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74|评论: 0

[散文随笔] 城厢初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厢是座千年古镇,起于明代,四四方方一座城。原名金堂县,后改为城厢镇。古有东南西北四城门,高高宽宽的城墙,城墙上有两三米宽,据我妈讲她们小时天天在上面跑,种有四季花草树木,最好看是小桃红小桃白!外有护城河一圈。内有东南西北四大街。北街分上北街和下北街;东街分大东街和小东街;南街也有大南街和小南街;西街只有一条。北街和南街是通的,与东街和西街各交叉成两个丁字口。

       上北街和公安街背靠背,我家就在公安街,在城中心位置。

       巷子那是错综复杂,弯来拐去。横秋玉巷、竖秋玉巷、平仓巷· 九思巷等占东南一隅;糠市巷、坚强巷、桑园巷、余家湾等为城西北一大片。上寿巷、南街小学、四管会,铁二局宿舍楼属西南一片,还有东城边街、西城边街,顾名思义是东西城边的两条细细长长的小巷子。

       古城北有文庙,东有武庙,西有灵观庙,搭有戏台,过年过节,热闹非凡。武庙那个大呀,后来改成了城厢中学和东街小学以及党校和镇政府宿舍。文庙改为粮站和红旗油厂。灵观庙的一部分和原金堂县政府改成镇幼儿园,里面也很宽敞。还有后来建的螺钉厂,钢锉厂,铆钉厂,五十七车队,布鞋社等等新厂,增加了不少外地人口,比如上海人。每当逢场,周围的农民都来赶集,卖什么的都有。逢年过节更是摩肩接踵,人挤人。

      古民居分两大类,独家独户的铺面房和祠堂。房屋结构都差不多,为木结构,篱笆墙,篱笆墙外糊着混谷草的泥巴,最外一层白石灰;镂空木格窗,青瓦房,石板街沿。


      我刚到城厢那年,到秋玉巷同学家玩,竟找不到出口了。巷子横七竖八的,迷宫一样。里面很多祠堂,两进院三进院,大院套小院。私房就住着一个姓很多辈。公房就住着百家姓的人家。有的房间里安有木地板,紧凑暖和。木格窗外但见石板花园,鸟语花香、精致盆景,小巧鱼缸、湿漉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家过各家的日子。清茶一杯,竹椅一把,头顶一方天,脚踏一片地,怡然自得。

        城厢陈姓最多,有“金堂县陈半县”之说,确实这样,小学时我们班有一小半都姓陈。


       我妈她们家的老房子在上北街,是租的房。对街有一家陈家染房和她自小就很熟。妈妈带我去串过几次门。一条挨着一条的木板铺面门进去,长长窄窄有点黑的过道,左边是隔着的几间寝室。到了堂屋,亮了,靠左有一方小小的天井,下面青石板铺着,青苔可见。中有深褐色的带抽屉的桌子,上面摆祖先的牌位,墙上有匾,对联。六把厚重的中式椅子,中间两把,两边对称放两把。老式家具黑乎乎的在小孩子看来有点压抑。往后过道拐到左边,进去又是一洞天,一百多平的四合院,好多花草,假山,石鱼缸。可能没怎么打理有点杂乱。中间一条石板小路下去,是个回廊和小后门,回廊里放一张方桌,四条条凳,是她们每天吃饭的地方。右边接着回廊是一溜房子,厨房、厕所和杂物间,都有宽宽的屋沿,粗粗的原木立柱,立柱下垫着两块石板,上面圆鼓形,下面八角形,四平八稳的。


          有个高中的大哥哥在方桌前做作业。熟悉后他陪着我玩,很开心。说有一种花叫八点半,非这个时间不开。我真想亲眼看着她怎么开?一直没瞅见。黄色大喇叭样的花。



         我妈说,这里只有他们家的一半,还有一半解放后就归公了。我无法想象,房子怎么有那么大!当年有多么的繁华富足!估计归公的那部分就是染房作坊吧。几辈人的家业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看透人生,是一种智慧。


