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1163|评论: 0

荔枝道并未自新宁而北上东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严耕望①先生在《天宝荔枝道》说,荔枝道自梁平高都驿入达州经今开江任市后“北经新宁(又名开江)及达县(唐通州治)东北之宣汉县,又北至西乡”,是否果真如是呢?笔者自开江任市出发,沿路进行了寻访。
    新宁,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县治今开江县沙坝场乡境。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入石城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治),属通州(治石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复置,仍属山南西道通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县治迁今宝石乡旧县坝,即在讲治镇S102省道东北之唐家河畔。北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县治再迁今新宁镇。其后时有废省或复置,最后一次复置在清雍正七年(1729),属川东道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奉节县),雍正十二年(1734)后改隶川东道直隶达州、川东道绥定府。民国三年(1914),更名开江县迄今。任市一镇,一直隶属开江。
    任市镇,达州东南重镇,南接重庆市梁平区(古称梁山),东北至重庆市开州区(唐称万盛),北至开江(唐属新宁),西北至达州。任市地处咽喉,无论东西南北,均必经此。从任市北去开江,则逆明月山脉发端而行。新编《开江县志》说:“解放前,境内陆不通车,水不通航,货物进出全凭人力和少量畜力。”南大道自县城南行,越马号梁,经甘棠、长岭至薛家垭口,通往万县,境内长54公里。民国年间,由万县进出之各类物资经此。至甘棠折向西,经任市到螺蛳店(今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镇),通往梁山(今梁平)至垫江、重庆,境内长50公里。而自任市经明珠峡谷口,向北而进8公里即到达开江县南又一重镇甘棠。
    甘棠镇,古称天子殿,新宁县南交通枢纽。乾隆初,知县窦谷邃因避讳改为添子店。嘉庆时改为甘棠铺。同治新宁志载,“总制勒保督师过此易今名,地当孔道,为邑四达通衢。”之所以是“四达通衢”,此地也是开江3大古道中两大古道的必经之地。除前述南大道外,达万古道(达州至万州)自县南与万州交界的薛家垭口到今达川区联珠峡,长34公里,是商旅要道,及至1970年代,陡梯子到甘棠20多公里山路,仍为部分步履者的捷径。之后,古道陆续由省、县公路所取代。如今的甘棠,仍是S102与S202两条省道复线的所经处,既非天子之殿,亦非添子之店,更非甘棠之铺。云苟沧桑,巨变辉煌。甘棠已由铺由店成为现代集镇,环境宜居之区,商品集散重地。高楼栉比鳞次,街道宽阔整洁,人际和谐有序,街市秩序井然,整体显得安详幽趣,一切映出厚重底气。然稍问及,让甘棠人首先提及的是那褒奖“节孝”而让守节之妇付出不可言喻之苦的“胡氏节孝坊”,令其可以自豪的不在于牌坊所宣扬的什么,而是牌坊的工匠艺术。
    胡氏节孝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甲辰年(二十四年,1844)九月初六立,系四柱三间五楼砖石坊。坐西向东,面阔12米,高15米,明间为拱形门,高3.3米,宽2.8米,左右次间门高2.8米,宽1.5米,坊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明间正楼檐下竖板刻“圣旨”二字,两旁雕二龙,明间字匾处两面分别刻“坤维正气”、“柏节松龄”,以及被旌表人后嗣与拜题。牌坊东西两面浮雕戏曲人物场面、神像、龙凤狮、山水、宫殿、楼阁,其间刻有饕餮、水潮、雷、云等纹饰(《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卷》)。
    甘棠北行,白岩河系必越水障。河原称南江,是开江县内最长河流。新编《开江县志》载,发源于县属灵岩乡土地坪东南侧,西流至胡家嘴合皂角坝水,南流程家槽,向西南11公里过梅家乡至双河口与磨子河合流入宝石水库,再经干坝子等地于白杨踏滩河接纳甘棠河水转流向西,至静安垛子口汇集任市河,经联珠峡出境入达川明月江进而入州河。白岩河主河流程59.8公里,支河长103公里,流域面积343.18平方公里。河水湍急,天然落差325.2米。可见,过此十分不易。新宁知县靳光祚(乾隆六年即1741年就任至十二年即1747年六月)在《白岩河船渡记》中指出:“治南二十里许,地名白岩河,路当孔道,往来熙攘。每届春夏之际,河流汹涌,难为杠梁之设,兼乏舟子之招,一溪中阻,欲济恒艰。”在靳知县就任的最后一年,县人江伯能捐渡船一支用以船渡,并捐田十五亩用作驾船人等开销,靳知县为之作记,方才解决过河难。
