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99|评论: 0

[散文随笔] 读书笔记:鼎的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鼎的文化内涵
读书笔记/左显成
       我在翻阅《春秋左传》时,主要是春秋左丘明著作。我本姓左,我也常说,家有左传,增加了自己的好奇心,但左传是古文,文言文也,对于我来说挑战不小,文句不懂,生字蛮多,每看一篇,都要查生字,了解字义。现在查子有一个好处,一部手机搞定,用手输方法就解决了。读古文科普本,在先人基础,注释中了解文字,历史背景,还有文言文解释,只能懂点皮毛,深层次读懂,还得下功夫。春秋时,中国华夏,多少国家,从中相互之间矛盾,结盟联合,之间相互之间斗争,时机起伏。从来没有停止过,这部书就记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
春秋初期,据说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有的说一百零八个国家,左传中记载了多少国家的事,现在还未曾统计出来。始终有待于学习,研究历史发展过程,对国家认识,形成,以及封建制度建成基础。
     从问鼎中,知道鼎的来历,以及鼎发展,不在于春秋。左传中鲁宣公三年中,公元前606年,左传中,这样叙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里讲述了周王室鼎的故事,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问鼎”的典故。
        鼎,在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象征国家和权力。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崇拜鼎的意识,”字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神词含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
鼎,中华文明的见证,一种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所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在商代,就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由中国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而来,当由陶制煮食物和食具演变而来,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演变形成了当时鼎。
       鼎,原来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台和支架,鼎底下生火烧柴,可以熬煎油煮食物。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增加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在历史发展中,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脚形的。鼎口处还有两只耳朵。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也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到了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变成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就在周代,将鼎分为三大类:即镬(huo)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鼎,形如大盆,用来煮食物的铁器,在《仪礼·少牢礼》中称“羊镬豕镬”。在《周礼·大宗伯》中又称:“省牲镬”,:“烹饪器也。”《周礼·亨人》中又称“掌共鼎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淮南子·说山》中表述“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无足曰镬。”《吕氏春秋·察今》这样写道:“一镬之味”。镬就是煮食物,也好比现在的锅。
《汉书·刑法志》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中记载,指烹人的刑具,听起来毛骨悚然,这种用来做刑具,镬高有三尺多高,将水烧开沸腾,这种酷刑,把受刑的人投入镬中沸腾开水中加盖煮死。
        鼎镬也成为锅子,如镬釜(大锅)镬灶(锅灶)镬子(锅子) 。如说是锅,也就是锅盖。
据说,传世的大镬有达三尺高。到了西汉,灶的使用也日益广泛,炊具逐渐变成无脚釜了。烧肉用镬,食用时还配套有羞鼎、刀、匕等。镬内的熟肉、鱼肉与羞鼎的美味肉羹调味,用匕(长柄汤匙)取出放在俎zu内(长方形木案桌上,两端有腿支撑着),上用刀割肉鱼吃。
鼎镬,还有人说,打入十八层地狱中的第七层,就是镬汤地狱,也就是酷刑中烹煮刑法的含义。
       升鼎也称为正鼎,为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也可以说,是桌上的餐具,庄重典雅,登大雅之堂。
       羞鼎,则不同了,专门盛放佐料肉羹的,与升鼎相配套使用,也叫“陪鼎”。也像现在我们炒好菜的盘子。
       鼎,在秦代以后,由于锅灶淘气碗盘筷出现,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伴随着道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鼎,同时将商周时期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铭刻记录下来了。再就是将西周的大篆文字传下来了,形成了很高审美的金文书法艺术,鼎因此身价不菲,成为青铜器中主要的历史重要文物。三足鼎文物,举无轻重,厚重文化底蕴,纹饰装饰神秘,刻镂深重凸出,为我国最有价值,青铜器艺术最为成熟,最具有审美价值的青铜器艺术品质。
我国现存鼎中,极为珍贵鼎,难得一见的出土的夏代青铜器“乳钉纹爵”;乳钉纹方鼎;以及洛阳钟鼎青铜器:镬鼎形兽面纹方鼎;王子午鼎;王子午鼎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后母戊方鼎,也称“马槽鼎”,商周铸造,鼎重832.84公斤,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湖南长沙宁乡县人面方鼎青铜器等等。
        鼎,他们共同特点,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为世人所钦羡。价值连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各种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鼎本身的威武凝重感。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有的鼎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饰。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掉。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等这样纹饰,概括起来,庄重威严,权势,神秘象征,作为权物,神物最珍贵文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铸造两尊最大的鼎,继承发扬古代造鼎工艺,传统文化的纹饰,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象征着“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中,激励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富。这是第一尊鼎。第二尊鼎,1995年庆祝联合国五十华诞,我国铸造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由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1021赠送联合国总部。江泽明主席与加利(原联合国秘书长)为“世纪宝鼎”赠送仪式揭幕。与世瞩目,掀起了世界“宝鼎新闻热”热潮,给我国外交写下了历史篇章。“世纪宝鼎”意义非凡,身高为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这也真是巧合,两尊鼎铸造都有一个同样年限五十年华诞,西藏解放五十周年,联合国也成立五十周年。却两尊鼎都意义辉宏。“世纪宝鼎”,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辉宏,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传承以寄托。
          2020414日星期二都江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