       我妈每次来都和一个躺床上的女人摆笼门阵。她是我妈小时候的玩伴。不记得叫她什么了。声音沙沙哑哑的,患有气管炎,整天躺床上,一动就喘。家里还有她有两个侄女,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她的床很古老:两级踏脚板,雕花的床框,蓝布花的罩子,床里面有镶花的柜子,可以放衣服。这个家好像她做主,是个老姑娘,没结过婚。最让我吃惊的是,她真是个标准的老式女人,连城厢的四门都没有踏出去过。我妈当她的面笑着说给我听的。她们喜欢我,给我妈说要我和那个大哥哥结亲,我妈说现在新社会,我年龄太小!就算了。


      还有一次陈家染房回来了个高大的男人,和我妈年龄差不多,不知道是谁。他弯着腰问我“what you nan?”我在原来的小学学过几句英语口语,就腼腆地回答了他,他称赞我有前途!还帮我妈写了个信封,我妈称他字写得漂亮!他们那一辈都写毛笔,写钢笔字没有差的。

  

      我家还有个亲戚住下北街,是我外公他们刘姓的,我叫舅母,我妈喊嫂嫂。也是铺面房,进去都是窄窄暗暗的过道,过道旁就是隔间,舅母有八个儿子,一人一间房?我没数过。最后是一方大天井和厕所厨房,天井都用石板砌成,有一座比人还高的大假山,周围养些花草。房屋进深有二三十米。一条街几乎家家都差不多长。不同的就是天井位置,有的天井开在中间。我很喜欢这种格局,闹中取静,天人合一,私密而舒适。


     这座古城的修建肯定是历经了很多年,慢慢具有了规模。得堆多高的大大小小的原木; 得凿多少石料!费多少人力!解放后都被人为破坏了,太可惜了!而现在说要恢复原貌,正在旧城改造,我们都期待着……








                                         http://a1.qpic.cn/psc?/V13CeZKS3qsFpF/.iXrRpyf8uMJ6D8uriNaYwhLhwRhoXdTX70Br.DQtgZpC*9hon9Up6KV1vgR0Z9358xq3BXYO6MTLfyfb2*JPJUIkrpw2RebCaCgmnMoSQE!/b&ek=1&kp=1&pt=0&bo=oAU4BAAAAAARB6k!&tl=1&su=2190354578&tm=1581732000&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c?/V13CeZKS3qsFpF/p4b63XAxeBU0dFwQicUt3KRIB3UeXyO7L2F5h3Sx80wbHlAxbGmnnTxCReGlC4grg9is3OxLhdK2zg6WuBN7vw!!/b&ek=1&kp=1&pt=0&bo=OASgBQAAAAARJ4k!&tl=1&su=2220834546&tm=1581732000&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c?/V13CeZKS3qsFpF/.iXrRpyf8uMJ6D8uriNaY4ZciD8mU*ApcW6TT.ihzUK.vMa66h3AboTrKV60eZ0EtMJcWbd4aVBm2hXXlwi2Eb2dxkSjUKdfHn8etBYcLsc!/b&ek=1&kp=1&pt=0&bo=OASgBQAAAAARB6k!&tl=1&su=2183945986&tm=1581732000&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c?/V13CeZKS3qsFpF/.iXrRpyf8uMJ6D8uriNaY6eRN0KVMG8fuEEkcCPH.55fquEeCcaFPWql2Yt1SRIyLadsrWP6VPar4fKwIprqCt4bzfQmy8IcJSgcb7kWm0s!/b&ek=1&kp=1&pt=0&bo=OASgBQAAAAARB6k!&tl=1&su=2119513634&tm=1581732000&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c?/V13CeZKS3qsFpF/.iXrRpyf8uMJ6D8uriNaYxMfrgD1SOyA4nEoJ9LTDm4XqhsT2C8zfHTtKAQM.KBPAyOcM5Uqop0Rk4jjnzwzty7iwpef1wj.LcetPMr6Es0!/b&ek=1&kp=1&pt=0&bo=oAU4BAAAAAARB6k!&tl=1&su=286873138&tm=1581732000&sce=0-12-12&rf=2-9

IMG_20160816_180950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60816_180850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60816_111053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60816_180354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51021_140715.jpg
IMG_20160816_115935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60816_110356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60816_110157 - 副本 - 副本.jpg
IMG_20151021_141702.jpg
IMG_20151021_141433 - 副本 - 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