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094|评论: 12

[原创] 四七九不能进行自主高中招生,那么请千万不要成为民办高中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4-1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先说我个人的想法, 同意地级市内全部放开,地级市内只能按照中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条件,高中阶段也可以跨地级市,跨地级市招生比例在20%以内,是按照考试时的学籍而不是按照户籍作为计算。当然毕竟这不同于大学成年人的教育,如果仅限在地级市内我也表示同意,但是地级市内绝对是全面放开,新津县可以选择双流县,双流县可以选择新都县也可以选择成都四七九,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还要考虑自己学校容量住宿情况科学制定,住宿4人间,上铺下桌,招生公告明确住校生招多少人,走读生招多少人,但是不论走读还是住校招生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对于目前课程设置,确实要初一开设化学、初三还要继续地理生物学习需要一系列的研讨和教材编写等等,成都市政治和历史以及生物和地级分值太低,如果说语数外150分,那么政治历史也应该在60分,地理和生物是40分,现在10分20分的分值太有损综合培养,在省会城市比较成都市做得相当差的。也同意不考听力但是考外语口试,因为听力遇到雷雨天气确实无法处理,口试10分值也同意,至于是不是考由各个地级市根据情况决定,包括理化生是10分的实验分值也同意是不是考由各地级市做最后的决定。

除了以上的分值外,中考还必须做到公平,出题目前教育部也在提出尽快过渡到省级命题,其余的公平在于监考公平和阅卷公平,监考公平必须三个以上的初中全体打乱,监考员回避本校学生参考考点加上3年内调动的老师。阅卷公平一份试卷最低3盲评求平均分,两两分值差符合差值范围才能通过,否则必须全体阅卷员大讨论才能通过。

再有就是学校不要用什么挂靠学校招生,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七高中招生那就只有一个在成都市武侯区的林荫路,成都万达国际学校高中部就是成都万达国际学校高中部而不是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民办管不了就要乱套,包括479就要转变为民办高中进行跨区域招生

招生学生一概要公示
赵某某,北湖初中,2020级15班   710分


考生一是具有本地户籍一是具有本地学籍都是可以在本地级市范围内报考,按照报考所在地归纳学生,哪怕是成都市户籍但是在绵阳市报考就只能认定为绵阳市的考生

公办需要达到相应等级,私立需要达到最低等级
比如四川省一级性示范高中必须a等级(当然可以具体分数),某些公立高中是b等级。


就按照今年的政策解读,即便一概不能跨地级市选择高中但是本地级市范围内全面方可,这一点成都市必须改革,最差的成都市就是限制郊区的,一概不限制,只是考虑住校生和走读生但是录取分数一样。在眉山市更集中的在眉山中学和仁寿一中,在乐山市更为集中在乐山一中和乐山二中,德阳市更为集中在德阳中学和德阳五中。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4e050ae8e9aa443681a12d7f520a97c7.jpeg
就说语数外150分。政治和历史分值也是应该在50分,并且是闭卷考试
按照现在课程,同意数学和英语考试时间都延长到150分钟分值也是150分
语数外150分
物理100分
化学80分
政史50分
生地30分
体育20分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4-14 21:56
赵民敏 发表于 2020-4-12 19:27
如果民办管不了就要乱套,包括479就要转变为民办高中进行跨区域招生
招生学生一概要公示赵某某,北湖初中 ...

