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whz60

[行走印记] 疫情打不夸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19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19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19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风景区,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

DSC_820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29_副本.jpg
DSC_827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5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5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6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8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9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郧县人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89年又发现一具人类头骨化石。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又发现一具头骨化石。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第二具更为完整,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


DSC_820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04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梅瓶属于青花瓷的一种,在明代即明代以前并无梅瓶一词,在清代的《饮流斋说瓷》中说道:"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痩骨相称,故曰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纹饰分为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部主体纹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腹下部绘一圈仰覆莲纹和忍冬纹,器体较厚重,通体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内无釉,具有元代典型特征。该青花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可谓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DSC_821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2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2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DSC_823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823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曾侯乙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144329elclzilijx0j027x.jpg
144327wnpfy2cczdayzzdf.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44328o8zc4ct68z858t4v.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44328cco7vu7of7fc7fu7.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