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的一位医生和一份通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审视本次疫情的初始阶做,一个人物和一份文件非常重要:人物是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张继先医生,一份文件是武汉市卫健委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疫情通报。
一、张继先医生发现疫情
张继先医生最早发现确诊病人患的是一种新病毒肺炎。这些患者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及周边,意味着病毒来源于此,可能与该处的动物有关联。其中有三例为一家三口,几乎先后患同样的病,察觉新病毒可能具有人际传播特性。出于对院内其他患者的爱护,随后她将病毒肺炎确诊患者隔离治疗;出于对下属的关爱,让科室的医护人员注意自身防护。在同多位专家商议后,她将自己的发现上报。
张继先医生的发现、想法、行动和上报,表明她的确是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新事物有敏锐感,有爱心,有责感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医生。如果武汉治理者也像张医生那样有预见有担当敢作为,尊重基层医院医生的意见,提前预警,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很有可能将疫情扼杀于初起之时。遗憾的是,职能部门的第一份通报便令人大失所望。
二、武汉市卫健委的通报
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的内容很多,专业性很强,但有一项说得很明白,也很关键:武汉市组织同济医院、省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及武汉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会诊分析,认为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文字表述极为严密,显得无懈可击。“目前”,有时间限制;“调查”,有技术修饰;“明显”,有程度设定。这样一来,不管疫情怎么发展,说法都永远正确,谁也挑不出指责的毛病,更抓不到问责的把柄。官场的老道圆滑,已修炼得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然而这“严密”背后却隐藏着一颗令人齿冷的心:既无远见,又没有担当,面临突发疫情,不是积极应对,而是躲躲闪闪,畏首畏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管国家、社会、人民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乌纱,那就阿弥陀佛,万事大吉。
当一种新病毒流行病出现时,应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遵循应对这种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大事急事,不应只盯着“目前”,而应有预见预判,从最坏处着想,作出最有力的谋划,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一方面提醒公众做好自身防护,另一方面促请管理者及早采取科学手段,做好防控工作。果真如此,疫情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广地蔓延开来。
可能专家们确实经过调查,但是调查的深入和广泛程度如何,值得怀疑。比如,张继先接诊的三例患者为一家三口,他们同患新病毒肺炎,先后发病。他们是否可能为互相传染?张医生将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治疗并让科内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表明她已意识到此病可能会人传人。专家是否听取过她的意见?
“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也许符合实际,但是防疫的要诀就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等到有明显的人传人现象,恐怕已是星火燎原,为时已晚。1月20日钟南山宣布“确定人传人”时,武汉不知已有多少人中招,更不知有多少人将病毒带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国。这样的“明显”实在是误国害民,罪莫大焉。
这条内容还有一点更为厉害,在“未发现有明显人传人的现象”之前,罗列了一串武汉名气很大、声望很高、权威性很强的医卫机构名称,强调“未发现人传人”是这些权威机构的权威专家作出的权威认定,不容置疑,必须相信。极大地增强了该说法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然而,这种说服力反而害了无数人。
这一份通报,其内容虽然有部分反映了真实情况,但关键结论既不切合实际,又违背科学规律,主观武断,顾虑太多,私心太重,让人放松警惕,放弃了自我防护,当病魔来袭时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同时解除了治理者的思想武装,让他们肓目乐观,沉缅胜利,不思忧患,面对知之甚少的疫情无所作为,反而忙于创造祥和欢乐的氛围,召开两会,举办联欢会,欣赏万家宴,错失防控良机;等到形势恶化,因无思想准备而手忙脚乱,进退失据,应对滞后,效果不佳。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攻陷武汉、湖北,殃及全国,这份通报恐怕难以免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