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092|评论: 9

[群众呼声] 从三月的桃花敷衍开去……问计帖系列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三月的桃花敷衍开去
近几日得了一些空闲,突然想回到坛子里边儿,再重复几句老话,与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相互交流一下,欢迎大家进来坐坐
现在是春天了,古楼的桃花开得正艳,心里边首先想对鼓楼的桃花,桃花经济说那么几句话。
说到这里,我想先在这里留下几句套话、大话、空话来作为引子。我们这个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所以任何时候我们思考问题都要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去全面探索。接下来我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这两个角度敷衍开去的。
1、时间换空间
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么我们先从古楼的桃博园说开去。
古楼的桃博园,大家都知道气势还是比较恢宏的,建筑比较精美,各方面咋一看呢,都还是相当的不错。但是,我们走近仔细一琢磨,其实,它的很多的建筑都是一些应景之作。
为什么呢?首先空间我们不说,因为我们仅仅只是一个县,我们的空间的优势那是固定的,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是属于老天爷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就无所作为,我们还掌握了我们自己可能生存的时间,我们自己当官的时间,当权的时间,我们自己可以把控的观照未来的时间。
从时间上来讲,建筑它的存在的历史愈是悠久,那么它的文物的价值,它的社会影响力,它的文化积淀就愈是厚重,对后世的影响就愈大。
就我这个外行来看,目前桃博园的建筑几乎没有一个可能寿命超过100年。大道自然。大自然中,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石头,木头,泥土这些东西,取自自然来自自然的东西,才能够与自然共生共存,更久远的留存我们人类的文明。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文旅设施的时候,一定要把当前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经济价值,文物价值两方面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性是第一位的,眼前的经济性是第一位的,他要保人民的生存,他要脱贫,他要小康,他要致富,这是我们当前所迫切的东西,这些都能够理解。那么怎么样在抓经济的同时嵌入文化,带动发展文化,最终让文化的积淀在未来的时空中彰显它的经济价值,这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长远的经济性,当然它是第二位的,是隐形的价值。
在围观者角度来讲,为政者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应该留下自己的个性印记。而这个印记一定要合乎自然,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小小的西充县,经济实力,人口,物产,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可能在全国不足以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并不是我们就无法,无所作为,我们还是有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的。
比如,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充就有百濮先民的活动。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汉高祖刘邦感于将军纪信荥阳誑楚存汉之功,赐置包括纪信故乡在内的大片区域为安汉县。621年(唐武德四年),西充独立建县,至今已有1400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历史上的西充地瘠民贫,以“苦寒”著称,“土习醇厚,民性质朴”(《四川总志》),“尚气节,重廉隅”(康熙朝《西充县志》)。为改善生存环境,改变命运,西充人的吃苦耐劳,好学上进,闻名遐迩。有“越在汉晋,号出人士”“人文翁蔚,科甲蝉联”之美誉(西充旧志)。西充又是一个移民众多的地区,张献忠最后战死于西充。大量移民带来了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语言习惯,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融合,给西充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西充文化百态千姿,丰富多样。西充是一个人口小县、但西充从来就是在川北地区享有盛名的文化大县。1958年,四川省文化厅命名西充为文化县,2008年被评为全省文物大县。西充地灵人杰,汉初的大将军纪信,三国鸿儒谯周,隋代著名道教人物、被唐宣宗封为“道济真人”的程太虚,唐代的佛学大师、华严宗五祖、著名高僧圭峰禅师(俗名何炯),明“嘉靖八才子”“蜀中四大家”之一的任瀚,“诗书双绝”、“父子两帝师”的黄辉及其父黄子文,四川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者罗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民主革命家张澜,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川北地下党早期活动家于江震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充人。四川省社科院编写的《四川古代思想家》共收入了原南充地区(包括现在的广安市全境和广元市的苍溪县在内)的两位思想家谯周和何炯,他们都是西充人。西充又享有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深厚的农耕文化、忠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异彩纷呈。还有移民们带来的不同的语言、饮食、婚嫁、姓氏、宗族等等次文化;西充盛产红苕,被誉为“苕国”,西充人被称为“苕倌儿”,与其相关的苕文化研究,也都有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些都是我们西充文旅应该关注并研究推进的范畴。
回到桃花经济桃博园相关建筑这方面来讲,我想我们应该集中一定的财力,打造一个西充历史上乃至全南充市,整个四川省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个阁一个楼或者一个亭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它保存至少500年。那么这个东西,将来虽然比不上雷峰塔,比不上滕王阁,比不上悬空寺等等这些蜚声世界的文物古迹。但是几百年之后我敢保证它绝对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绝对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那么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相信这相当于欧阳公的醉翁亭一样,一个小小的亭子足以记载他在这个地方的丰功伟绩。这就是我所呼吁的文旅经济建设观。
我们的文化建设,文旅建设手中一定要紧握百年大计,心中一定要汹涌千秋情怀!空间,我们只有这个样子,但是在时间上我们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的蔓延来获得空间膨胀,获得我们西充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深远影响。
好了,这是今天我谈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未完待续,请大家多关注,多提宝贵的意见。


