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87|评论: 1

[百家争鸣] 诸葛亮与临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与临邛

吴翔翎



诸葛亮是我国著名的名臣良相,为刘备恢复汉业一统天下鞠躬尽瘁,名垂千古。诸葛亮征战治国在临邛有许多神奇传说。如今,邛崃城外的东、南、西、北四路随处都可见到与诸葛亮密切相关的地名和传说史实。
东路:历史上为蒲口顿的回龙镇,乃是三国时候神刀蒲元的故里。过去,由于交通落后,道路艰险,行军十分困难,后勤保障极为不易。在蒲元的协助下,诸葛亮造出了解决运输困难的木牛流马,解决了前线军需。木牛流马后来被演绎成“手推车”、“二把手推车”、“鸡公车”,临邛当时叫“诸葛车”。东路的高桥(今高埂),过去这里有一通碑叫“穿眼碑”。此碑和千里之外康定的“箭杆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当年诸葛亮驻扎临邛时,沈黎部落(今藏族)就屯居在和临邛城一河之隔的南河对面以南。诸葛亮为了扩张地盘,又要刀不血刃。于是便同沈黎部落头领商谈,请他们让出一箭之地。头领心中暗思,只要让出这一、两百步的地方,既可免去双方的武装冲突,又可以给诸葛亮一个人情。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谁知诸葛亮这一箭竟从石碑穿过就无影无踪了。为寻找这枝箭的下落,诸葛亮带着人马和沈黎部落头领一路朝着这枝箭射出的方向追去,直到康定的一座山上才找到了这枝箭。沈黎部落头领一见心知上当但不敢吱声,只好自认倒霉。从此沈黎部落也就居住在康定以西,康定的这座山从此也叫“箭杆山”,临邛高桥的这通碑就叫“穿眼碑”。
南路:有一场镇叫“卧龙场”过去叫“卧龙营”。相传诸葛亮丞相南征时,曾在此驻军。诸葛丞相叫卧龙,且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其安营扎寨亦似一条蓄势腾飞的卧龙。不仅首尾相顾,而且龙爪蓄势相互呼应。加之军营在此,商贩云集谋利,时日一久人们便称之为“卧龙场”。和卧龙场相对的另一场镇叫“孔明”,也因诸葛丞相在此驻有军队,被百姓称为“孔明营”。此地虽属浅丘,但严重缺水。其时,正值天旱,人畜干渴。百姓苦不堪言,军队军心涣散。诸葛丞相为了安定百姓,稳定军心,只得派人四处寻觅水源。可是派出寻找水源的人,一去数日消息全无。当诸葛亮走出营房四处观看,意在找一高处设坛时,丞相座骑一声嘶鸣,四蹄不住猛刨。一名小校直奔丞相禀报:“丞相座骑刨出一特大泉眼,其水如注。请丞相定夺。”丞相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人扩大泉眼,四周加固,形成围堰。瞬息解决了饥渴,军民感激不已。后人称此泉为“马刨泉”,并在此建孔明庙,以彰丞相功德。沿袭历史,此地至今亦叫孔明乡。“马刨泉”泉水甘冽,用以酿酒其味浓香醇厚,亦为邛酒一绝。和“孔明”乡相隔不远有一下坝场。此场附近有一条河,河边一处名叫“洗马潭”。相传诸葛丞相驻军“孔明”时,因那里缺水,诸葛丞相的战马只好常赶到这里洗刷。因此,百姓就将此处称为“洗马潭”。从下坝出发往西南方行约数里,来到平乐的白沫江畔,有一地名叫“张飞滩”。此地流传诸葛丞相的一段故事。据传:诸葛丞相在临邛各处重镇要塞,都布有重兵守卫。丞相常到各处巡视,一日,在五虎上将张飞的护卫下来到平乐。此时正值炎热夏季,丞相来到平乐,鞍马劳顿下河洗澡。由于沿河地形复杂,大将军张飞为了丞相安全,带数百将士亲自护卫。张将军跨马持丈八蛇矛守卫滩头,毫不懈怠。后人们便称此滩为张飞滩。加之丞相在此洗澡时涌出很多白色泡沫,于是,人们又将此河称为“白沫江”。
西路:现在的马湖、水口、油榨、火井等镇乡均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联系。马湖,过去叫“马湖营”。相传,诸葛丞相带领大军西征平羌时,路过这里,在河滩上留下了无数的马蹄印。由于人马不断,蹄印久不消失,因此,人们就把此地称为“马蹄印”。马湖营则为人们取其谐音之称。与马湖相邻的水口镇场口有一山,叫“军旗山”,至今古木森森,犹似风吹旗展。传说是诸葛丞相为了防止夷人深入,特在此布了二十四面军旗。人们远远望去,只见山上军旗林立,似有重兵防卫。夷人望而生畏,哪敢前进一步?神奇的传说和神奇的景观浑然一体,耐人寻味。水口西去不远则是现在的油榨乡。旧时,人们称之为油榨坨。传说当年诸葛丞相在此驻军时,见水中有水怪害民,丞相为了生灵免遭涂炭,便精心制作一石柱。派人将石柱下到水底镇住水怪,从此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因石柱形似油榨,人们因此称此地为油榨。继续西行,则是现今的火井镇,古时此处有一火井。《博物志》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横五尺,深二、三丈,在县南百里。”相传那时人们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闻之亲往观察,教人以盆盖井上煮盐,火势盛热,效率提高了若干倍。火井与油榨相邻有一山,据《图经》所载为“相台山”,此山与獠界相接。另载:“石盘戎”亦与獠界相接。相传均因诸葛亮征羌驻军于此而得名。其中“石盘戎”又称“望军顶”。据《九域志》载:“火井县有石楼近沈黎界,即诸葛亮征羌之路。每十里作一石楼,令鼓声相应”。致使羌人望而生畏,不敢小视。蜀地西陲自此永保安宁。
北路:现今的桑园、茶园两个镇乡,相传均与诸葛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诸葛亮为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带头在家中种桑养蚕。然后在桑园广种桑树,致使桑园一片翠绿,远近闻名。在诸葛亮的倡导下,蜀锦得以空前发展。正如《成都赋》中所描述的在成都呈现出一派“闤闤云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抒相如”的景象。茶园(曾名西江),因当年诸葛丞相鼓励百姓积极种茶而得名。茶不仅能生津止渴,更能入药救人。因此诸葛丞相率先于此倡导种茶,造福于人。此地也因而得名“茶园”。
诸葛亮治理国家,极为重视民间疾苦。他常微服出巡了解民情,在临邛巡视中,发现水利落后。于是组织百姓与士兵淘浚河道,兴修堤堰。邛崃至今仍在使用的“天公堰”即是当年诸葛丞相率众兴修的“诸葛堰”。据《蜀中广记》载: 临邛所产“厚皮菜”(又称牛皮菜),乃是诸葛亮从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菜种。此菜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也丰富。因此人们都称它为“诸葛菜”。诸葛亮在邛崃为百姓造福,临邛百姓难忘。丞相逝世后,临邛百姓为了表示深切怀念,自发地包上孝帕子(用一幅白布包裹在头上)以示哀悼。当时,百姓都称之为“诸葛巾”。
对诸葛亮的评价,唐代李白有“武侯建巴蜀,壮志吞咸京”的诗句留世。清代王夫之评价诸葛亮:“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唯公足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一代名臣良相。

作者简介:吴翔翎,退休干部。邛崃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副研究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3-1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