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防感冒
春寒料峭易感冒,
避免着凉是妙招;
病情严重需用药,
分清寒热更有效。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中医却将其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类。感冒真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吗?我们先看看感冒发病的机理。
感冒病毒进入人体后,被人体免疫系统第一时间发现。紧接着便派出小分队战士自由基对入侵病毒进行阻击。这时,由于受凉,我们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受到一定影响,功能稍有失常。于是我们感觉背心发凉,手心脚心发冷,流请鼻涕,可能还有轻微的咳嗽,伴有稀薄的白痰。整体表现为畏寒。这时如果请中医师诊治,他会诊断为风寒感冒。
如果患者身体健壮,免度强,或者服用一些能调节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药物,如荊棘、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让免疫系统顺利将病毒消灭,过几天,症状消失,感冒也就好了。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患有慢性病,又未及时用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免疫系统就可能过于急躁而产生过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辨别能力极差的自由基。这些过量的自由基在消灭感冒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我们的肌体,主要是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使其功能失常。因此患者会出现呼吸紧迫,咳嗽,吐黄色浓痰,鼻塞;头痛,咽痛,腰背酸痛;小便色黄量少等。重的还会发烧出汗,总体表现为热症。中医师这时会诊断为风热感冒,用的主要是能清除自由基、修复受损器官促进其功能正常化的药物,如银花、连翘、桔梗、柴胡、淡竹叶、黄芪、紫苏、辛夷、射干等。损害肌体的自由基被清除,受损的器官修复了,功能正常了,感冒也就痊愈了。
从发病的机理看,风寒和风热不是感冒的两个类型,而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诊治在前一阶段,名为风寒;诊治于后一阶段,叫作风热,都是根据主要症状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