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时间之葬(来自豆瓣)
来源: https://www.douban.com/note/713633882/
三月末上映的《老师·好》算得上是这个档期的一匹票房黑马,不声不响间拿下了同期最高的3亿票房。我很能理解有不少人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片中描画的80年代,的确满足了一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怀旧诉求。而且,在青春片这个类型里,它也比之前那些过于狗血煽情的同类要好不少(虽然最后它自己也落入了煽情的俗套当中),至少远不是最糟糕的那种。
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老师·好》是一部糟糕的坏电影。它的“坏”,比那些令人反感厌恶的狗血煽情更加危险,也更值得被严肃地看待和反驳。
《老师·好》的“坏”,完全来自于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这个人物所传递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个人物太过符合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一名好老师的想象与认知,这种“坏”才尤其危险。
苗宛秋是怎样一个老师?家长式的思维和管理,唯成绩论的典型代表,把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视为生活和工作的最高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学生的种种关怀与苛责,自然是以一种我们熟悉的“为你好”的面目出现。
这样一个老师,尤其出现在高中阶段,想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就我自己而言,这个老师就很容易让我联想起高中时的班主任。
我所在的高中,是当时江西省最好的重点学校,整个学校都引以为傲的事,就是我们学校每年考上清北的人数,往往比省内其它一整个市还要多得多。就我所知,我们学校的的确不像其它重点高中那般课业繁重,因为生源出色,更多人自然而然拥有更好的成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多空间和自由,在老师的观念里,成绩仍然是他们关注的唯一。成绩不但代表着你通往一所优秀大学的钥匙,而且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商、前途和品行。所谓的“品学兼优”,在我看来绝大部分时间只是“学优则品优”,反之亦然。
这种观念下,绝大部分老师(又以我的班主任为甚)平日里只会注意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反应稍微迟钝、成绩中下的“差生”,则会时不时地遭到羞辱。
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是,我的班主任总会在提出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时,先让一位“差生”来回答,然后等他(她)尴尬地站在教室中央一筹莫展时,讪笑几声“有些人真不适合读书”之类的话,请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迅速完成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