,最终被他人群殴致死;
当我们小区,那个在父母傲慢教养中长大的孩子,目中无人,欺凌同学,戕害弱小,最终锒铛入狱,或被人误杀;
当网络事件中,那些原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权贵父母的溺爱,恃才放旷,藐视法律,吸毒轮奸,走上杀人或被杀的天才少年,最终成了反面典型的李某一、张某一……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影片中对这一点的描写让人刻骨铭心。
片头,可爱的小女儿看到爸爸同意姐姐高费参加夏令营,也撅着嘴巴要买钢琴,结果李维杰答应5岁的女儿安安,考试考一百分就给她买——口琴,这一幕既幽默又温馨。
http:////image.uczzd.cn/4791735658053458944.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误杀素察的事情发生后,完全改变了这一家人的生活。
李维杰对母女三人进行演习审讯,给每一个人准备好警察会如何问,又该如何答的口供,就连懵懂无知的安安也要跟着家人一起“说谎”,编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据。
小小的安安总是睁着大眼睛依靠在爸爸身旁,看着爸爸说话,看着妈妈说谎,看着周围发生的这一切。

聪明的安安全部记住了爸爸交代的每一句话,面对警察的审问竟毫无破绽,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得以瞒天过海。
最后,李维杰成功转移尸体,让警察和舆论扑空,让一家人彻底脱离了危险。
在所有人感叹安全落幕的时候,电影的最后一幕,阿玉把安安考了一百分的卷子交给李维杰,要给女儿兑现买口琴的承诺。
爸爸看了100分后,嘴里说着要去买口琴,下一幕出现在寺庙前。
因为安安的100分其实是用涂改液改过的70分……
即使他骗过了所有人,却骗不了5岁的女儿。
他用行动保护了家人,也教会孩子一堂课:可以用说谎得到嘉奖。
这也为李维杰最后自首埋下了伏笔。
言传身教永远是最高级的教育,你怎样,你的孩子就怎样,他始终忠于你的一言一行。
父亲是家庭里最重要的角色
犹太人有句话说,父亲并不因为生下孩子,而是因为教育孩子,才被称为父亲。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失的角色。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注定不是完整的教育。
所以,中国版《误杀》的最后,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李维杰,最终选择了向警方自首。
这不仅因为,原本就是好人的他,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回归正途的反思和良善。
而且因为,当他看见原本天真无邪的小女儿,在目睹误杀真相后,为让父母逃避罪责,不知不觉中已学会掩盖真相,用涂改液悄悄把成绩从70分改成100分。
良心不安中,李维杰在反思和忏悔中明白:
这场躲避不及的误杀之灾,也是一场必须直面的家庭教育。
撒谎,逃避,侥幸,虚假,隐藏,躲闪,能逃过一时的惩戒,但得不到永生的安宁。
更会对孩子们一生,造成无法修补的伤害。
面对黑暗和不公、强权和暴行,一家人反抗过,斗争过,不屈过,团结合作过,风雨同舟过......
但最后,属于他们的那部分罪与罚,他必须挡在妻女前面,去承担。
而不是,让孩子们余生都活在恐惧和扭曲里,直至像仇人的孩子那样,活成父母的替罪羊。
要知道,一个善良负责的父亲,不会以惩戒恶的名义,传承恶。
他会清洗自己作过的恶,在虔诚忏悔和信仰正义中,让后代在清清白白中,结下善果。
http:////image.uczzd.cn/4838247558655925100.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误杀》

是的。

成长中,每个孩子都是容易迷失的羔羊。

而合格的父母,则是灵魂的神庙里,那永远的守望者。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付垃圾人的办法就是把它扔进垃圾桶!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