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434|评论: 42

[相如·茶馆] 蓬安有个石孔乡,石孔乡里名堂多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4-1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蓬安有个石孔乡,石孔乡里名堂多



                                                               邓四平/文

  位于蓬安县城东南20余公里之地的石孔乡是个很有历史和故事的地方。
  石孔乡整个场镇修筑在青翠碧绿的高山顶上,山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悠闲而自在、安详而宁静地生活着,俨然世外桃源,神仙人家,此乃石孔一奇。第二奇在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山里古墓葬密布,众多古墓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俨然绝佳风水宝地。石孔乡第三奇在这里出产一种名为石孔贡米的特产,这种特产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这种贡米也只有该乡玉皇村不多的稻田才有出产,因此极为珍稀。石孔乡第四奇是当地古寨分布广泛,其中尤以距离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之外的香景寨最为有名,因其风景秀美人文厚重,因此而被誉为“川蜀小峨眉”。
  其实早在20多年前的1989年,我就已经知道蓬安有个名叫石孔乡的地方了。当年在师范读书,班上有一位名叫翟晓云的同学就是石孔乡人,普通话说得很好,那时他常常代表全校师范生参加全省的中师生演讲比赛。20多年前,从他的摆谈中便大略得知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特产——石孔贡米,是清朝时进贡朝廷的贡品,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产于当地玉皇村。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吃起来糯而不腻,清香可口,为款待贵客珍膳。据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蓬州知州戴伦用以款待皇亲,食后倍受赞赏,走时精碾300斤进贡朝廷,雍正皇帝吃了用油香米做的饭后,倍加赞赏。从此,石孔油香米便得了贡米盛名。
  一个能够出产朝廷贡米并能得到清朝雍正皇帝倍加赞赏的地方,自然应该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很多年来,我也一直想去石孔乡一探究竟,想去看看这个出产贡米的地方究竟有些什么神奇之处。
      从蓬安县城出发,往营山方向前行,路过原先的白杨乡,这个名叫白杨的地方是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的家乡,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唐光,另一个名叫唐明,其中一位仿佛在沈阳市委宣传部做官,曾经回过一次蓬安老家探亲。原先的白杨乡现已并入相如镇,改称白玉了。一进入石孔乡地界,就给人耳目一新的不同感觉,只见沿途的青山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玉带似的公路在山间盘旋往复,路旁绿树葱茏,翠竹婆娑,潺潺的小溪水静静地流淌于山谷之间,偶而可见三五成群的鸭鹅悠闲自在地嬉戏于水上,好一派世外桃源一般的诗画田园风光。
  车到石孔乡,在石孔乡党委书记唐永胜、乡长魏国荣、师范同班同学翟晓云等人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四人欣然前去探访距离场镇四五公里外的香景寨。
  远望香景寨,只见山势峥嵘崔嵬,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细细打量,香景寨整个状貌又恰似一块翠色欲流风光旖旎的绿色画屏,装饰在蔚蓝辽阔的天际,耕者与樵夫,仿佛呼之欲出。环顾四野,有乡村公路可以直通山寨之下,公路两旁均是碧绿的稻田,时值六月初夏,绿色的稻浪,凝碧而厚重,轻轻地随风起伏,淡淡的稻香扑鼻而来。三三两两的农家池塘里亭亭的莲菏随风而舞,宛如舞女的裙,婀娜多姿极了。大多人家的房屋都背靠青山,修建在田野之旁,房前屋后,竹树环抱,鸡犬相闻,俨然童话中的宫殿一般。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行人往山里进发,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两旁的绿树遮天蔽日,高大的银杏,挺拔的翠柏,笔直的春桠,枝繁叶茂的桉树,葱茏的竹林,还有众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蓊蓊郁郁,山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偶尔路旁枝头惊起三两只颜色斑斓的雀鸟,唱出婉转的鸣声,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瓠线,倏地一下飞入辽远的苍穹。人在山间行走,仿佛走进了一道天然绿色的画廊。
      穿过一片又一片竹树环抱的山间林子,终于抵达香景寨山门之下了。山寨之前的悬崖峭壁十分奇特,那突兀而出的山崖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崖石之上几乎草木不生,裸露,呈白色,与周围葱茏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高高矗立的山崖,俨然传说中威严的四大天王之中的一位神灵,正襟危坐于古寨正前,守卫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走近山崖之下,往上仰望,山崖顶端突兀而出的巨石酷似蹲倨山顶的老鹰,惟妙惟肖,当地人称,香景寨的这个正面山崖因为状貌酷似风水宝地中的朱雀,因此长久以来人们管称其为朱雀岭。岭右是蓬安县地界,左边则为营山县境域,一岭分两县,鸡鸣数地闻,此为香景寨之一奇也。