    在白岩河边一座山上,凸显一根高数十米的天然石柱,外型酷似男性生殖器,被叫作“石祖”。山下一坝水田中有一片田的造型则因应石祖,修造成女性生殖器模样的“阴元田”。若遇天气晴好,太阳从远山顶上升起的一刻,石祖的倒影恰好投射在山下阴元田中,当地人世代看作是天地阴阳的神圣交会而加以顶礼膜拜。为求生殖吉祥,远近的人们选择吉日,天亮前赶到该地,心存敬畏,焚香化帛,际会那一神圣的时刻。“文化大革命”中,有造反派欲将石祖炸毁,但未能成功。于是,将阴元田的冬水放干,将其造型予以破坏。随后,人祸天灾频生,人们不得安宁,村老则云,是毁了阴元田而触怒上苍,导致了这世间的罪孽。据说,那不到40岁的造反派头头不久就暴病而终。
    昔过白岩河,面对的是险峻惊恐的白岩山。明代著名理学家来知德②有《白岩道中》诗写到:“远水抱村连若断,危桥欹石险还夷。”雍正十一年(1733),窦容邃赴任新宁知县途中吟咏白岩山道:“绵亘层峦折,屹然成剧县。嶕峣一坦途,随地杂花绚。”他在《白岩山修路记》中详记了白岩山路,“陟级上下,断处如绳,往来皆侧行,以度其下,虽无深谷巨壑,夺人魂魄,行者常恐陨坠,又高而且厚可三十里。余尝过之,殆与九折之阪无异焉。”就在这一年,住在白岩山巅的王明性募工修路,“并请于好施者”,从春到孟秋而修建加宽竣工(新编《开江县志》说是“邑绅王明胜捐资”云云,查清代存本县志,“胜”为“性”,亦无绅之说,新编志误)。
    过白岩山,经马号翻过马号梁子,前达黑宝塔而至古淙城今县城新宁镇、或者经明月坝、普安向北前行。马号,因系今开江后厢进城或向北人马食宿地而名。马号梁子,自然是在马号以上而名。
    黑宝塔即文笔塔,位于开江城南15里的关女峰顶,是新宁明清时文化风水。新编开江志说:“一塔矗立,巍然雄峙,状如一只饱蘸墨汁的毛锥,立于群山丛中,直插云霄。昔有‘文笔升霄汉’胜景之赞。此塔纯用礅石砌成,结构简单,造型朴实,内被乱石、黄土填塞,已成实心古塔。塔高23.8米,分7层相间,底层周长约28.2米,塔基直径约3.4米,呈八角掕状。塔面久经风化,苔藓覆生,黛色泽布,故又名‘黑宝塔’。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始建何年,已不可考。”同治新宁志载刁思卓《重修文山文峰塔序》与此有异,但言重建及始建时间不可考则同。是志将“文笔凌霄”列为新宁八景之一。同治八年(1869),新宁知县复成撰诗咏景,十分到位:“文峰高插碧霄间,气度端凝峻其攀。星汉仰跻凭彩笔,城阑俯视隔烟寰。天风浪浪升遥连,宝塔层层势更圆。敬谓书空云作纸,予怀飘渺在灵山。”
    由黑宝塔经金马儿即到今开江县城,通常北行则不经县城,而是走明月坝到普安。普安紧邻县城,明清以来是川东北“四大名镇”之一,俗谚“好个新宁县,生错普安场”,如今普安已经跟县城连为一体了,只不过普安镇名依然还在,但是不知哪天有一个明白“县令”上报被准而消逝。不过,那普安镇的繁荣商贾、交通地位不会被改变,随着不可抵挡的发展在这块土地上更加靓丽多姿。
    文献表明,普安在开江的历史时期是先民及祖先们最早开发之所在地。仅玉皇观村的柏树坡汉代墓群、筒车铺村的尹家岩东汉墓群、宝塔坝村的脑壳梁东汉崖墓群即可表明它那历史的悠久。远不如近,近不如当下,似乎是历史的规律和人们下意识的认知。令普安人引以荐观的却是道光年间的吴氏节孝坊和白宝塔。
    吴氏节孝坊在镇里罗家院边,四柱三间五楼石坊。系道光十二年(1832)建。坐东向西,面阔9米,高11米,明间屋脊正中有“寿”字,两旁有脊饰。明间、次间檐下雕出斗栱的轮廓线,明间斗栱之下双龙竖板刻“圣旨”两字,其下枋上横刻“旌表监生张章熙妻吴氏节孝坊”。上额枋字匾正背两面分别刻“节孝冰霜”和“恩华雨露”。下额枋字匾刻吴氏生卒年及节孝事迹及建造时间。坊上两面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野鹿口芳、仙鹤衔草、麒麟奔驰、天马行空、各式戏曲人物、花卉、雷纹、云纹图案,堪称一座石雕艺术精品。
    白宝塔,正称宝泉塔,坐落在蘲子坝边缘,建年无载。基台、基座均为青石,余用青砖砌成,阁楼式塔,高约2米,塔基直径8米余,下层周长27米,底部墙厚1.5米,塔身七级八面,每级皆各1米方形窗口4个,上下级错开,四周檐角飞翘,施工精良。第二级壁有“双龙含圣”图案,塔面白垩彩绘,色泽鲜明。塔内原有木楼6层,沿梯可上顶楼,四野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道光起,历代均将“宝泉夜月”列为开江八景之一。
