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记
邓四平/文
如一阕优美而婉约的词,从唐风宋韵的深处潺潺流淌而来,穿越千年美好旧时光,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心驰和神往。 似一坛馥郁芬芳的酒,窖藏千年,酒香透瓶,令人未饮先醉。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挥洒的是柳三变一滴流淌千年的清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樽还酹江月飘散的是苏东坡散发弄扁舟淡淡的惆怅与无尽的叹息。一切的一切,均与西湖有关或无关。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醉美的邂逅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从西湖归来,我只能轻轻地感叹一句:西湖的美,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精致中透露出大气,秀美中彰显着浪漫。这便是杭州。还是古人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诗画的江南,温婉的苏州。自古以来,苏杭宛如国色天香的两姊妹。美丽的容颜令人沉醉。如果说苏州以温婉而著称,那么杭州则以精致秀美而闻名于世。有水的城市往往灵动、飘逸。因为西湖,杭州倍显毓秀钟灵。因为西湖,杭州千年之前便已注定必将成为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
走进杭州,沐浴着一城的古韵今风,行走在满城的绿树葱茏之间,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隧道,蓦然之间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画卷之中,无形之中,又一不小心地就做了一回梦回千年的古人。
到了杭州,必去西湖。没到杭州之前,朝思暮想的地方便是西湖。而到了杭州,心里却又像第一次去相亲一般忐忑不安,又害怕见到美丽的西湖。
懵懵懂懂不知不觉中便走到了西湖的身边。只见满眼凝碧的水,波光潋滟,仿佛明丽的绸缎“哗啦啦”地直铺向天际。远山如黛,水天一色。湖光山色之间,湖上画舫往来如梭,怡然自得的游人们宛如穿梭于画屏之中。西湖的湖面很大,俨然一片波光潋滟的海,西湖究竟有多大,其实我也说不出个子曰来。
西湖是开放的,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围墙,仿佛热情好客的杭州人博大开放的胸襟,自由地呼吸着天地自然,和蔼可亲地笑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天下游客。 说到西湖,首先就让我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一位千年前伟大的老乡。他的一生都与这座名叫杭州的城市有关,更与这一泓流淌着诗意饱蘸着传奇的湖泊有关。这位老乡名叫作苏东坡。来到西湖,只见湖畔绿树丛中的一块空地上立有一方洁白的花岗石,石上书“苏堤”二字,石旁不远处立有一尊苏轼塑像,东坡先生面容清矍,须发飘飞,无形之中,让人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千年前的老人和西子湖之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与传奇。
走过苏轼像,湖畔右边的绿树林中有一馆阁,并不显眼。走近细看,方知是“杭州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并不很大,走进去大致浏览了一下,馆内陈列着介绍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介绍文字和图片。东坡先生曾在杭州为官,做了很多年的杭州太守,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杭州市长一样的官职,他在任期间带领杭州民众不辞辛苦疏浚西湖。人们为了纪念东坡,就将疏浚西湖而筑的堤岸命名为了“苏堤”。由此可见,为民造福的官员,人民往往都是不曾忘记的,千年以来,均是如此。
浏览东坡纪念馆,觉得很有趣的是:作为才华横溢的大文豪的东坡先生虽然一生官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一生依然豁达乐观风流倜傥,东坡先生先后娶有三位夫人,三位夫人居然都姓王,分别是王弗,王润之,王朝云,前两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最后一位只是一个侍妾,并没有什么名分。尤其是最后一位王夫人,虽是东坡的侍妾,但对东坡感情甚挚,东坡先生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这位王夫人终身不渝,誓死追随,令人尤为可敬。这样的老婆谁讨到其实都是谁的福!
走出东坡纪念馆,漫步走上苏堤,两旁绿树成荫,其间不乏古木参天,苏堤大致有三四米多宽,高出湖面一二米有余,有的地方的堤岸直接融入湖水之中,宛如一条长长的飘带蜿蜒伸入湖心深处。堤坝上来来往往的游人又如过江之鲫一般,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其实,大家究竟为什么而来,也许谁也说不清楚,大抵都是听说西湖很美,于是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里,他们来到这里,也许其实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来到这里也许其实都只是在寻找属于各自心中的一个梦。
有梦的地方自然就很美。不容置疑,西湖就是一个有梦的地方,而且更是一个能够让人放飞梦想的地方。
站立苏堤之上,远远地可以望见湖中绵延的青山,青山绿树丛中有一座高大挺拔的塔庙,甚是显眼,我猜那必定就是鲁迅先生笔下著名的雷峰塔了,但却并非如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破破烂烂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远望雷峰塔,心中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遇凄美的爱情传说。
继续前行,只见苏堤左边的湖面上满是碧绿的莲叶,莲叶深处藏有青瓦黄墙的亭台和寺院,想必那也许就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中所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地方吧,究竟是与不是,其实早已不再重要。在人们的心中,其实西湖本身早就成为了一首最美的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西湖岸边的绿树掩映之中便是闻名遐迩的岳王庙。那里埋葬着南宋时一位抗金的英雄,英雄早已逝去近千年的时光,但千百年来依旧被人们无限地怀念和纪念,其实人们怀念和纪念的更是民族危难之际的一种不屈的精神和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与勇气。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难道不是吗?
走出岳王庙,又回到苏堤,小憩之时,看见西湖湖畔居然有一座圆形的坟冢,冢上芳草凄凄,走近一看,冢前立有墓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真没想到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居然遇见了传说中打虎的英雄。武松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原以为这只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里杜撰的一个人物罢了,真没想到,其实历史上还真有武松此人。武松究竟打没打过老虎,其实谁又说得清道得明呢?千百年来,人们所纪念和崇拜的只不过是英雄的浩然之气与其酣畅淋漓的豪迈之精神而已罢了。
未来西湖之前,我便早就听说从事反清革命终被清廷所杀的鉴湖女侠秋瑾女士的坟冢也葬在西子湖畔,非常想去亲眼一睹,由于时间紧迫,导游催得急,竟未能如愿,心中甚感遗憾。秋瑾女士是鲁迅的同乡,都是浙江绍兴人。在鲁迅的小说《药》里面,仿佛就记载过秋瑾的故事。虽然未能去拜谒到秋瑾的坟冢,不过尚好,返回途中,见到了湖边为纪念秋瑾女士而修建的风雨亭,见亭思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碧血化作倾盆雨,丹心烛照天地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翻帝制,中华复兴,百年时光流逝,英雄虽死犹生。
行走在湖中堤岸之上,远远地也看见了波光潋滟的湖中被称为“三潭映月”的小石塔,路过了曲径通幽的“花港观鱼”,据说张艺谋编导的大型歌舞剧《西湖印象》只有晚上才会上演等等,均是匆匆而过,惊鸿一瞥,因此印象和记忆都不大深刻。
西湖美景万千,实难一日或数日可以看完。我到西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风流千古的东坡先生,是东坡身后弹指一挥间即便缠绕千年的一条玉带似的堤岸;是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浩气长存天地之间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一声怒吼令地动山摇景阳冈上几拳打死猛虎的豪杰武松;是水漫金山敢爱敢恨宁可玉碎不求瓦全的刚烈的白蛇娘娘;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鉴湖女侠;更是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誓死不屈的意志和永远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之精魂。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人文相融相谐,这才是西湖最美的景,这才是西湖最美的魂。
精致与秀美,柔美与壮烈,西湖兼而有之。古典与时尚,博大与厚重,西湖同时具备。
有了这种魂,任何一种风景也就有了更美的精髓与内核。西湖便是如此!
2011年11月28日记于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