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轮通夜的逆江而行,经过约二百四十华里水路,嘟嘟----嘟、嘟嘟----嘟,老汉儿被汽笛的长鸣声吵醒了,简易洗漱后,从船弦小窗瞭望远处,隐隐现出白塔的身影,阆中府快要到了。 拖轮在古城东门码头停靠,老汉儿收拾停当,和老人家的儿子道谢告别,和俩位驾长道谢告别后,下船上岸,走人行道横穿滨江路口,从东门的阆水中路沿下河街进入古城内。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夏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前三三零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于公元(前三一四年)置巴郡治阆中县;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东汉兴平元年(一九四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治安汉;建安六年(二零一年)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东汉时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八县;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四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东晋永和三年(三四七年)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西魏恭帝元年(五五四年)至隋开皇三年(五八三年)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六零七年)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改隆州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六一八年)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武德四年(六二二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六二五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八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而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隆苑;唐开元元年(七一三年)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复改阆中郡为阆州;五代唐天成四年(九二九年)于阆州置保宁军;至元十三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阆中为川北道;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约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治阆中辖保宁、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二十六县;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保宁府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三十三军军部,先后于保宁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埃政府;一九四九年12月29日阆中解放。 一九八四年六月,省政府批准阆中县为历史古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国务院批准阆中县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老汉边走边看街景,阆中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不错,古城就是古城,保留传统的古色古香实物实景,对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完善,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古城里面全设步行街,游、观、玩、购、住、服务标识等功能齐全;七里坝的新城就按照新规划、新开发、新建设、新管理的办法。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追求,是城市自身运动的高级阶段和城市存在的最高形式。城市现代化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现代化,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以及工厂、住宅、道路、通讯、生态环境、公用文化设施等各项建设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体现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全面地运行与协调发展,它以给城市居民提供最佳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目的;狭义的城市现代化主要指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着重是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两方面。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发生了大城市的市中心衰退现象,因此市中心的复兴将是主要目标。关于新城建设的设计,科学家和专家们除了设想城市在现有陆地表面以更接近资源,更接近自然,更方便群众的方式继续普遍发展外,进一步注意到要发展海洋城市、海底、地下、空中、巨型生态结构的仿生城市,还设想建宇宙城市的可能性。归结起来:城市现代化,是指城市的多功能子系统按现代方式均衡、协调运行,使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达到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它不仅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所决定,而且受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还表现为时空结构的变迁。并且是以人的相对独立活动为中心,以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为目的,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条件。城市现代化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城市的主体是人,人的现代化,人的意志和素质、尤其决策者的意志和素质,对城市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推动城市前进的根本动力。 有的城市的功能定位,既多又杂,都想凸显自已城市的重要,财力又不够,应该从国家大格局出发,要有大局的意识,量力而行才稳妥。奋斗吧! 老汉儿手握手机导航,走到学坝街口转右手进街,不远处就到了陶家小院客栈,走到服务台前,按照网上预定支付住宿费一百二,现在再交一百押金搞定。拿了钥匙,对着号找到房间,开门,倒在床上缓缓气再说,时间接近九点了。 十点了,老汉儿出门散步逛街景。阆中自古商贾云集,商业发达,繁华热闹,景如长安,市井之人,个个精明,临街经商,本钱不大,但也安逸且过。毕竟这里曾经是巴国国都、省府城市,所以,市井的势利眼遗风至今尤存,上河人要在这城里旅游消费时,不要曲着手臂给币币,一定要手臂打直,不信看嘛,人家的二筒不瞅你,眼神只聚焦在币币上,怕算错账了! 走出学坝街右拐河边街,再拐大东街,不远处就到了华光楼(又名南楼),此楼始建于唐代,据史书载:阆中古代有“阆苑十二楼”,华光楼因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而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它与嘉陵江对岸的南津关遥遥相对。华光楼有三大特点:古、高、灵。华光楼古,是说它建于唐朝,是滕王李元婴在阆中任刺史时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又说它的高,今天的华光楼虽然是清代同治六年重建的,但楼有四层、通高三十六米,比“四大名楼”的岳阳楼还高出近十五米,比滕王阁更高出十八米。再说它的灵,“华光”之名,由火神“华光大帝”而来。“华光”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华光本姓马,是归位后封的“华光”,因他凭着三只如电神目,察遍三界善恶,为凡间广播福荫、惩恶扬善,被人间万世拥戴,玉帝龙颜大悦,再封为南华帝君,主管天下四方火神,世称华光大帝或华光天王,凡间百姓敬“华光”有求必有应,很灵的!导游小姐姐忽悠游客一套一套的呀,哈哈。 老汉儿嘴里哼着童谣“阆中有座华光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购票,登上三层楼,凭栏远眺“三面江水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览尽丹青城廓全貌,观望嘉陵第一江山美景,锦屏山水尽收眼底,养眼呀! 下得华光楼来,向北行走百步左右,左转经下新街参观保宁镖局,右转南街参观南门楼、火神庙,继续顺南街走,左转向西,经礼拜寺街右转双栅子街,老远望到中天楼。中天楼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又名四排楼,阆苑十二楼之一。中天楼始建于唐朝,毁于民国,解放后二零零六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其宏伟壮丽,又与古城风貌协调,气势夺人。古城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城内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登上楼顶,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以应“天心之道”之喻,被人们称为"阆中风水第一楼"。(待 续)
已亥年 仲秋 红珊瑚石于利州城北 石蘭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