2、科技换时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3-1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既要有长远之计,另一方面又要提高效率,因为时间不等人啊。

发表于 2020-3-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吃惯了快餐的人们,可能很少有想做一顿精致大餐的念头,哪怕就是一个别致的点糕点,可能也一是缺乏创意,二是也怕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科技换时间

“桃花红,桃花美,开在了三月间”。桃花的花期确实比较短,这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决定的,这是我们暂时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些科技的辅助手段来延长桃花的花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我们真的决定要在桃花上做一篇经济的大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来实现四季都有桃花,让我们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四季都有桃花运走。具体怎么着?我想从难和易两个方面来谈延长桃花经济的时间。


     先说容易一点的,我们就在桃花之外来做一点文章。我们可以类似于每年春节灯光布置这样一个思路,把桃花经济注入夜光经济的元素。至少我们可以在核心区、桃博园设立三个点,三个点把它扩大为一个观赏面,然后三个点之间的路线给它连成一条线。基本上做到月朦胧鸟朦胧,桃花和人也朦胧这样一种观赏模式。那么仅此一举,我们就可以用少量的投资,倍长桃花的花期,从往年的一个自然的桃花花期,轻松的就获得了两个自然的桃花花期的经济收入和人流,具体模式,怎么去操作我就不做深入的阐述了。


    总之我们照顾了周边县市的人们,在桃花最艳的时候,在天气好的时候,因为要上班,这个请假不容易,就白白的耽误了大好的春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的交通条件,让成都重庆乃至更远的乘客通过高速路高铁,他们就能够在下班之后,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内赶到我们古楼,然后欣赏两三个小时的夜桃花,撞了一回桃花运之后再赶回家去休息上班。可以做到下班后七点钟左右赶到古楼,然后晚上12点左右赶回家,基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上班。这样,我们个人的时间上实际上得到了延长,这就是桃花夜间经济简单的倍长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它还是有它的被动的地方,必须完全按照桃花的自然花期来进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工艺品已经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山谷里边儿,我们姑且把它命名为桃花谷,全部按照桃花的桃树的自然形态进行假树假花的布置。这样一来,无论是春夏秋冬,远远的看去都是一片浪漫的桃花。做到游人并不是只有3月才到古楼,只有6月才到古楼,那么平常随时到来啊,可以随时可以搞婚纱摄影、农家游玩等,到这片虚拟的桃花世界去娱乐,桃花景点成为四季都可以来游玩的景点,那么这就从虚拟的虚假的方面,无限延长了桃花经济的部分寿命,从而带动当地的农家乐等发展,真正为振兴乡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我们的农家乐等等一切,真正上了档次,而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时令经济,养不起一家人养不活一个人,真正带动整个西充旅游经济。