也不管其他的,学校公布分数,到了分数就可以直接去报名考虑住校容量,出档线是550分,成都七中是招生750分,没有到750分的一概不能被录取,录取一概公示。某私立高中要求最低是550分录取,那么该高中就不得录取550分以下的学生。不要报考志愿等等,成绩出来之后直接根据自己成绩和学校录取要求去报名。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考虑成都跨一条街道就是一个区,所以建议五城区为同一单位,但是现在也有提出这样的处理也复杂,那么小升初按照地处哪个区对应哪个区,最好初中单列(即学校只设立初中阶段教育)
成都育才初中只能是锦江区的小学毕业生报考,成都石室初中只能是青羊区的小学毕业生报考

至于成华区,将现在培华路上的成都石室初中学校改名称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初中,将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和列五初中合并成为新的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初中(高中部整体转入现在的成都市列五高中,列五以后也是只有高中阶段教育),校区是在红星路上,至于列五初中马镇街校区可以转变变成小学办学校区或者配合城市改革拆除,成华初中和成都实验初中只能是成华区的小学毕业生报考。

尤其是成都请做好带头作用,不要那么多的校区了,如果确实像绵阳中学那样高三独立校区我们也承认这种方式,但是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请撤销,天涯路小学昭忠祠分校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四川省成都市昭忠祠小学?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都在讨论绵阳中学不能跨地录取未来升学率的情况,就我了解来讲,四川省绵阳市高级中学(也是一个思维只办高中阶段教育,当然初高中都有叫绵阳中学也是依然可以进行下去)应届生招聘的外地生还是有限的,就200人左右,主要是靠着复读生生源,所以曾经有过这样建议公布情况
分数段            应届生                    往届生
650分以上      文科/理科               文科/理科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见高中阶段就是四川省教育厅的文件也很明确只是不跨地级市,对于整个地级市来讲是放开的,就是绵阳公办高中绵中和南山依然是绵阳市中考优秀毕业生最抢手的,德阳市就是德阳一中和五中,宜宾市就是宜宾一中和三中,眉山市就是眉山中学和仁寿一中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某一些曾经的优质中学因为过去很多原因成为了民办公助现在能转变为公办要尽量转变为公办,比如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对于某些去掉挂名,比如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改为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外国语是通用名称所以不能限制使用


还有四川省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温江中学全面取消关系,能办就继续办,不能继续办就转变为公立的,
四川省温江外国语学校
或者成为四川省温江中学初中部
或者独立成为四川省温江外国语初中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川省省会成都来讲很多就能够做到初高中完全独立(当然某些还不好独立的依然可以是初高中一个法人办学),以石室中学为例,初中名称是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初中,高中为什么不用上历史传承的文化名字叫做四川省成都市文翁高中。成都七中,初中现在已经交由了锦江区管理,那么初中名称是四川省成都市育才初中,高中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七高中。

某些为了加强对毕业班级的管理可以将毕业年级集中在一起,比如绵阳中学高三教学园区,一个法人,对应届班级来讲,老师就是从高一带到高三的,高三三班就只有一个在高三教学园区,绝不能A校区有一个高三三班在高三教学园区,B校区还有一个高三三班。


以上的改革是多种选择,不是只有一种,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的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学校和列五中学的整合,
可以是列五成为初中教学单位成立四川省成都市列五初中,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学校的初中与列五初中部整合
列五高中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学校高中整合成立四川省成都市实验高中

反之亦然,可以成立列五高中或者成立成都市实验初中,不论初中在哪里读的,只要成绩满足就能够选择成都的479中。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目前很多新闻报道以及网络段子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高中层次县级高中发展不足,当然不否认县级高中也有非常不错的,比如四川省眉山市的仁寿一中,四川省德阳市的什邡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的新都一中,但是总体上是低,某些县级高中一本线为0,所以全部限定是在县级就读高中不现实,而且对于市区的优质高中来讲即便不跨地级市选择那么也会对下属区县进行优秀毕业生的选择。

在此以前很奇怪,四川省成都市选择非中心区县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不是按照中考成绩而是自主选拔,那么中考的地位你放在了什么地方?那么就不用中考自主选拔就完毕,那么公立高中的公平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所以就只能是按照中考成绩来录取,附加情况就是看是否住校,如果不住校寄宿亲戚家那么就不用再考虑附加情况。