  沿着山崖下的鸡肠小道继续前行,一片美丽的树林子映入眼帘。树下芳草凄凄,林间鸟语花香,凉爽和惬意扑面而来。爬完山崖旁依山而筑的数十道参差不齐的石阶,便到了香景寨的东寨门,寨门全由巨大的条石因势就形码砌而成。寨门洞呈拱券形,高宽各约两米有余。当地人说,这样的古寨门共有四道,都有数百年时光了,大多保存完好,坚固如昔。
  穿过东寨门走向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山顶别有洞天,土地平旷,良田广布,竹树茂盛,果木成林,环境清幽宁静,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山上的百年梨树、枣子树、松树、仙人掌、银杏树等等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果树都是解放前的一个名叫喻茂群的大军阀买下山寨后派遣手下人种植的,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些古老果树至今依旧年年挂果,收成颇丰。百年果树,漫山遍野,成为一道不可复制的美丽风景,此为香景寨之二奇也。
  鱼鳞似的青瓦片,竹篾墙,穿斗木结构,山里的人家的房屋古朴淳厚,星星点点随意地散落在竹树掩映之间,有一户人家门前的仙人掌居然长至四五米之高,秀颀挺拔高过了屋檐。绿色的仙人掌,层层叠叠,压弯枝头,黄白相间的花朵星星点点绽放其间,煞是奇特。
      人在古寨山顶行走,俨然在云间穿行一般。古寨山顶平旷,先前毁弃的古寺的断墙残垣依然清晰可辨,斑斑驳驳断砖残瓦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荒芜的草间。村里人告诉我们,香景寨上的古寺原来名叫香积寺,解放前香火十分鼎盛,寺里高僧大德云集,和尚最多的时候多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那时香积寺里如果需要到20多公里地之外的蓬安县城去买一包盐巴,只需寺里的和尚沿途站成一排,将盐巴用手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就可直接传回山上的寺里。当然,这只是传闻,并未亲见,自然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蕴涵其中。但从传说的影子中,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出当年香积寺僧侣的众多和香火的鼎盛。
      古寨的西边有一练功场,长20余米,宽10余米,是一个由整块山石天然形成的石头坝子,相传是当年香积寺里的僧侣们练习功夫的地方。石头坝子里的青石虽历尽岁月风雨沧桑,但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当年僧侣们打禅练坐或修炼武功而留下的足印痕迹。离开练功场,到古寨的后山,则是当年寺里的僧侣们圆寂后的安息之所,上上下下数层石砌的坟墓整齐划一,大致数数,墓室紧密相间,不下数百间,一一湮没于凄凄芳草之间,诉说着鲜为人知的往昔辉煌与神奇。
      俨然峨眉金顶云海、日出、佛光一样,香景寨的观音崖同样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八百多米海拔高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供奉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去观音崖拜观音,半山悬崖峭壁上只有一条尺余宽的鸡肠小径蜿蜒曲折可供通行,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巴掌般宽的小径在草丛中若隐若现。费尽周折,终于来到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半山腰上,只见悬崖峭壁上凌空雕琢有一长宽各二尺余的石龛,石龛壁上几乎涂满大红油彩,慈祥端庄的观世音菩萨端坐石龛中洁净的莲台之上,左右各立一童子,石龛下用柏木搭建有摆放供品的拜台,菩萨头顶挂满了善男信女前来还愿时敬献的红布。神像旁的悬崖石壁上刻有一方石刻,长宽各尺余,刻有供奉观世音像的唐姓、李姓等数人的姓名,落款时间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三等等字样。由此推算,观音崖上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距今亦有近两百年历史了。相传,观音崖的观音菩萨相当灵验,正因为如此,即使观音崖山高路窄,但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之际,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据当地人介绍,香景寨当地6队有个叫周福元的人,因曾经毁过观世音菩萨,后来竟然发疯死了!
      时间不早,天色已晚。大家从西寨门匆匆下山返回山下。大家在蜿蜒曲折的山林间穿行,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下到山下的乡村公路之上,沿着公路行走,随时可见田野里成群地白鹭上下飞舞,走了不下一个小时,其实依旧还是环绕着香景寨周围的大山在转,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蒙古大草原转敖包一般。
      蓦然回首远望来时之路,突然又发现香景寨上有一座与主峰天然分割开来的山峰,两峰之间天然断裂开来,俨然天堑,宛如金鸡独立之山峰被当地人称为猫儿墩,据说当年香景寨上的僧侣们常于猫儿墩上练功,常在相距数米之遥天堑般的两峰之间纵身腾跃,俨然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一般从容不迫。
       山水之中,尘世之外——蓬安石孔的香景寨委实值得一游。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9c78703c10a34ea49d1848a737541c8b.jpeg
蓬安这个地方有一种特产真巴适,相传清朝雍正皇帝吃后都赞不绝口呢,它就是——蓬安石孔的贡米

