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回老家有感 蜀人.肖成林 (写作小记:因为我把父母接在大城市生活,直到他们仙逝,才把他们送回农村老家安葬,差不多15年没有回老家去。父母离开老家到成都,也很少回去。在改革开放前,我们一个小小的生产队,在小时记忆里,人口超过300人。而现在总共在家修养、务农的不足30人,全部是小孩、老人、没有一个青壮年。青壮年有的外出打工很少回来、有的全家人移民在外地安家再也不回来了;个别通过靠考大学、中专出去的更不可能回来,此外大部分老年人已经去世。只有外出的,没有进入的,人口急剧减少。老家空洞化非常快、人口越来越少。附近有个别村由于没有村民,建制已经消失。我老家现在只好把过去几个生产队合并成一个生产队,来解决人口减少问题。我2019回农村老家见到的生产队最年轻的人也快70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是自然规律,无可厚非,没有任何人可以使用行政手段来强迫农民回农村,本身也是不现实的。假若农村的公共服务与城市均等化、甚至超过城市,农民会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吗?农民不乐意回到优美、生态的家乡吗?我在等待历史的答案。乡村振兴是国策、是千秋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农村空洞了、村民走了,没有人了,如何贯彻落实?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把中央政策落实到位,乡村振兴的春天就会到来。) 故乡繁衍数千年, 人丁兴旺数百千。 三十年来观老家, 空村空队太普遍。 老弱病残在留守, 难寻一个青壮年。 六七十岁不算老, 下田务农把家管。 顺问儿女在何处, 外出打工挣现钱。 再问春节回不回, 不知归期是那天! 三问今后家安哪? 大中城市是首选。 农村空洞普遍化, 大批农民往城搬! 公共服务不均等, 莫怪农民把家嫌。 乡村振兴是国策, 人群留住最关键。 中华振兴在农村, 民族复兴才长远。 2018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