    与白宝塔正对的“西蜀金山”,被今人称为“金山梵宫宝地,古刹雄关扼寨”,寺依山而建。前带江南,后枕翠南,城堡雄姿,遗风宛然。寺南一里处即玉皇关,系古新宁至古宣汉(今达州)之要隘,西汉舞阳侯樊哙“进军于此”、勒碑久云;唐武德卫国公李靖率师与信州冉肇激战于兹,今存“丢刀者免死”碑刻;明正德六年(1511),鄢蓝攻新宁县城未克,毁全境寺庙;明末及至现代,张献忠、吴三桂、白莲教、李蓝、川内军阀、张国焘等诸战事,玉皇关首当取得。金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明永乐设佛门道场,清乾隆碑志言“前代兵燹,惟遗钟碑。”如今金山寺,经近年政府修缮,规制空前,山顶新塑观音立像光照数十里外,香火兴盛,成为达州重要景点,已不单是弘扬佛法的胜地,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汉唐时期,从新宁北入东乡,必经峨城山。向峨城山迈进,数处崖墓群记录着东汉时期以来的兴发。回龙镇高板桥村的梯子坡崖墓、锁口庙村东的漆家山崖墓群、赵家坪村北锁口坵崖墓群等已历近两千年的栉风沐雨。
    经回龙镇中,爬行登高,步步前行,歇气数次,满身大汗,历经近三小时,终于到达峨城山半山大门。峨城的巍峨与险峻初具端倪,心中不禁对古代先民和舞阳侯当年付出的艰辛肃然起敬,喘气不绝地在心底里感到无法驱走的酸楚。
    峨城山在今开江和宣汉的县界上。民国《宣汉县志》载:在县南五十里,冈岭峦起,石峡迤逦,半属开江。亦旧志八景之一,所谓峨城烟树也。相传汉舞阳侯樊哙曾驻兵于此。而同治《新宁县志》亦载:“治西五十里,峰高千仞,甚巍峨。相传汉舞阳侯樊哙驻兵于上,就险筑城,至今遗址存焉。上有梵宇,哙亦肖像其中。”历代歌咏峨城的诗句也不少。新宁知县窦容邃诗云:“崛屼冠山川,烟岚出万壑。舞阳驻兵处,魍魉魂消落。”东乡知县孙鑛《峨城山道中》诗道:“策骑穿云去,林端雾气漫。舞空风攪叶,聒耳水奔滩。径小马蹄滑,秋高客意寒。征衣曾否寄,不禁动悲酸。”新宁、东乡两县均列作县之八景之一。同治新宁志名“峨城雪霁”,诗堪绝唱:“霏微玉屑万山丛,西望峨城气象雄。势踞重关天设险,光摇琼岛雪初融。樊侯用武屯军日,佛相庄严旧梵宫。鸿爪偶留吟兴远,诗情画意两无穷。”
《中国文物地图集》列入峨城山寨址,详载曰:址在回龙镇陈家沟村西北2公里,寨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位于山顶,三面绝壁。平面呈长方梯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80—100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寨墙用条石砌成,现存寨墙残长约500米,高3—4米。寨门7座,均平顶。现存东寨门宽1.5米,高3米,深1米。寨内有碑刻7通,水井、水塘各1口。实地考察,似觉此载年代有误。
    站在峨城山寨顶,四远眺望,仿佛在天空飘荡;俯瞰山道,似觉顷刻坠落;研视墙佛,清代居多,现存最早碑记是雍正十年(1733);察看城寨,地窄势险,无论咋想都想不出那策马日速500—700里可以从此迅速通过经东乡而北上长安或华清池的。
    一路走来,从任市到联珠峡口,自低向高折向甘棠,再到白岩河坡陡弯急,河在清代时方才以船渡而过,随即是白岩山“陟级上下,断处如绳,往来皆侧行”,到马号翻过马号梁子,经文山下山终于到达明月坝至回龙一段浅丘平坝,摆在面前的峨城山则险阻难逾,再爬山经险终于到达峨城顶,现今开车沿此路至山顶得总历8个小时。由是,我使出全身力气也不敢想象在如此道路下,天宝驿马在3日之内自涪州乐温县(今重庆市长寿县狮子滩淹没,仅存名于乐温镇)快速送去杨贵妃所嗜之荔枝的。于是,翻开严耕望先生之《天宝荔枝道》文图,原来严先生在地图上的这段路程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静坐在岩石上,深深地在心底里自责着读书的粗心……
                                2015.04.26 新宁五路口初识
                                           2019.05.27 万源石窝荔枝道旁改订
① 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省桐城县人,历史学家,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以治学方法严谨闻名。 1941年毕业於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文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及新亚研究所教授,197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及成名作《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等专书共七种,论文四十多篇。
② 来知德(1525-1604),字矣鲜,别号瞿唐,今重庆市梁平区仁贤镇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八岁成诵,九岁作长短句,梁平优秀生员,被县令荐为孝童。二十八岁赴省乡试,名列第五,成为举人。后两次参加会试未能及第,后隐居万州求溪山中,专心研究《易经》并写成《周易集注》,尔后著述数十万言。《明史》载其事迹。以举人终老山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