       石孔的贡米

                          邓四平搜集整理


     蓬安县石孔乡出产一种非常有名的大米,人称石孔贡米。这种大米产在石孔乡一个名叫开山坪的地方。米呈油浸色,颗粒饱满,做成米饭晶莹雪白,吃起来清香可口,糯而不粘,所以又称油香米,当地乡民多用它来招待贵客。

     相传,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一个名叫戴纶的人担任蓬州知府,石孔有一乡绅为讨好新来的州官,就派人给知府大人送去油香米。戴纶吃后,非常高兴,年年派人到石孔买油香米来吃。事过两年,雍正皇帝的老表朱毛里来蓬州巡察,戴纶专用油香米招待。佣人刚刚把蒸好的饭抬进宴厅,一股香气直冲朱毛里的鼻孔,他好奇地问道:“好香哟!这饭是啥子米做成的?”戴纶回答说:“是卑职用石孔开山坪的油香米做成,不知大人是否喜欢?”朱毛里捧着一大碗白米饭,大口大口地吃着,连连称道:“真香!真香!实乃天下难得的好米!”他接连吃了两大碗,摸摸吃饱了的肚子,还笑咪咪地望着蒸笼。朱毛里在蓬州住了很久,州府一直用这米饭款待他。临走时,知府叫开山坪的乡民,碾了三百斤油香米,派人将米运到京城,献给皇上。雍正皇帝吃后,也十分赞赏油香米,自此石孔开山坪的油香米就成了年年进贡给皇帝享用的贡米。石孔贡米从此名闻遐迩。   
      从那以后,凡是出任蓬州的官长,或来蓬州的名人学士,几乎都要品尝品尝石孔贡米的滋味。
      又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廪生行至石孔开山坪,想尝尝石孔贡米的美味。一个老头知道他的来意后,以石孔的五羊石、开山坪、茨腾沟、柳树沟等四地的名字,出了一上联:“五羊开山斧,只见茨藤缠柳树”。要那廪生对下联,并说只有对起了才能品尝贡米饭。廪生想了很久,都没对起下联,连贡米的气气都没闻到。于是他只好灰心丧气地走了,一路漫游,踏遍了石孔的猴子岩、凤凰寺、龙神庙、石孔子等地方,这才恍然大悟,对出了下联:“猴子撵凤凰,吓得龙神钻石孔。”廪生这才在老头家里品尝到了香喷喷的石孔贡米饭。
800.jpg
147003531266.jpg
2012122012564514607.jpg
db1332b85d0e45f4a45d8281e6de0385.png

发表于 2020-4-12 18: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蓬安人散文作家/邓四平,
石孔小镇(石孔乡).过去兵家的必争之地,未来是商家的必争之地。
一、免费为石孔小镇作免费文宣,石孔小镇/香京寨火了的话,旅游免费,不收你的门票,3星级以上民宿全免费;
二、另外还为石孔贡米代言(送你100斤石孔贡米,石孔主管贡米筹备与推广协会的领导也不要太小气,还有所有有限的资源/电视文宣要做做就更好。跨越时空,朱毛里在县蓬安当领导的时候,送100斤给乾隆吃,说好吃,还为石孔人民提了一块匾/石孔贡米这块牌子)

