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95|评论: 7

[转帖] 50家长为打人老师“请愿”:被打学生,谁来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名家长为打人老师“请愿”:多数人的暴力,一己之私的公共悖论

    近日,盐城市滨海县一名学生脸被老师打青打紫,学校称,老师会依纪依规处理。没几日,事件出现反转,50名家长联名写请愿书,签字按手印,恳请安排李老师重回七(1)班正常上课。其中一位家长说,该班第一次考试排名全校倒数第一,后来在李老师引导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现在家长揪心的不得了,很多家长哭的很厉害,孩子现在的状态很不好,集体成绩都下滑。”(扬子晚报1月3日)


    老师体罚或殴打学生,向来都被全社会及家长们怒斥不已,如果哪个老师出现了这类情况,调离岗位必是毫无悬念的结果。因为被殴打的学生并不是仅仅是身体受到了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而在盐城市滨海县的这个反转事件中,却让人们看到了客观现实的另一面,即诸多家长们对老师价值取向的反向维度。这50名家长联名写请愿书,签字按手印,其诉求非常简单明了,就是怕因为换了老师,自己的孩子成绩下滑,影响到今后的升学考试。

    如果仅仅站在这些家长的角度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事,因为这些孩子正在读初中,而后面的高中选择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初中的基础成绩,而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即一分之差就可能落后几百名,甚至是落后千名。因而此时此刻,家长们的对老师行为的价值排序就会简化到成绩分数。

    然而,这却忽略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角度,即被殴打的孩子和其家长心理感受的角度。可以想像,面对50名家长联名写的请愿书,被打的孩子和其家长已经处于了被孤立的境地,面对50名家长的请愿书,这位家长甚至都得不到丝毫的声援。

    可以说,这位家长会有很多想说的话,但遗憾的是,这个重要的角度却成了全面观察此事的一个空位。每个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打,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别人的孩子被打与己无关,因而就也可以执著地联名写请愿书。

    显然,这也是一种多数人的暴力,同时,更是这50名家长的一种公共悖论,它的发源是一己之私,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打,则又会毫不犹豫地退出这样的阵营,对他对己是两个版本的标准,随时进退自如。但家长们也应明白,只要打人的老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置,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殴打的学生。

    这名学生脸被老师打青打紫,学校称,老师会依纪依规处理,但不日就出现了50名家长的请愿书。没人能预测事件的最终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师打学生已经触犯了国家教育部门禁规禁令的红线,从更大的价值取向上说,保证每一个孩子免遭老师殴打,是保证所有孩子免遭殴打的前提和条件,而这就是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应有的社会公共角度。


力量时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1-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打人确实不对,但是双差生的家长也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成害群之马,自己为什么会成众矢之的,貌似公正的楼主攻击广大家长是不是助纣为虐?
发表于 2020-1-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为发泄打学生,那该重罚就重罚,如果只是教育手段,我觉得那些不希望自己孩子上进的家长们驱赶老师的行为难道不是也是楼主所说的“一己之私的公共悖论”吗?

发表于 2020-1-4 22: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我的孩子因为成绩差被老师善意体罚教育,只要不打残打死,都不会追究老师的责任反而会感谢他,尤其会当着孩子面感谢老师。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1-5 06:39
三方 发表于 2020-1-4 21:22
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结论。是打学生而整肃纪律、提高成绩?还是任其违纪全班乱哄哄?有人说,最好是不打人还能 ...

慈不带兵,
如果不能恩威并施,
班级乱哄哄,
再说了,现在的孩子,
不管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的,
有几个自觉的呢?
谁还没挨过批评,谁没挨过打呀?

反而是师生矛盾,一如既往的支持老师。

发表于 2020-1-5 12: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问题也必须思考:学生无德、行为习惯差、严重违反学校纪律该怎么处理?而且很多类似的情况光靠“教育引导”是难以见效的!如果训诫又该如何训诫?每个学校是否该配一名专业的心理老师,以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帮助并不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解决其行为及心理问题。

发表于 2020-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呀都是用神的思维考虑自己的需求问题;对医生的要求是患者既无痛苦,花钱又少,效果又好,死人都能医活,还要做到患者心情舒畅;对老师的要求是既不能违背学生的意愿,还要保证一定要考取重点大学,最好是不收钱;希望真的有共产主义社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