     假以时日,假如我们有一定的科技和经济的实力了,最终要高端化,要攻坚破难,我们还是要来真的真桃花。
     一是争取研发出四季都有开花的桃花,绝不外卖,我们买下专利只能种在我们西充。我想我们的柑橘有春天吃的,有夏天吃的,有秋天吃的,有冬天吃的,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够做到桃花有四季常开不败的类型。


   二是稍微低端一点的科技,我想就从人间四月芳菲尽这个角度去切入。常规的桃树,我们可以给桃树覆盖地膜,看能不能让一部分的桃树提前开花,就是向前进行时间的延伸。还有是向后,怎么向后呢,我们就给它减温,我们就通过引用这个地膜的模式,通过对这个桃树输送冷气等措施,延迟它开花的时间。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类比遐想,能不能行得通,我想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研究和完善。

如果真行,至少能让我们西充的,真桃花的自然桃花的经济达到一两个月收益期,借助这些科技的手段赢得了桃花经济的时间,那么我们再在这一空间上加以拓展,多维地拓展,我们的经济的前景那是多么的诱人。
至于怎么来进行拓展,我将在第三个专题《空间换时间》里边进行探究,下面附上我曾经在这个坛子里边发的和这个文章有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讨论,作为第三章的引子。
       ……
       每年古楼看桃花的人很多,可惜,我很少发现看桃花的人他们会来到我们的西充县城,来到我们的张澜故里,来到我们的青龙湖,来到我们的万年山。他们看看看看就走了,更多的人反而去了邻县的八尔湖去潇洒走一回。
这么多年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春天的格局打开一点,让我们西充经济,更加得益于桃花的盛开呢!


    说实在的,现在我们西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桃花。人,来之不易,把人留下来,你当然要花一点心思,那更不易。怎样才能把人留下来,扎扎实实打好乡村旅游这一张牌,我觉得我们当下的突破口还是要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古楼,作为一个突破口做一点文章。


      世间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时间。只要留下了人的时间,那么他在这段时间内就会有很多的想法,要吃,要喝,要玩等等,衣食住行,一样都少不了,这都是我们发财的切入点。
首先,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桃花盛开这个亮点,吸引住外乡人,外县人,外省人的眼球,让他们愿意来,来啦会不虚此行。


      现在古楼的桃花,至少数量比较多,给人有一点壮观的感觉。当然这是我们的基础,我就不多说了。古楼的桃花除了数量多之外,我们还要在多上加多下一点工夫。我们种桃子单纯靠卖桃子,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出路,这只能是一个辅助性的收入来源。我们还是要在桃花的多上下功夫,比如我们要粉红色的,绯红的,粉白的等等,在颜色上我们要多。我们还要我们的桃树长得高一点的,长得矮一点的,长得胖一点的,长得奇形怪状一点的,我们要在桃树的形状上要多。还有啊,我们要在开花的时间上有的早一点,有的短一点,有的长一点颜色素净,有的短一点非常好看,一定要在时间的错落有致上要多尽可能的多,把桃花盛开的时间延长到一个月甚至于两个月。


      另外,我们还要在桃花树下做一点诗外文章。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穿着汉服的美女,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健身的人们,我们的桃树下应该也有百合花,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是非常好的草坪。我们既然是公园,那么它就决定了公园的基本属性,应该有凳子,应该有其他的一些辅助性的生活休闲设施。起码桃园的核心区应该是公园。当然核心区可以不止一个,至少应该有三个点,让这三个点之间形成一个环线。那么让我们的游人铺开去,让我们的游人至少在桃花核心区要玩上大半天时间。


   除了“多”上面下工夫以外,我们还要在“好”字上,“精”字上下功夫。我们的桃树不应该简单自然地生长,我们通过人为的塑造,可以做出很多很多精美的桃树造型,看起来足够美好。同时,我们不能局限于我们的游人在大白天观赏桃树,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民宿,提供足够的帐篷基地,烧烤基地,在桃园里边儿加一点临时性光亮设备,这样让我们的桃树晚上她也是琼枝玉叶,晚上比白天更好看,必须住下来看。很多这些桃花以外的功夫我们要做好做精,更好地吸引住人们的眼球,适应这个不断丰富的时代变化,让更多的人来到我们的西部绿谷,流连忘返。


