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057|评论: 14

[信息动态] 【要闻】徐棻将出新戏 川剧《桂英与王魁》启动“云排练”(新浪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剧作家徐棻将出新戏

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启动“云排练”



2020年03月21日 17:56新浪网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婷)“哈哈,最近我们开启了微信会议,年轻演员们线上坐排,刚好把手机这个东西利用起来。”3月21日上午,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徐棻爽朗地笑着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演员们虽不能见面,但云排练也没把平时“对腔”的工作落下。每天下午两点开始排练,一练习至少就是两个小时,目前刚走完三个组。原来,这是在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最新将推出一部名为青春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做准备。



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出访欧洲载誉归来的《焚香记》吗?当年川剧表演艺术家胡漱芳、袁玉堃主演时曾引起轰动。随后的川剧舞台上,竞华、王世泽、蓝光临、李红秀、王华茂一代代川剧人们薪火相承。而同一男女主人公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的经典故事《情探》,更是成为不少戏迷心目中难以割舍的部分,被称为“妙绝”。




徐棻


“腊梅谢,海棠开,柳絮扑面初夏来……”记者翻看剧本发现,这次由徐棻操刀改编的《桂英与王魁》,便改编自川剧传统戏《焚香记》和《情探》。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目前已完成了四川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的申报,原计划5月演出,但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有望在疫情结束后,经过打磨锤炼与观众们见面。



虞佳《目连之母》剧照


把传统川剧大戏变成“小剧场”表演,对观众和创作者来说有什么新体验?在徐棻看来,其实传统戏剧走进小剧场,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盛产川剧的四川,自然也不应该落下脚步。《桂英与王魁》将精炼原剧本中的人物角色,将男女主角故事着浓墨重彩。此外,也考虑到年轻观众的审美消费习惯,将剧目时长控制在60分钟左右。“但小剧场川剧与折子戏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而非只取某一片段。”

《桂英与王魁》“致青春”,与演员阵容有关。目前《桂英与王魁》共有6位主要演员分3组参与排练,包括去年摘得第29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的青年演员虞佳,主要演员平均年龄都在20多岁。虞佳在《桂英与王魁》中她担任女主角桂英,她和记者分享了小剧场线上排练“初体验”:“首先这次的剧情更紧凑,戏份更集中。同时,由于是小剧场表演,与观众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我想在后期更进一步的排练时,会给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起徐棻,她的川剧作品《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田姐与庄周》《尘埃落定》《目连之母》,相信很多观众都不陌生,徐棻70年的艺术生涯创作了50多部大戏,先后成就了10个演员摘得梅花奖,其中2位还是“二度梅”。这次参与“青春小剧场”,徐棻也代表了一代川剧人的希冀。在徐棻看来,传统川剧大戏成本投入大,是能独挑大梁,有成熟观众群的演员展现风采的舞台。但与此同时,川剧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一批批初出茅庐、欣欣向荣的年轻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科班出生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历练平台。

“要给年轻人留戏来演才行。”于是去年她就琢磨着,能不能做一部适合这群孩子们的作品,让他们也能在“大戏”的间隙中慢慢成长起来。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于是一拍即合,起步施行。恰巧,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莹,也在从事相关课题,她与四川这群年轻戏剧人凑在一起,讲戏、排戏、演戏,切磋与交流。在徐棻看来,充满青春气息的小剧场也是一块供年轻人创新的净土和沃土,在这里他们允许试错和失败,也包容新锐思考和创新,和川剧一起成长着,摸索着自己的个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3-2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发表于 2020-3-24 18: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次拿传统经典开刀、估计又搞什么谱腔、作曲配器冲淡戏味由曲味!

发表于 2020-3-2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专门把川剧传统经典剧目改头换面的,搞成《新戏》?川剧的经典剧目,是定型定性了的,当年大文豪郭沫若提笔欲改《情探》辗转半夜而不能下笔修改,叹曰:此剧是一字都不能改的哦!如今的川剧是为了想拉青年观众进剧场,就搞现代化的装饰《交响乐》及人海战域,比如《成川》将经典传统剧目《红梅阁》改为《红梅记》情节搞些离奇古怪,加上现代音乐,最后还众歌姬集体大变脸,贾似道被提“线线”(皮灯影)这是亵渎糟蹋了川剧的“经典传统剧目”建议,希望剧作家及国家院团的领导们,不要玷辱川剧经典剧目,你们应该搞新编“历史剧”神话剧“随便你们怎样编都行,川剧的”三列国戏“那样多,为何不排练?不要独出心裁的想当然的剽劫川剧的《经典剧目》在加工,加上现代音乐,唱点谱腔,就算川剧创新改革了,(而且就成了自己的杰作了)误人子弟哦!(胡乱搞)

发表于 2020-3-2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3-2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门在别人的剧作上搞改编,或改头换面,或剽窃其人物、故事情节、唱词,不用花搞原创的大力气,就能把别人花艰辛创作的成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的据为己有,这是变相的抢刧劣行,为文人所不齿。做人要讲品德,人无品德与禽兽何异?专搞剽窃的作家,算什么本事?