发表于 2020-4-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彩云追月7278 发表于 2020-4-12 18:10
一定要到石孔去看看我的家人。

几年前春节你发刘氏家族族谱贴后一周,我回石孔老家,专门去拍了石孔乡三村六社刘家老院子的众多图片,本准备发贴在论坛的,但没看到刘氏族谱也就作罢了。但我遇到一熟识的老人简单聊了几句,他们入川始祖的确是叫刘备,杨家柳树一带也有族人。我告诉他有网友是刘氏入川始祖弟弟的后裔发贴说石孔有族人,他高兴地说:欢迎刘氏族人来石孔刘家老院子玩!
发表于 2020-4-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仙境
psu (1).jpg

发表于 2020-4-1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1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石孔贡米这个牌子是雍正还是乾隆提,还是进一步作历史考证。

发表于 2020-4-12 20: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12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孔小镇(石孔乡),右名运山,过去兵家必争之地,未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运山的来历,石孔山顶四周围山体平面就好像*运*字小篆体(现代传说中的开国大校周黎的祖坟葬地与这小篆体*运*字有关哦!)。*山*的来历,石孔埸镇上有座小山(现建成了水塔),上面有棵大黄角树,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树上挂个广播,声音10公里外都听得到。过去就是军队打仗用的烟火台,石孔四周山寨林立,要传递信息,是点上烟火相互传递信息,站在上面看看四周,就好像*山*字的小篆体,故由此而得来,后来是被怎么改的,还要历史考证。
       跨越时空,有着沉长的历史记忆:
      公元211年,刘备入川,在公元221年南充建都(蜀国),这里也是他囤兵之地重要之地;
      公元1236蒙军入四川,这里就是他们主要囤兵之地;
       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第1任             1644年-1662年      世祖 - 顺治(福临)       北京
  第2任 1662年-1723年 圣祖 - 康熙(玄烨)
  第3任 1723年-1736年 世宗 - 雍正(胤禛)
  第4任 1736年-1796年 高宗 - 乾隆(弘历)

发表于 2020-4-1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香景寨山脚的人,小时候放牛隔三差五的到上面去,视野开阔;有朝一日把原寺庙恢复就好了,开发旅游资源
发表于 2020-4-1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羽5S1SOL5 发表于 2020-4-12 20:42
楼主  图呢?   有旅游开发嘛?

呵呵,这位朋友所提到的问题好!
一、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这次新冠病毒,将加快世界各国脱勾。以美日为首,增加本国企业补贴,号召本国企业回流本国,从整建立自已国内的供应链,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从新来定位自已。
二、 旅游开发财团,李嘉诚,王健林,巴非特还没发现,未来的城乡二元体系发展是机遇,为企业降低成本,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房子救不了我们,也就不了中国,只有实体经济),增加人民收入,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其中一段修改补充如下:

    穿过东寨门走向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山顶别有洞天,土地平旷,良田广布,竹树茂盛,果木成林,环境清幽宁静,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山上的百年梨树、枣子树、松树、仙人掌、银杏树等等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果树都是解放前的一个名叫喻孟群的军阀买下山寨后派遣手下人种植的,据当地人说,这个喻孟群曾担任过国民党四川军阀邓锡侯的警卫连长,解放时邓锡侯率部投诚了共产党,喻孟群却不知所踪。山寨里至今还住有一些姓喻的人家。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些古老果树至今依旧年年挂果,收成颇丰。百年果树,漫山遍野,成为一道不可复制的美丽风景,此为香景寨之二奇也。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本文。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瓜 发表于 2020-4-12 18:19
石破天惊
孔武有力
——石孔

石头很多

洞洞很多

都是黄瓜惹的祸

所以简称石孔

发表于 2020-4-1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孔乡的米确实好吃!

发表于 2020-4-1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吃过石孔贡米。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点 发表于 2020-4-17 11:23
石孔乡的米确实好吃!

好吃那就多吃点!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爱蓬安 发表于 2020-4-17 12:18
没有吃过石孔贡米。

不吃石孔贡米,人生最大憾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