     其次,民以食为天,那么多的游客吸引来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满足我们的游客,要吃好,吃舒服,吃出特色。现在的人鸡鸭鱼肉什么都吃厌了,但是土特产,有些传统的东西他们还是很感兴趣的。就如同现在我们的汉服,我们的旗袍,她又重新复兴一样。西充的美食怎么整出特色来呢?我要重提一个话题,那就是开发我们西充的苕食品。我们要学习蓬安的豆腐,剑阁的豆腐等等,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超越对象。


     我们应该在举办桃花节的同时,在城北广场搞一个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苕国美食文化节。
   在我们西充,曾经在我们川剧团对面的内正街,有一家我们西充最早的苕馆。(具体请看笔者专门文章《西充有机苕,有机会可为》)据一些老人回忆,我们西充的苕馆当时能够做出200多种菜,这200多种菜足以变化出几十种、几百种不同的套餐,把它和我们西充的有机农产品搭配起来,相信绝对是“国宴”。义兴不是一个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吗?我们的红苕可以有很多深加工的东西,比如红苕糖、红苕干、苕粉丝等等,结合我们本地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凉粉、火锅、豆腐干等等,足以撑起美食节的大牌。宾客云聚,现成的熟食猛吃,能够带走的干货狂扫,带上几大包回去广告,哎呀,我们的农业的这个深加工的食品的销路就解决。


    再次,在解决看和吃的基础上,解决好玩的问题。个人以为比较好玩的地点,像212沿线的凤凰谷,双龙桥,百科园,这些地方我们应该多设置一些游乐的设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简单的说那就是布拉格小镇那种模式作为参考,就不多说了。这里我要特别提出,可以抓住百科园现有的基础条件,利用地下的卤水资源,我们搞一个漂浮的温泉,简单的讲就是把百科园地下的盐水抽出来,搞一个类似于大英死海的那样一种模式。这样不但解决桃花盛开的时候,梅花盛开的时候,玫瑰花盛开的时候的游客玩乐问题,也能够解决他们随时到百科园来享受的冲动。


    最后,我们还得重视我们身体和思想安放的问题。身体的安放,我相信我们大力发展农家乐的民宿,基本上能够解决。思想的安放,才是最高端的旅行。建议我们在所有的景区景点,好好的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可以是诗词文化,可以是酒吧文化,可以是这个其他的大众性的篝火文化。我们要让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都能够找到寂寞时的慰籍。单身,情侣,阖家欢乐的游客,他们身心两大方面,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多感官上,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方位的都给他们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和良好的服务,何愁我们的乡村旅游经济不腾飞!


      

发表于 2020-3-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标志性建筑不一定就一定是阁、亭台,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人气质。现在到处建些不古不新的房子,不伦不类,看着实在不舒服。

 楼主| 发表于 2020-3-1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空间换时间

  空间换时间,简单地说那就是如何把到西充来的游人引向县内其他景点。比如,从古楼的桃花源有目的的有序的引导到县城,到莲池,到双龙桥,到百福寺,万年山,青龙湖,这些西充各地的著名的景点去,人流分散开了,那么游客在西充境内停留的时间就更长了,人流带来的物流,消费,经济流就上来了。这样我们整个这个大公园的格局,这个乡村旅游的格局就形成了。

  具体怎么做呢?我想以下的几点设想来拓展我们的旅游空间,人流的空间,物流的空间。

  首先就是我在前面的引子当中提到的其中的苕文化的问题。据我所知,苕文化,或者说有的地方叫地瓜文化,现在在福建的连城县,他们开发的比较成熟,比较成系列。对苕文化的开发研究一定要比照桃文化进行,要让我们的桃文化以观赏为主,要让我们的苕文化以吃为主,加上忠义文化、长寿文化、佛教文化、诗词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形成一种叠加效应,形成西充的特色亮点。具体可直接派人到福建的连城去学习去参观,然后结合我们西充实际来搞就行。这里我就不展开来阐述,但是我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空间换时间的方案,苕文化仅仅是系列举措的一个环节,我们还有更多的东西向大家交代。