发表于 2020-3-2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爱好人 发表于 2020-3-25 11:27
为何专门把川剧传统经典剧目改头换面的,搞成《新戏》?川剧的经典剧目,是定型定性了的,当年大文豪郭沫若 ...

支持戏曲爱好人的意见!不能亵渎传统川剧经典剧目!对传统应该敬畏、尊重!剧团应该讲精神文明,像个国家x的剧团,不要自毁形像。

发表于 2020-3-26 09: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行业中有一名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专捡别人嚼过的馍吃,等于乞丐在饭馆里捡别人吃过的饭菜吃,有什么脸面可言?更值不得炫燿,真不知道人间的羞耻!






发表于 2020-3-2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这种剧目有啥吸引力?不如好好把《焚香记》排出来,现在年轻演员都不会演,好好继承经典吧,把王华茂前两年复排的《焚香记》最后一折恢复为《情探》。

发表于 2020-3-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1978 发表于 2020-3-26 14:06
无聊,这种剧目有啥吸引力?不如好好把《焚香记》排出来,现在年轻演员都不会演,好好继承经典吧,把王华茂 ...

hans1978网友高见,支持!如果排演《焚香记》,上面可能就不会 拨艺术基金资助演出了,因为《焚香记》不是新编剧。剧团绝不干没有钱拿的排旧戏。如果排演《焚香记》,《桂英与王魅》的作者也就得不到剧本的版权费了,她更不会赞成排演《焚香记》,自己没有钱拿,《桂英与王魁》白编辑了。剧团演什么戏,剧作者编什么戏,都是利益所驱使,傻瓜才干没有钱拿的事。


发表于 2020-3-2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戏剧作家,专在别人的作品上打主意,做文章,搞剽窃,把别人劳动成果变为己有,这与恶霸地主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有什么不同?这与强盗拦路抢劫别人钱财货物,又有什么区别?在作家行业里,搞剽窃的人是最无耻的下三烂作家,为人们所不耻。在我们川剧 界,这种搞剽窃的剧作家,反而得到剧院和上级的赏识。剧院采用他们剽窃传统川剧 经典剧目而成的剧 本,上级又批准并拨艺术基金,资助剧院排演及演出。剧院重视剽窃传统川剧 经典剧目而成的新编剧,这事例还不少,大家心知肚明。一个作家搞剽窃,确实是不光彩的事,不值得炫耀,不值得宣扬。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3-2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M]9VD73%NU6A6%TY{)EW.gif

川剧日暮途穷已现!!!
悲哀!!!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3-2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20-3-26 16:39
hans1978网友高见,支持!如果排演《焚香记》,上面可能就不会 拨艺术基金资助演出了,因为《焚香记》不 ...

一针见血!!!

发表于 2020-3-3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老师一针见血的道出了,如今创作与排演的院团之间的交易,只感到戏曲太悲哀了,她他们究竟是懂不懂戏?难道为了金钱与名誉(虚名)连良心道德都丧失殆尽了?剽劫传统剧目,改头换面,其行为是很卑劣的,更可恶者,还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在媒体上,大肆的宣传,人世间还有羞耻二字吗?有本事就自己创作排演《新编历史剧》或新编《神话民间剧》那才是你们的成果,戏迷们眼睛是雪亮的,是坚决反对你们亵渎川剧“经典剧目”的,别在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好自为之吧!

发表于 2020-4-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听川剧资深研究评论家廖全京老师讲:焚香记是各代剧作家及剧本中文学造诣最高!也是后来川剧人文学者砖笳想改也无从下笔...念似历史经典词赋,唱似委婉哀怨悽情...70年代恢复传统川剧演出市川王世泽李红秀老师领衔主演焚香记每晚在人民公园露天舞台盛况...瞬间化为历史记忆...前面老师讲了很透彻...我说什么?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