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技换时间
“桃花红,桃花美,开在了三月间”。桃花的花期确实比较短,这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所决定的,这是我们暂时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些科技的辅助手段来延长桃花的花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我们真的决定要在桃花上做一篇经济的大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来实现四季都有桃花,让我们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四季都有桃花运走。具体怎么着?我想从难和易两个方面来谈延长桃花经济的时间。
先说容易一点的,我们就在桃花之外来做一点文章。我们可以类似于每年春节灯光布置这样一个思路,把桃花经济注入夜光经济的元素。至少我们可以在核心区、桃博园设立三个点,三个点把它扩大为一个观赏面,然后三个点之间的路线给它连成一条线。基本上做到月朦胧鸟朦胧,桃花和人也朦胧这样一种观赏模式。那么仅此一举,我们就可以用少量的投资,倍长桃花的花期,从往年的一个自然的桃花花期,轻松的就获得了两个自然的桃花花期的经济收入和人流,具体模式,怎么去操作我就不做深入的阐述了。
总之我们照顾了周边县市的人们,在桃花最艳的时候,在天气好的时候,因为要上班,这个请假不容易,就白白的耽误了大好的春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的交通条件,让成都重庆乃至更远的乘客通过高速路高铁,他们就能够在下班之后,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内赶到我们古楼,然后欣赏两三个小时的夜桃花,撞了一回桃花运之后再赶回家去休息上班。可以做到下班后七点钟左右赶到古楼,然后晚上12点左右赶回家,基本不会影响第二天的上班。这样,我们个人的时间上实际上得到了延长,这就是桃花夜间经济简单的倍长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它还是有它的被动的地方,必须完全按照桃花的自然花期来进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工艺品已经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山谷里边儿,我们姑且把它命名为桃花谷,全部按照桃花的桃树的自然形态进行假树假花的布置。这样一来,无论是春夏秋冬,远远的看去都是一片浪漫的桃花。做到游人并不是只有3月才到古楼,只有6月才到古楼,那么平常随时到来啊,可以随时可以搞婚纱摄影、农家游玩等,到这片虚拟的桃花世界去娱乐,桃花景点成为四季都可以来游玩的景点,那么这就从虚拟的虚假的方面,无限延长了桃花经济的部分寿命,从而带动当地的农家乐等发展,真正为振兴乡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我们的农家乐等等一切,真正上了档次,而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时令经济,养不起一家人养不活一个人,真正带动整个西充旅游经济。
假以时日,假如我们有一定的科技和经济的实力了,最终要高端化,要攻坚破难,我们还是要来真的真桃花。
一是争取研发出四季都有开花的桃花,绝不外卖,我们买下专利只能种在我们西充。我想我们的柑橘有春天吃的,有夏天吃的,有秋天吃的,有冬天吃的,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够做到桃花有四季常开不败的类型。
二是稍微低端一点的科技,我想就从人间四月芳菲尽这个角度去切入。常规的桃树,我们可以给桃树覆盖地膜,看能不能让一部分的桃树提前开花,就是向前进行时间的延伸。还有是向后,怎么向后呢,我们就给它减温,我们就通过引用这个地膜的模式,通过对这个桃树输送冷气等措施,延迟它开花的时间。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类比遐想,能不能行得通,我想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研究和完善。
如果真行,至少能让我们西充的,真桃花的自然桃花的经济达到一两个月收益期,借助这些科技的手段赢得了桃花经济的时间,那么我们再在这一空间上加以拓展,多维地拓展,我们的经济的前景那是多么的诱人。
至于怎么来进行拓展,我将在第三个专题《空间换时间》里边进行探究,下面附上我曾经在这个坛子里边发的和这个文章有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讨论,作为第三章的引子。
……
每年古楼看桃花的人很多,可惜,我很少发现看桃花的人他们会来到我们的西充县城,来到我们的张澜故里,来到我们的青龙湖,来到我们的万年山。他们看看看看就走了,更多的人反而去了邻县的八尔湖去潇洒走一回。
这么多年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春天的格局打开一点,让我们西充经济,更加得益于桃花的盛开呢!
