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火葬场,感动更要愤怒!
评论员王攀
对不起,四川凉山森林大火悲剧,我不想感动,我只有愤怒!
19个鲜活的生命,瞬间葬身火场。森林可以重建,人命不可重建!
今天,当地官方在强调这次大火多么的严重,多么的危险——旁边有油库,有博物馆,有学校,有……是的,说的每一样,一旦着火,都是极大的损失。
可恰恰忘了,第一,这是物,物的价值再高,也没有生命的价值高;第二,这可撤离,把人撤离了,剩下的,毁就毁了,森林可以重建,其他也可以重建。
可看看这21名打火人员(还有一名是向导),是在什么状况下赶赴打火场的。
他们乘坐大巴,达到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然后下车,步行赶往指点火场。
(送西昌遇难扑火队员大巴司机:我送他们去 却一人拉着工具回来。来源新京报紧急呼叫)
夜里十一点,森林,山路……这样的场景,是我们生活在灯火通明的城市里,脑补不出来的。在漆黑的森林里,他们沿着山路,然后奔向火情不明的火场……
按照大巴司机的回忆,领队的说注意安全,他们齐声回答,一定注意安全!
大巴司机还说,他们还想着买点干粮……
然后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他们下了大巴,徒步去火场的一个小时,接到电话的领队,因为觉得火情不明,然后想把他们撤回,于是打电话,打了21个电话,是的,他们一共21人,结果都没有打通!
领队说,坏了!
可为什么那个时候才知道坏了?当他们踏向茫茫山林的时候,就想不到坏了?
夜里十一点,赶赴森林火场;而火势不明,随时都有危险。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赶在夜里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火?打火,不就是为了保护生命的吗?打火队员的生命,难道不是生命,不需要保护吗?为什么不能确保安全下打火?
……
第二天天亮,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的遗体,十九具!另外三人重伤。
而这个打火队,才组建三个月;这是组建后的第一场大战,结果……全军覆没!
这是谁的责任?这是谁的责任?!
不要把原因推给,风向突转。去年,同一天,同一个地方,也是打火队员,31条人命,给的理由同样是风向突转。可那些牺牲的年轻生命,平均才29岁……
知道战争的逻辑吗?如此大的伤亡,指挥官是需要送往军事法庭的!
在军事法庭上,指挥失当的军官,不会拿敌人太狡猾说事儿——也说不通。当你的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这么惨重的时候,就是你指挥官的责任!
这就是战争责任。
而森林灭火如此大的牺牲,堪比战争!
所以,是谁指挥的这次打火,是谁发布的指令,是谁做出的判断,必须问责!
今天,随着19位战士的遗体——是的,我不想说是勇士,对于那些糟糕的指挥官来讲,勇士就是炮灰!当他们的遗体,被车辆护送在街上通过的时候,是一阵致敬的汽车笛声。
那是人们自发的致敬!
而这些年轻的生命,在上战场前的训练、列队等视频资料,也出现在网络里,大家都是怀念!
是的,刚刚牺牲的人,就在刚刚还在你的面前,现在还在你的面前。
就像那个大巴车司机说的那样,不敢看;去的时候,送的是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打火设备。而他们,他们被烧——不知道是不是被烧焦——的尸体,在冰冷的灵柩里。
谁不哭泣?谁不感动?
但我不想说感动,因为我们必须愤怒!
在这场打火指挥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是认识上的,还是技术上的,必须深度的反思。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全网是一片致敬和感动!
可对牺牲者的感动,对牺牲者的善后,不代表是对悲剧责任的善后。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感动上,然后把悲剧的事儿变成鼓舞人心的事儿,那么一些责任人就会逃避惩罚。而一些失误,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会再次上演。
去年这个时候,31条人命;今年这个时候,19条人命。
是,有火情不明的原因,但更有责任不明的原因。
也因此,这次打火悲剧,我们不能只是感动,我们必须愤怒!
因为,能避免类似牺牲的,只有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