  这里有一个设想,我们要建一条饮食文化的长街,比如把多福镇统一进行规划,拿出一长条街或者说一整个古镇来进行集中的打造。基本思路就是走历史文化这条线,我们的饮食文化要从我们西充先民的饮食文化开始进行挖掘,当然重点就是国民党时期,然后解放初期,然后人民公社时期,然后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然后是现在的火锅文化这些东西。总之要让我们的游客,他们仿佛回到了一条时光穿越的饮食文化的隧道,有充沛的历史感,沧桑感,满足极度的好奇心这个思路。运行模式绝对不能各家各户单打独斗,可以把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的餐饮工作者集中起来,统一以一个公司的名义实行严格的股份管理。这样游客进入我们这条饮食文化长廊,就不存在恶意的竞争,就不存在一些其他的管理方面的缺陷,政府的相关扶助补贴的政策也可以一步到位。那这样就可以至少让我们游客在古楼等其他地方饱了眼福之后再到我们的饮食文化长街饱了口福。

  另外,为了深度体验苕国的文化旅游,我们除了这个口福之外还要我们的游客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些文艺活动首先政府在这个方面一定要讲究它的自然生长性,不要大包大办,揠苗助长。政府只是来搭台,重要的经济投入,重要的文化活动应该由民间来进行支撑。比如我举两个例子,民间戏曲,我们在古镇上或者在某个地方设立这个文化舞台,所有的这个舞台的支持,声光电演出设备这些,都由当地的文化部门来负责提供和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内演出,免费向社会群众和专业团队提供。但是就没一分钱现金付出,政府主要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收入可以借助前些时候那些耍猴戏的卖打药的这些民间艺人生存模式,群众自发的捐助,有多少算多少,由市场来吸取力量,支持他们发展。我在想只要他们表现的真正好,有人看,让这些文学文艺团队扎根于民间,好好的锤炼,关键时候,每年的重大的文体活动的时候,再通过购买这种在市场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节目参加各种文艺汇演,给他们适当的补贴,这样基本上政府的负担也比较轻,完全符合市场的规律。同时我们这个舞台也向社会的个体特别是向游客来进行开放,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他们愿意上去唱一个露天的卡拉OK,京剧,演唱一首歌都可以,相互拍照拍视频留个纪念,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其乐融融,流连忘返。

  同时在其他的文化方面,比如像一些民俗文化,像周易文化,风水文化,中医文化等等,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爱好者集中到这里,我们明码标价设立专区,让游客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别样轻松体验。

  其次,在空间换时间的思考上,除了在这种文化上的一些举措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些硬件建设方面的需要做一些改良。比如有些人比较喜欢徒步慢生活,那么我们可以在西充的主要景点之间设一条步道,环形的步道,步道不一定是专门建设,利用现有的一些公路,按照古代的十里一亭的这个模式,结合当地的一些文娱设施的规划建设,一些村社行政设施的规划建设,每五里一个小亭,每十里一个驿站,这样的模式来。建设必要的纳凉、休息、洗手、餐饮购物这些基础设施,让这些喜欢行走的人一方面能够深度体验我们西充苕乡文化的淳朴,真正的了解我们民俗民风山川物产。按照现有的环线规划,我想徒步游客至少可以在西充停留3~5天的时间,这又将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所以这个空间除了这个文化的空间来赢得时间以外,还可以通过旅游设施的慢生活的建设,用传统文化来赢得旅客的新鲜体验,留下游客的时间,从而让我们有限的空间得到有效的扩大,实现我们经济发展的生态循环。
发表于 2020-3-2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蜀三 发表于 2020-3-16 21:25
个人觉得标志性建筑不一定就一定是阁、亭台,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人气质。现在到处建些不古不新的房子,不 ...

好久不见!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4-4 00:50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