说实在的,现在我们西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桃花。人,来之不易,把人留下来,你当然要花一点心思,那更不易。怎样才能把人留下来,扎扎实实打好乡村旅游这一张牌,我觉得我们当下的突破口还是要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古楼,作为一个突破口做一点文章。
世间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时间。只要留下了人的时间,那么他在这段时间内就会有很多的想法,要吃,要喝,要玩等等,衣食住行,一样都少不了,这都是我们发财的切入点。
首先,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桃花盛开这个亮点,吸引住外乡人,外县人,外省人的眼球,让他们愿意来,来啦会不虚此行。
现在古楼的桃花,至少数量比较多,给人有一点壮观的感觉。当然这是我们的基础,我就不多说了。古楼的桃花除了数量多之外,我们还要在多上加多下一点工夫。我们种桃子单纯靠卖桃子,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出路,这只能是一个辅助性的收入来源。我们还是要在桃花的多上下功夫,比如我们要粉红色的,绯红的,粉白的等等,在颜色上我们要多。我们还要我们的桃树长得高一点的,长得矮一点的,长得胖一点的,长得奇形怪状一点的,我们要在桃树的形状上要多。还有啊,我们要在开花的时间上有的早一点,有的短一点,有的长一点颜色素净,有的短一点非常好看,一定要在时间的错落有致上要多尽可能的多,把桃花盛开的时间延长到一个月甚至于两个月。
另外,我们还要在桃花树下做一点诗外文章。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穿着汉服的美女,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有健身的人们,我们的桃树下应该也有百合花,我们的桃树下应该是非常好的草坪。我们既然是公园,那么它就决定了公园的基本属性,应该有凳子,应该有其他的一些辅助性的生活休闲设施。起码桃园的核心区应该是公园。当然核心区可以不止一个,至少应该有三个点,让这三个点之间形成一个环线。那么让我们的游人铺开去,让我们的游人至少在桃花核心区要玩上大半天时间。
除了“多”上面下工夫以外,我们还要在“好”字上,“精”字上下功夫。我们的桃树不应该简单自然地生长,我们通过人为的塑造,可以做出很多很多精美的桃树造型,看起来足够美好。同时,我们不能局限于我们的游人在大白天观赏桃树,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民宿,提供足够的帐篷基地,烧烤基地,在桃园里边儿加一点临时性光亮设备,这样让我们的桃树晚上她也是琼枝玉叶,晚上比白天更好看,必须住下来看。很多这些桃花以外的功夫我们要做好做精,更好地吸引住人们的眼球,适应这个不断丰富的时代变化,让更多的人来到我们的西部绿谷,流连忘返。
其次,民以食为天,那么多的游客吸引来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满足我们的游客,要吃好,吃舒服,吃出特色。现在的人鸡鸭鱼肉什么都吃厌了,但是土特产,有些传统的东西他们还是很感兴趣的。就如同现在我们的汉服,我们的旗袍,她又重新复兴一样。西充的美食怎么整出特色来呢?我要重提一个话题,那就是开发我们西充的苕食品。我们要学习蓬安的豆腐,剑阁的豆腐等等,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超越对象。
我们应该在举办桃花节的同时,在城北广场搞一个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苕国美食文化节。
在我们西充,曾经在我们川剧团对面的内正街,有一家我们西充最早的苕馆。(具体请看笔者专门文章《西充有机苕,有机会可为》)据一些老人回忆,我们西充的苕馆当时能够做出200多种菜,这200多种菜足以变化出几十种、几百种不同的套餐,把它和我们西充的有机农产品搭配起来,相信绝对是“国宴”。义兴不是一个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吗?我们的红苕可以有很多深加工的东西,比如红苕糖、红苕干、苕粉丝等等,结合我们本地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凉粉、火锅、豆腐干等等,足以撑起美食节的大牌。宾客云聚,现成的熟食猛吃,能够带走的干货狂扫,带上几大包回去广告,哎呀,我们的农业的这个深加工的食品的销路就解决。
再次,在解决看和吃的基础上,解决好玩的问题。个人以为比较好玩的地点,像212沿线的凤凰谷,双龙桥,百科园,这些地方我们应该多设置一些游乐的设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简单的说那就是布拉格小镇那种模式作为参考,就不多说了。这里我要特别提出,可以抓住百科园现有的基础条件,利用地下的卤水资源,我们搞一个漂浮的温泉,简单的讲就是把百科园地下的盐水抽出来,搞一个类似于大英死海的那样一种模式。这样不但解决桃花盛开的时候,梅花盛开的时候,玫瑰花盛开的时候的游客玩乐问题,也能够解决他们随时到百科园来享受的冲动。
最后,我们还得重视我们身体和思想安放的问题。身体的安放,我相信我们大力发展农家乐的民宿,基本上能够解决。思想的安放,才是最高端的旅行。建议我们在所有的景区景点,好好的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可以是诗词文化,可以是酒吧文化,可以是这个其他的大众性的篝火文化。我们要让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都能够找到寂寞时的慰籍。单身,情侣,阖家欢乐的游客,他们身心两大方面,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多感官上,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方位的都给他们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和良好的服务,何愁我们的乡村旅游经济不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