再有因为这种跨地选拔给某些地方造成了很大压力加上高中生未成年不太合适,所以这次很多地方(不单单四川省)下的文件都是不跨地级市范围选择初中毕业生入读高中,不跨地级市那么当然包括下属区县,成都市当然是包括新都,新津,崇州,双流这些地方,地级市范围肯定是任意选择(在成绩和住校满足情况下),也不是说的只能成都市479选择,下属的新都依然可以选择,只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县级高中跨区县选择优秀初中毕业生都很难,更不要谈及跨地级市。而且就从四川省实际来看,目前跨地选择就是成都和绵阳选择优秀初中毕业生,其余地方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正确来说就是9所,成都的479和三所外国语(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和嘉祥外国语学校),绵阳的3所(绵中,南山,东辰)。


就小学和初中毕业来讲,我也同意,除开少数民族地区和例外情况,小升初限定在各区县范围(驻地为标准,如果有毕业班校区,就有AB校区,AB校区也有可能分属不同区县那么这时综合协调在哪个区招生),初升高限定在各地级市范围内(直辖市限定在直辖市范围内),也没有必要提前报考,考试前只需要填报信息和备考,现在爆料出有些班主任老师有任务或者提成等等不应该有的东西,老师只需要送至毕业至于学生如何选择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考试成绩下来之后进行双向选择。小升初命题是地级市以上单位,区县以上阅卷,初升高命题目前教育部现在下文省上命题,地级市以上阅卷。不论哪科目笔试一概是闭卷考试。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跨地级市选择 ,还可以让很多民办选择转成公立高中,原因就是没有学生去他都没有收入谈及如何办学

但是有一点,不论是读的高中,中专还是技校我们都承认是高中层次,都允许参加高考(在当年毕业就可以),高考就是同一个考试,试题一样的,录取都是看分数,不是读高中考了430分录取而考了500分的中专不录取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教育部也在提倡中考逐步过渡到省级命题,我个人觉得就全面笔试即可,因为不可能学生学习的时候不听不读英语或者做实验看做实验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小升初来讲,这种方式依然是最合适的

以区县为单位,打破城乡二元制,地级市命题区县糊名法阅卷

就公立初中来讲每个初中公布自己的招生条件(当然要考虑住宿条件和容量方面),本区县的小学生(是指参加小升初考试在本区县)根据自己条件和各初中招生条件进行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也称优质选择,是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赋予,也不单单给哪一个初中选择优秀生源的权利,因为有些初中整体上很普通,但是某些班级很重点,比如成都市的棕北初中。初中我也赞成的是两种班级,实验班和平行班,实验班不得超过该年级班级的20%至多不超过5个。


不能参加优质生源选拔的就是摇号,城区是分片区,乡镇是对口乡镇初中。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小升初按成绩,还可以阻止炒作学区房

优秀学生不是谁说了算,而是成绩说了算,是统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即便你家对门是成都市学道街中学,但是不一定能够在学道街中学就读!


  是成绩,不是谁说的优秀就可以!是严格组织考试和阅卷之后,公立初中来讲比如成都铁路中学初中部选调优质生源要求是185分,金牛区没有达到185分就不能被铁路中学录取,录取一概在教育局网上进行,成绩公布的同时公布各中学优质选拔分数线,学生根据成绩选择,不用提前报考志愿






  这才是我们说的优秀生源,不是靠哪一个说来决定的
  如果说到统考,我还赞成现在小升初地级市命题,考试科目及分值
  语文100分
  数学100分
  科学50分
  英语50分
  目前后面两科很难做到,赞成也只考语文和数学,分值提高到150分








你的小学就是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旁边,小学距离家只有10分钟,但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今年招生1000人全部是优秀生源,已经全额满足就没有再摇号的学生能够进入了!你只能摇号到盐道街中学或者其他的初中!这还能改变老百姓思想,不光是看你家在哪,还要看是不是能考入?还避免那么多的学区分炒作!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