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83|评论: 0

[四川发展] 企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五
——是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西昌航天杨周
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为2.5年,集团型公司生存年限为5年,这一数据与国外企业相比,特别是与德国、日本的企业相比,我们只能倍感惭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情形?是我们的社会缺乏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良性环境?还是企业内部存在诸多无法解决的自身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持续稳定地发展?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维持长久发展?哪些因素可以决定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又应如何来构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生存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一个企业会不存在问题,不管这个企业多么成功、多么辉煌,它一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了这样的一种认识,我们才能从成绩中发现潜在的危机,从坦途中看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我们还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只有找到、找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真地对待和解决问题,才能让企业在市场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我以在企业连续工作三十四年的经验,与大家共同讨论企业持续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五大问题的第五个问题——是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常常思考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葆青春、生机勃勃?技术进步、机制变革、管理创新、制度完善这些只是技术手段而已,企业只能用企业文化才能创造长兴不衰的梦想!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每一家都有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些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属于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才是推动这些500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个人认为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否永立潮头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从四十年前进入中国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许多企业家认为这是解决企业众多问题的法宝。企业文化确实对企业形象和企业发展具有现实的价值,通过企业精神内核的提炼、品牌的塑造、企业形象的展示、员工队伍的建设,从而形成合力,确实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于是,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但大量企业的实践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企业文化推广的几十年间,也有大量的所谓专家学者撰写了很多专著,从企业文化的原理到实际操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建设,但到目前为止,为什么企业文化成功的案例如此之少? 我认为答案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企业文化并不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且只能是根植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大文化系统之中,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只单独地讨论企文化本身而不以广泛的视野去审视它,就只能是瞎子摸象。
企业文化主张或者张扬的往往是一些积极和正能量的东西,如诚信、创新、拼搏、优质、客户至上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社会的倡导是吻合的,这是企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结果。遗憾的是,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不断出现的热点新闻和案例却在一步一步地在消解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导致各种丑恶现象的横行,社会文化受到了玷污,正朝着一个我们不希望的方向下滑。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不可能超越时代和社会现实凭空创造出一个值得称赞的企业文化体系,如果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摆放在纸面上的口号或者文案而已,绝对无法做到文化落地。况且,还有许多企业家只是想用企业文化装点门面,借此扬名立万,却对企业文化欠缺正确的认识,正是这种无知,才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失误。如有的企业将企业文化视为对员工洗脑的手段,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怎能让员工去遵照执行?也有将企业文化视为宣传手段,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何能够形成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底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德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其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质量文化,在于其国民中普遍存在的对纪律的重视和遵守,是自律精神的体现。日本之所以形成奉献为特色的企业文化,也与其国民中的集体化的行为特色和整个民族性格中的耻感文化有着直接关系。而美国能够形成以创新为特质的企业文化,首先是基于美国占有全球近70%的人才,然后是其整个民族中张扬的个性和个人奋斗色彩。因此,我们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始,需要我们全社会对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特质、文化等软实力进行一次全面而认真的清理。
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文化特质,对现实社会的文化特质进行诊断和梳理,向现存的一切丑恶现象毫不留情的开火。进行一次有针对、有计划的精神和文化的重塑运动,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当然,这样的工程决不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大众、学校等各个力量共同致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家庭和睦温暖开始,从学校回归传道授业开始,医院回归治病救人的高尚开始,只有让被经济大潮洗刷掉的一切美好重新回归大地时,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企业文化才能成为有源之水。企业文化应成为整个社会文化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成为指引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影响社会意识形态,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
国外、国内众多学者对企业文化这一课题进行长时间的理论探讨,也有很多知名企业进行很多实践,但我认为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就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我的答案是:企业文化决不是无根之木,它只能建筑在利益共同体这一基础之上,如何构筑企业与社会、客户、员工、股东四方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和核心!
企业在现实运行的实际之中,将不可回避地面对社会、客户、股东、员工四个利益相关者。如何协调或平衡这四者之间的利益取向,是每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问题的答案往往决定于企业所有者,但并非每个企业所有者或领导人能够清楚这四者的排序,我个人认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社会第一,客户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这样一个排序结果,只有在确保了社会、客户、员工利益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股东利益,也才能有企业的利益。我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利益顺序,是基于以下理由:
企业是围绕利润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它存在的唯一目地就是利润,但毕竟它是生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满足其利润需要的同时,它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之上去实现企业利润,与社会需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以社会利益为企业经营出发点。眼中没有社会利益的企业可能暂时能够获得一点小利益,但却将长远利益弃之,急功近利的结果是这样的企业终有一天会站在法庭上,出现在政府的黑名单上,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有长远发展,被环保关停的企业就是其中的例子。
对客户利益的重视,是当今经济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由于我们诚信体系、市场监管、法制进程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客户或者消费者不能享受到应有尊重,但我相信这样情况也不会长久,时间终将改变市场环境。眼中没有客户的企业注定会被客户所抛弃。这样企业有太多例子,如三聚氰胺事件、狂犬病疫苗事件中的企业。对客户利益的漠视是许多利欲熏心的老板常常采用的手段,伤害客户最终的结果却是对企业的惨重伤害!
眼中没有员工的企业,只会将员工视为其赚钱的工具,员工利益被忽视,员工不可能获得归属感,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必然不能被激发。遗憾的是这样的企业在目前的中国还不能算是少数,所以大量企业在高唱企业文化时,我只能淡然一笑。
在我国的现实之中,还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奇葩的企业——以所谓的老板文化为特色的企业——利益分配以股东为中心,决策以老板意志为核心,以神化老板、一言堂为特点,社会、员工、客户利益被无情地践踏,这样的企业能够存在,我不能不说是奇迹,当然,这样的企业其命运也是注定的。遗憾的是这样的企业却并非是少数,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实事上就是如此,在这样的企业中讨论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就只能是一个笑话!
因此,我个人以为企业与社会、股东、员工、客户这四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利益平衡点,找到了这个平衡点的企业,才能构筑起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才能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打通企业与社会、员工、客户、股东四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企业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
从这个判断出发,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具备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目地性。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强烈的功利目地,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所进行的。二是主动性。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有自觉性地主动进行策划、研究、组织实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